有巢氏的传说 有巢氏又称大巢氏,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这种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 相传,远古时代,人类居住在野外。在这种生存环境中,人不能抵抗猛兽的袭击,非常危险。于是有巢氏发明了巢居,教民构木为巢,以防野兽侵袭。《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项峻《始学篇》说:上古皆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庄子盗跖》也有: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曰有巢氏之民。《韩非子五蠹》、晋代张华《博物志杂说上》中也有此说。 关于有巢氏神话的诠释,尚秉和在其《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中认为,架木巢居,可以免于穴居之苦。有巢氏之巢,不必在树...
木匠之祖鲁班 鲁班,原名公输般,春秋时期鲁国人。因为他是鲁国人,而般又与班同音,故习惯称之为鲁班。 鲁班出身于一个世代工匠的家族公输族。据明代《鲁班经》记载,他生于鲁定公三年(周敬王十三年),即公元前507年,至少到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即公元前444年,仍在从事营造活动。传说鲁班家境贫困,自幼便参加营造工程劳动。12岁时遵父命外出求师,投拜在一位隐居终南山的木工老祖门下,博学木工工艺。由于他勤学苦钻,遂得其师全部技艺。上海在清同治九年(1870)勒刻的《石作同业先后重修公输子庙乐输碑》中对鲁班的身世有更为详细的记述。碑文称:祖师讳班姓公输,字依智,鲁之贤胜路东平村...
梁柱式建筑是中国建筑结构的主流 一个民族的建筑风格,主要由其建筑结构决定。内部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外部形式。 我国的古代建筑结构,自穴居和巢居发展为地面上的房屋建筑以来,逐渐创造了木构梁柱式的结构体系。因为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冬季寒冷,雨量集中在夏季,并时有暴雨,建筑遮风避雨防寒的功能比古希腊重要。石料虽有,但黄土地带的土(随后还有以土为原料的砖瓦)更易获得,因此,建筑材料沿袭了早期的半地穴式房屋而主要为土(砖瓦)与木材。由于土的承重能力差,建筑结构主要采取了梁柱式的木构形式,土墙只起屏障和隔断作用。所以虽然也同时并行着以砖石材料建造的叠涩和拱券式结构,但是在长期实践的...
瓦当 瓦当是我国古建筑宫殿、寺庙瓦垄前端独有的装饰品,是屋檐头那块筒瓦的底,圆形的是覆瓦,半圆形的是仰瓦。早期的瓦当,有花纹,无字;秦汉瓦当,有的有字,有的仅有花纹。一般有字的瓦当比较珍贵。有字的瓦当通常是4个字的吉祥语,也有8字、12字的,较少见。4个字的瓦当,每一个字所占位置恰是圆形的1/4,所以一边圆,两边方。每一字要适应这样的空间,于是用一种缭绕曲折的篆字来书写。这种篆称为缪篆。 提到瓦当,人们就会想到秦砖汉瓦,其实汉代以前就有瓦当了。近代考古学发现并且证明,瓦当始制于西周中晚期。最早的瓦当发现在陕西扶风、岐山县内的周原遗址。这里东距西安...
江南园林的建筑特色 江南园林属于私家园林,大都是封建文人、士大夫及地主经营的。一般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大多面积较小,以精取胜。其风格潇洒活泼,玲珑素雅,曲折幽深,明媚秀丽,富有江南水乡的特点,且讲究山林野趣和朴实的自然美。它善于把有限的空间巧妙地组合成千变万化的园林景色,充分体现了我国造园的民族风格,并广泛吸取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如拙政园、网师园等。 与皇家园林的庄严豪华以及威严不同,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多建在城市,并与住宅相连。占地甚少,小者一二亩,大者数十亩,但是也更讲究细部的处理和建筑的玲珑精致。 在园景的处理上,江南园林善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寻求较大...
