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之祖鲁班
鲁班,原名公输般,春秋时期鲁国人。因为他是鲁国人,而“般”又与“班”同音,故习惯称之为鲁班。
鲁班出身于一个世代工匠的家族——公输族。据明代《鲁班经》记载,他生于鲁定公三年(周敬王十三年),即公元前507年,至少到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即公元前444年,仍在从事营造活动。传说鲁班家境贫困,自幼便参加营造工程劳动。12岁时遵父命外出求师,投拜在一位隐居终南山的木工老祖门下,博学木工工艺。由于他勤学苦钻,遂得其师全部技艺。上海在清同治九年(1870)勒刻的《石作同业先后重修公输子庙乐输碑》中对鲁班的身世有更为详细的记述。碑文称:“祖师讳班姓公输,字依智,鲁之贤胜路东平村人也。父讳贤,母吴氏,师生于鲁定公叁年甲五月初七日午时”,“其淑配云氏,又天授一段神巧,较之于师,殆有佳处,今之规矩绳墨,即其遗制也”。
据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鲁班有许多发明创造。
一是云梯。这是古代攻城器械。据《墨子·公输》记载:“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战国策·公输般为楚设机》则描述墨子往见公输般时说:“闻公为云梯。”据《史记索隐》说:“梯者,构木瞰高也。云者,言其升高入云,故曰云梯。”唐人杜佑撰的《通典·兵十三·攻城战具附》中将云梯构造叙述得更为详细:“以大木为床,下置六轮,上立双牙,牙有检,梯节长丈二尺,有四桄,桄相去有三尺,势微曲,递互相检,飞于云间,以窥城中。”又说:“有上城梯,首冠双辘轳,枕城而上,谓之飞云梯。”据此推测,云梯已装配“梯节”和多轮平板车的雏形,上部构造估计与现在消防所用攀登云梯相仿。
二是钩强。这是古代水战用的器械。据《墨子·鲁问》记载:“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作为钩强之备,退者钩之,进者强之。”可见“钩强”在水战中有防御和进攻两用的特点。其构造据《通典·兵五·守拒法附》中说:“钩竿如枪,两旁有曲刃,可以钩物。”这种兵器类似江南一带水运竹排时所用的工具。
三是木鹊。这是一种以竹木为材的飞行器械。据《墨子·鲁问》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估计类似现代的“竹蜻蜓”或“飞机模型”。至于“飞之三日不下”似为夸张之词,因此曾被墨子所不屑:“所为巧,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四是鲁班尺、墨斗。据《孟子·离娄》记载:“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足见当时已有“规”与“矩”。现在沿用的曲尺、可能是鲁班在“矩”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现代木工称它为“鲁班尺”。按《续文献通考·空考·度量衡》说:鲁班尺“即今木匠所用曲尺,盖自鲁班传至于唐……由唐至今用之”。曲尺构造简单,功能多,所以至今仍在应用。相传鲁班还创造了弹线的墨斗。
明代黄一正编《事物绀珠》还谈到鲁班发明了刨。但据考古资料,春秋末期还未有刨,可能为附会。
五是造季家墓。据《礼记·檀弓下》记载,鲁国大夫“季康子之母死,公输若方小。敛,般请以机封,将从之”。季家墓应属较复杂的墓葬工程,“敛”应系“下于棺椁”的技巧。东汉经学家郑玄和唐代经学家孔颖达都曾对“机封”有过注疏,认为这是鲁班所采用的“敛棺”方法,就是采用类似木把杆加木葫芦(滑轮)的吊装机具。
六是铺首。这是衔门环的底座,多为铜制,作虎、螭、龟、蛇等形。按《营造法式》卷二“门”引《风俗通义》记载,为鲁班发明,并详细记述其形制。
此外,传说鲁班在雕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如《刘子新论·知人篇》形容他刻的凤凰:“翠冠云耸,朱距电摇,锦身霞散,绮翮焱发。”《述异记》说他还制作过石刻地图。东汉王充在《论衡·儒增篇》中还描写了他制造木车马和木人的故事等。鲁班不愧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之一。
鲁班的传说在唐代已大量出现并流行全国。鲁班由最初的一个巧木匠而成为一个超级建筑工程师,他的活动范围已由木工行当扩展到整个建筑业,并增加了许多夸张和神异的内容。唐宋以来行会制度十分普遍,每一行都有自己的祖师即行业神,木、石、泥瓦行就奉鲁班为自己的祖师。鲁班虽被奉为神,但他与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佛完全不同。他是中国能工巧匠的卓越代表,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化身。在鲁班传说中,他是一个面貌和善、四处奔波、为同行排忧解难的忠厚长者。直到今天,人们还把一些最出色的能工巧匠称作“活鲁班”、“小鲁班”和“青年鲁班”,这是人民给予此神的殊荣。而对于那些在行家里手面前卖弄本领的人,人们则往往用“班门弄斧”来讥讽。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