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

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窑洞中生存、繁衍和壮大起来的。窑洞分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窑洞多种。
 
土窑洞是利用黄土的特性,挖洞造室而成,一般深7~8米,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窗户有两种,一种是1平方米左右的小方窗;另一种是约3~4平方米的圆窗。土窑洞的特点是冬暖夏凉。
 
石窑洞是用石头作建筑材料,修筑深7~9米,宽、高皆为3米左右的石拱洞。
 
砖窑洞的式样、建筑方法和石窑洞一样,外表美观。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一进三开。窑洞一般修在山腰或山脚下的向阳之处,窑洞上面的脑畔多栽树木和花草。
 
在城市里一般以石窑洞和砖窑洞居多,而农村则多是土窑洞或石料接口窑洞。
 
陕北窑洞以靠山窑为最典型。它们是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往往数洞相连,或上下数层,有的在洞内加砌砖券或石券,以防止泥土崩溃,或在洞外砌砖墙,以保护崖面。规模较大的在崖外建房屋,组成院落,成为靠崖窑院。当地居民们修建新窑洞有不少讲究。首先是要找人看风水,择地形。选择挖窑洞地方的土质十分重要,必须是黏土。窑洞要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
 
窑洞造好后,虽然每个孔窑都各开门户,但各孔窑之间却有隧道式小门互通,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联系着这个家族的所有成员。在窑洞内,窑壁的黄土面被刮切得十分平整光滑,穹顶呈半圆形。这使本来就比较宽敞的窑洞更显得高大。另外,从中间一孔窑的里壁向内开有隧道式的小门,通向一个完全黑暗的小窑洞,用做储藏粮食等物品的库房。窑壁上还开挖了一些方形的可以摆放物品的凹洞。
 
一般窑洞都有两个灶台,只有热天才在室外烧火做饭。窑洞纵深靠墙处有一个大炕,叫做掌炕。而有的窑洞内在靠窗的地方称为前炕。无论掌炕还是前炕,在炕的一头都连着一个三孔灶台,平时便在这里烧火做饭。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所以冬天炕上十分暖和。灶台上方的墙上有个凹进去的洞,里面放着油盐酱醋等物。炕周围的三面墙上约1米宽的地方,贴着一些绘有图案的纸和由各种烟盒纸拼贴的画,俗称炕围子。炕围子是一种实用性的装饰,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与粗糙的墙壁直接接触摩擦,还可以保持清洁。为了美化居室,不少人家在炕围子上作画。这就是在陕北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炕围画”。
 
窑洞的窗户是整个窑洞中最讲究、最美观的部分。拱形的洞口由木格拼成各种美丽的图案。窗户分天窗、斜窗、炕窗、门窗四大部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色彩单调,为了美化生活,窑洞的主人们以剪纸装饰窑洞。它们根据窗户的格局,把窗花布置得美观而又得体。窑洞的窗户是窑洞内光线的主要来源,窗花贴在窗外,从外看颜色鲜艳,内观则明快舒坦,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光、色、调相融合的形式美。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