陈从周论中国园林艺术 陈从周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古园林学专家。他生前在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近50年,毕生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文化。 在园林的建筑艺术上,陈从周论述很多,并且饶有风趣。他在谈到大园林和小园林的区别时认为,大园宜动观,如浏览水墨长卷;小园宜静观,如把玩扇面册页;他说园林由艳丽而素雅,如女孩子小时候喜欢红皮鞋,大了喜欢白皮鞋;他讲造型收头处理的重要性,如旧时相亲男看皮鞋,女看头发;他称赞朴素的空间效果是贫家勤扫地,贫女巧梳头;他论述少就是多的建筑审美原则时,讲了一个三妻四妾的富绅无人送终的故事作反例;对于保护古建筑和建筑创作的关...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是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筑群,被称为三晋第一宅。它位于灵石县静升镇北端黄土丘上,包括东大院、西大院和孝义祠,总面积34650平方米。 东大院俗称高家崖,建于清嘉庆初年,是一个不规则形的城堡式串联住宅群。城堡因地布局,顺势而建。鸟瞰东大院,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矩形院落组成:中部是两座主院和北围院;东北部是俗称柏树院的小偏院;西南部是大偏院。城堡的四面各开一个堡门。东堡门位于主院前大通道的东端,西堡门开在大偏院的西南角,南堡门开在主院前大通道的中间,北堡门开在小偏院的东北角。南堡门外是一条长50米、宽3米的石板坡路,直通村中的五里后街。...
为什么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艺术有着不容忽视的艺术表现力。建筑,看似生、硬、冷,实则鲜、活、美,这是大自然赋予建筑的灵性。每一个有特色的建筑单体,每一处有个性的建筑组群,都蕴涵着规划者、设计者、建设者的智慧,体现着超乎物质属性的精神价值和艺术魅力。 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欣赏建筑艺术就是要了解建筑艺术特有的艺术语言。而建筑的艺术语言包括:面、体形、体量、立面(空间)、群体、环境艺术手法等。 面的处理要注意运用形式美法则,古今中外均如此。均衡、对称、比例、对位、节奏、韵律、比例尺等,虚实、明暗、色彩、材料质感。综...
中国传统建筑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尤其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中国古代建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特点,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它与西方建筑艺术和伊斯兰建筑艺术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建筑文化之林。 中国最早的史前建筑,诞生于距今约1万年的旧、新石器时代之交,即原始农业开始出现,人们的定居要求开始增强的时候。而最早显现出初步的关于美的也即广义艺术要求的建筑,则出现于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时代中期。从一种结构体系而言,中国传统建筑终结于20世纪初。 中国传统建筑以汉族建筑为主流,主要包括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
梁思成对中国建筑的研究 梁思成(1901~1972),是我国也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学家,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之长子。1901年4月出生于日本东京,在东京的华侨学校上学。他在父亲的教育督促下,自小打下了良好的中国文化基础。1912年,梁启超携全家回到了北京。梁思成考入了清华学堂,毕业后赴美国留学,攻读建筑学,获硕士学位。后到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因梁启超病重而中断。梁思成回国不久应张学良邀请到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1931年回到北京,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从此,他与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结下不解之缘。 1928年,他与林徽因婚后到欧洲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游历考察。看到那些建筑文物都得到妥善保护而且还有专...
窑洞 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窑洞中生存、繁衍和壮大起来的。窑洞分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窑洞多种。 土窑洞是利用黄土的特性,挖洞造室而成,一般深7~8米,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窗户有两种,一种是1平方米左右的小方窗;另一种是约3~4平方米的圆窗。土窑洞的特点是冬暖夏凉。 石窑洞是用石头作建筑材料,修筑深7~9米,宽、高皆为3米左右的石拱洞。 砖窑洞的式样、建筑方法和石窑洞一样,外表美观。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一进三开。窑洞一般修在山腰或山...
少数民族的建筑 土家楼 土家族生息在湘、鄂、川、黔四省交会的武陵山区,分布地域达30县,总面积超过海南省。 土家民居是西南与中原建筑相当成熟的结合。武陵山区从云贵高原以半岛形伸向中原腹地,是西南文化与中原文化必然相遇的结合点。在民居建筑上表现出这种结合的完善性,有堪称详备的法式和易于识别的面貌。土家民居建筑表现为婀娜多姿的形体美。由于井院围合,高低错落,土家民居表现出一种空间美。建在山坡上的村落,房屋不仅前后纵深配置,而且处于不同标高,因此,经常出现层次之美、轮廓之美。村落大都以祠堂庙宇为中心,有其形成的秩序,表现为群体的和谐。市镇邻里,大都以水井为中...
中国古代的建筑样式 宫殿 在古代,宫和室是相互通用的,《尔雅释宫》有:宫谓之室,室谓之宫。秦代以后,宫逐渐成为封建帝王居住和处理朝政的专用建筑,而且建造的规模越来越大,就像独立的小城,故又称宫城。这里的宫就是指整个皇宫。中国现存的明、清皇宫北京紫禁城,占地72万余平方米,宫内亭台楼阁,殿宇台池密布,共有9900多间,是世界上现存最宏伟的皇宫。此外,还有行宫,是封建帝王游乐之场所,如西安华清池、承德避暑山庄等;斋宫,是为帝王祭祀所用的建筑群,如北京天坛里就有一座著名的斋宫。 在皇宫里还宫中有宫,指的是单一建筑,如北京故宫里皇帝居住的地方叫乾清宫,皇后居住的称坤宁...
建筑和风水 风水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古代认为风水好坏可以影响家族、子孙的盛衰吉凶。 看风水的习俗在我国历史上非常久远,早在先秦就有相宅活动。一方面是相活人居所,一方面是相死人墓地。这就是早期风水在建筑上的应用。历史上最先给风水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他在《葬书》中说:葬者,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在郭璞之前,风水还有其他的名称,如形法、青囊、青乌、相宅、地理等。 如果说先秦时期是风水学说的孕育时期,宋代则是盛行时期,明清是泛滥时期,至20世纪风水学在旧中国还是大有市场。 近...
海外最大的中国园林落户美国 中国古典园林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从苏州搬出去的园林遍布五大洲。2008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亨庭顿图书馆内落成的流芳园,是第30座海外版的苏州园林,也是海外最大的苏州园林,其一期已于2008年竣工,园内包括一座湖泊、七座建筑、五座石桥等,全部材料均从中国运送而来,并由60多位苏州园艺师在现场组建完成。其水榭、亭台、拱桥、长廊、漏窗、怪石等传统苏州园林建筑元素应有尽有,故又有海外拙政园的美誉。 美国洛杉矶亨廷顿植物园是美国最著名的私人文化和教育中心,创立于20世纪初,总面积约为207英亩。园内珍藏了众多珍贵的图书、艺术品和植物品种。亨廷顿植物园现...
中国最早的动物园:北京万牲园 万牲园是北京动物园的前身,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面对公众开放的动物园。它在明代时本是皇家的庄园,清代于1747年重修后,给一个亲王作为私人花园,东部是乐善园,西部叫可园,先后三次换了园主,俗称三贝子花园。光绪三十二年(1906)筹办农事实验场。作为综合性公园,里面有果树、菜园、棉田和气象台。为取宠慈禧太后,特在园东部开辟一小园驯养野生动物,大部分动物是从德国运来的。1908年对外开放后,一般人将此园称为万牲园。这就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对外开放的动物园。 1929年,万牲园改称天然博物馆,1949年,改称西郊公园,1955年4月10日,正式命名为北京动物园。 今天的北京动物园...
中国古代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萌发于商周,成熟于唐宋,发达于明清,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商周时期,帝王粗辟原始自然山水丛林,狩猎为主,兼供游赏,称为苑、囿。 春秋战国至秦汉,帝王和贵戚富豪模拟自然美景和神话仙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又大量增加人造景物,建筑数量很多,铺张华丽,讲求气派。帝王园林与宫殿结合,称为宫苑。 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文人参与造园,以诗画意境作为造园主题,同时渗入了主观的审美理想;构图曲折委婉,讲求趣味。 两宋至明初,以山水写意园林为主,注重发掘自然山水中的精华,加以提炼,园景主题鲜明,富有性格。同时大量经营邑郊园林和名胜风景区,将私家园林...
中国园林与借景 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中国古典园林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营造出一幅把自然景物与人造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画卷。在这具有浓厚诗情画意的布置和造景艺术手法中,借景是非常重要的一种。 中国古典园林由于长期受到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如何突破空间的局限,表现无限丰富的园景,就是一个需要创新的问题了。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就在于它采用了曲折而自由的布局,采用划分景区和...
阿房宫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它的前殿叫作阿房,所以当时人们称它为阿房宫。阿房宫的修建既是为了显示皇帝的威严,又是为了容纳更多的人进行朝拜。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大业中,每征服一国,便在京城咸阳北坂仿照其国宫殿重新建造,称为六国宫殿。秦始皇曾一次就把各地的12万领主和富商大贾迁徙至咸阳,使咸阳人口激增。但是咸阳南临渭水,北靠高原,再无发展前途,于是秦始皇便向渭河以南的广阔平原拓展。公元前212年,他征发70万刑徒,在西周沣镐附近兴建阿房宫前殿,阿房意即近旁,意指离咸阳近。 据记载,秦代阿房宫,东西五里,南北千步。但前殿尚...
瘦西湖 瘦西湖位于扬州市西郊,原名保障河、炮山河,又称长春湖。因为此湖与杭州西湖相比,有另一种清瘦秀丽的特色,故称为瘦西湖。瘦西湖名称始于清乾隆年间。 瘦西湖的水源是汇集扬州西北部山冈的雨水于蜀冈南麓,从蜀冈两峰(大明寺和功德山)间冲出,流经纵横交错的河沟,分几支从东、南两个方向进入运河而流进长江,起到排洪和水上交通的作用。历代的造园匠师尤其是清代的造园匠师,利用30里流程长河,相形度势来点缀园林,沿湖各园选址和建造,形成小院相套、层层相属的总面积1000多亩的园林群,而水系串联诸园起到一条纽带的作用。各园之间互为对景,互相因借,突破了自身在空间上...
消失的世界宫殿:圆明园 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又称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人们习惯上统称圆明三园为圆明园。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是在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一座明代私园的旧址上建成的。胤禛登位为雍正皇帝后,扩建为皇帝长期居住的离宫。乾隆时期再度扩建,乾隆九年(1744年)竣工。以后,又在园的东侧辟建长春园,在园的东南辟建绮春园,作为附园。乾隆三十七年全部完成,构成三位一体的园群。 圆明园内有类型多样的大量建筑物,虽然都呈院落的格局,但配置在那些山水地貌和树木花卉之中,就创造出一系列丰富多彩、格调各异的大小景区,共有150多处。主要的...
颐和国 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部海淀区境内,原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总面积290公顷,其中有3/4的水域面积。环绕在山湖之间的宫殿、寺庙、园林建筑可概括为三大区域:宫廷区以仁寿殿为中心,朝房重重、肃穆严谨,慈禧晚年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垂帘听政。居住区以玉澜堂、乐寿堂、宜芸馆为主体,庭院深深、回廊曲折,帝后生前在这里起居生活。游览区融山水、建筑、花木为一体,是当时统治者的游憩之处。佛香阁是全园的建筑中心,踞山面水、金碧高耸;昆明湖水阔天空,旖旎动人。浩渺烟波中,神山仙岛鼎足而立;十七孔桥宛若飞虹,跨向绿水之中。一线西堤纵贯南北,...
中国爱情名园 沈国 沈园位于绍兴市区延安路洋河弄内,为宋代越州著名园林之一。沈园之所以著名,与宋代诗人陆游有很大关系。 据史载:陆游初娶唐婉,伉俪恩爱,琴瑟甚和,却得不到陆母欢心,被迫与唐婉分袂。十余年后的一天,他们春游沈园,邂逅相遇。陆游无限悲戚,唐婉也感慨不已。陆游往事重忆,百感交集,就提笔在粉墙上题写了《钗头凤》词,极言离索之痛: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见了不胜伤感,也和词一首: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
苏州园林 中国东部江苏省的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期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 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170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60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19处。有疏朗开明、厅榭典雅、花木繁茂、水廊逶迤,具有浓郁江南水乡风味的拙政园;有厅堂轩豁、廊宇周绕、奇石争雄,被称为吴中第一名园的留园;有小山幽旷、清水回环,始建...
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其历史已有3000多年,西周时,形式就已初具规模。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宫殿、庙宇、官府都使用四合院这种建筑形式,而且各地的民居也广泛使用四合院。不过,只要一提到四合院,人们便自然会想到北京的四合院。因为北京四合院的型制规整,十分具有典型性,在各种各样的四合院当中,北京四合院体现了四合院建筑形式的主要特点。 北京四合院是由大门、影壁、倒座、正房、厢房等若干单体建筑组合而成。它们的结构都属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
上海的弄堂 弄堂,是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构成了近代上海城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弄堂的历史要追溯到19世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外国人被允许在此居住、经商。在上海开埠的最初几年里,除租界范围内原有的中国居民外,其他中国人不允许移居租界内,租界内的外国人的经济贸易活动中也不存在房地产经营行为。1853年9月,小刀会起义,占领了上海县城,与清军展开了长达一年半的拉锯战,大量城隍庙居民为避战火而移居较为安全的外国租界,华洋分居的规定被彻底打破,并极大地刺激了租界内的房地产经营活动。由于人多房少,房价高得出奇,因此大多数外商都很快将商业与兴趣转...
安徽民居 安徽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其中又首推安徽徽州的民居。徽州位于安徽南部,临近黄山。这里山川毓秀,民物丰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发达的文化。徽州民居多建于明清时期,由于民风淳朴古雅,崇尚孔孟之道,加之山峦重叠,避开了战火兵乱,大部分尚保存完好。 徽派民居分布在徽州六县:婺源和黄山地区的绩溪、黟县、祁门、休宁、歙县。其民居建筑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自然古朴,隐僻典雅。即自然顺乎形势,与大自然保持和谐;古朴信守传统,推崇儒教,兼蓄道、释,坚持宗族法规,崇奉风水,追求朴素淳真;隐僻蓄秀深邃;典雅庄重高洁。 徽州各地的民居住宅、祠堂...
宗教建筑 佛寺 寺庙是我国佛教建筑之一,是中国宗教建筑的主要类型,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佛塔、石窟被称为三大佛教建筑,这些建筑记载了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宗教的兴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一般认为,佛教是公元1世纪前后的东汉初年由印度传入中国内地的,随之出现了佛寺。当时中国建筑体系已经形成,匠师们不但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艺术经验,而且已建造过许多祭祀礼仪建筑和高层楼阁。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石窟寺等,从一开始就受到这些传统因素的影响,与佛教中国化的进程相适应,佛寺的中国特色也逐渐加强。 佛寺建筑采取了中国传统建筑的...
我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是怎样的? 我国传统建筑深远飞扬的屋顶历来被视为最显著的建筑特征之一,用林徽因的话说,(屋顶)其实只是结构上直率自然的结果,并没有什么超出力学原则以外和矫揉造作之处。 由此可见,传统建筑的大屋顶与今日为了体现民族特色而设计的大屋顶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建筑的屋顶虽然从功能出发,但是却根据居住者的不同身份,以及当地的气候、环境特色,发展出多种多样的屋顶形式。 在古建筑中最为常见的,也是一般官式建筑采用的屋顶形式有以下几种:重檐、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各种攒尖。重檐又可分为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攒尖顶又有四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圆形攒...
传统民居中的楼、阁有什么不同? 楼,即重屋。在先秦习俗里面,重屋是不能住人的,此俗至今在一些农村还盛行。楼下住人,楼上堆放粮食杂物。因此先秦典籍中很少有楼字,而楼房的出现也比较晚,大约出现在战国后期。汉时才盛行起来。我国古代的楼房一般多为二层,形成传统的固定形式,南方有些地方的竹楼也是二层。 阁原为阁板之意,是厨房贮藏食物的地方,汉代又指堂序外的两个夹室,即东夹西夹。但随着楼房的兴起,阁遂演变成供休息、远眺、供佛或藏书之用的建筑物。阁的平面为方形、长方形或多边形,一般四周设木桶扇。至今著名的有北京颐和园的佛香阁、大同善化寺的普贤阁等佛阁,宁波天一阁、故宫文渊阁等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