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家 书而至于成家,至少包含了这样几项条件:第一要有自己独特的字形,即面貌,如颜柳各自不同;第二要有自己的特殊章法,如董其昌以分行疏阔和字间上下距离特远为异;第三要有自己特殊的精神。每一成家的书家,其翰墨流传总有一种独具的姿态与风神,使人一见即知其为何人。换言之,这即是他之所以足称为不朽的地方。 有许多已经成家的书迹,不能被浅见的人看出来。如若我们在这一点上有了较深的认识,那对于学习书法益处是很大的。即以上三项条件,字形和章法都属于有形方面,容易看出来。至于精神是无形的,不容易看出。 例如苏东坡的字是有他特殊的字形与章法的。他的字和晋人的...
兰亭趣味 《兰亭》是王羲之生平得意书,出于醉笔,最富天真。历代学书者无不在此寻源取法,用下最大的功夫。为何本文只提趣味一端呢?这不是不主张用功;而是从临摹之外加一方法。 《兰亭》真迹据传早已被唐太宗拿去殉葬了。虽然更有温韬盗发之说,但到北宋已经只有拓本了。宋人对《兰亭》无不重视的,藏的刻的聚讼纷纭。所以《兰亭》唯一可学的路子没有了。黄庭坚学《兰亭》常为人所笑,说不像。黄却正以像为病。他是在笔法上学,又主张将著名法书张开来仔细观察玩索的。因之他所得的是笔法,至于字形他反不大留心。这就是他以像为病的理由。他有赞美杨凝式的诗云:世人竞学兰亭面,欲换...
试论欧书 在唐代书家中,欧阳询和虞世南享誉最盛。《唐书》欧本传云:询初学王羲之,后更渐变其体,笔力险劲。《书断》云: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有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上面指欧书出于二王,未免笼统。初唐碑版,仍沿隋代朴茂峻整的风格,今传世欧与早期褚遂良的碑版,可以为证。其方劲凝重,与二王的妍妙疏放。由于唐太宗笃好右军书,晋人书法因此风靡天下;欧、褚等也受影响而旁习山阴。大致欧的小...
褚书何以能继右军 从中国碑版看法,我们以为真正十分成熟的楷书,到唐初方形成而臻极。虞、欧、褚、薛四家正代表一特点。 若远追楷书的根源,则由隶而楷,可以追溯到汉末魏初。若以个别的书家为代表,则钟繇当然是第一人(关于钟氏书体,还有许多问题值得争论,本文不涉及)。在此稍后,有属于孙吴的《衡阳郡太守葛府君碑》,完全是楷书了。自晋以来直至陈、隋,尽管南朝流行简牍,禁止刻碑;尽管北方盛行碑牓,简牍罕传;但楷书笔法都是一致的。不过由于南朝王羲之妙总众长、独传新法以后,简牍之风格外盛大罢了。这种字形上的南北小异,并不妨碍笔法的从同(因此,阮元的南帖北碑论,是只就表象...
颜真卿书法简说 初唐的书法,大体上是沿袭前人的作风,还未能显著形成独有的面貌。因为初唐开国未久,流行的书法,主要还是方整严谨的隋代风格,其后由于太宗酷爱王右军书,锐意临摹,于是士大夫也纷纷宗法山阴,有些原是守隋法的书家如欧阳询、褚遂良等,亦兼习右军笔法。于是书法日趋妍妙,古朴之风渐少。何子贞说:守山阴棐几者,止能作小字,不能为大字。他的话可能武断些,但初唐大字的法书,实际确比较少见。一直到了中唐,颜真卿如异军突起,以其雄健之笔,写了很多大字的碑碣,古厚磅礴,括众长而自成一格。如文之有昌黎,词之有苏辛。他以篆隶之笔来写真、行、草,故能势雄力厚,步骤...
《云峰山诗》与《瘗鹤铭》 《云峰山论经书诗》是郑道昭所写。这与《郑文公碑》及其他作品同为云峰山石刻中极著名的书迹。《论经书诗》字大于《郑文公碑》三倍(郑碑字仅及《论经书诗》四分之一),笔势方劲撑挺,有纵横高迈之致,较之郑碑冲穆温粹的气象,更自一格。 《瘗鹤铭》石在焦山,书者是谁,说法不一。有人说王羲之书,有人说陶贞白书,又有人说唐代顾况所书。《鹤铭》笔势富于骞举意趣。更因就石作字,字随石形凸凹而转(如其中势字下半的力字特别明显),故尤其飞舞回旋如鹤翅高翔。 此两种大字,一北一南辉耀千古。一般评书者多作为方笔与圆笔的分别之例。在笔画的形态上说,这种说法是对的。...
草书惹是非吗 尝读顾亭林《日知录》,其中有引《旧唐书》一段云:王君廓为幽州都督。李玄道为长史。君廓入朝;玄道附书与其从甥房玄龄。君廓私发之,不识草字,疑其谋己,惧而奔叛。玄道坐流雟州。亭林终于发叹云:夫草书之衅乃至是耶! 我们知道亭林先生是一位不主张写草书的学者。我个人曾经看过他的真迹影本,密行小字只有略带行书意趣的几个字,其中却无一个草书。他为此又引史实甚多:北齐赵仲将学涉群书,善草隶(按此处所谓隶乃楷书也)。虽与弟书字皆楷正。云:草不可解。若施之于人,似相轻易。若与当家中卑幼,又恐其疑,是以必须隶笔。唐席豫性谨,虽与子弟书疏,及吏曹簿领,未尝...
吴昌硕的书法 吴昌硕在一首题《何子贞太史书册》的诗中这样自述: 我书疲茶乌足数,劈所不正吴刚斧。曾读百汉碑,曾抱十石鼓;纵入今人眼,输却万万古。不能自解何肺腑,安得子云参也鲁?强抱篆隶作狂草,素师蕉叶临无稿。 这里,曾读百汉碑,曾抱十石鼓和强抱篆隶作狂草这几句话,概括地说明了他自己书法上的特点。 他于书法用功亦极勤。早年在家乡时,家贫无力购买足够的纸笔,就在檐前一块大砖石上用败笔蘸清水习大楷。每天清晨认真摹写,接连几个小时,从不间断。 他学楷书,起初从颜鲁公入手,后又学钟繇,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进而习隶。在隶书方面,他早期以临摹汉祀三公山碑为主,后来...
书家与善书者 普通人对于常常喜欢写字的人,很容易给他们以书家的称号。但若在鉴赏力较强的人看来,这其中还有严格的区别。只有写字知道运用笔法者方能膺受书家的称号;此外则或由于天资高秀,下笔有趣味,或由环境好,看过很多法书,无形受了熏染,写字不俗,则被称为善书者。这二者的界限在乎是否精通笔法而已:米元章常笑人不懂笔法。赵子昂极力主张学书要知古法。很多人认为子昂笔法承中断之后,超过唐人直接右军。这都是从正确的笔法角度做出界限的。这种界限尤其对于初学的人有大益处。 不过,若是孤立地只提出笔法作为学书唯一源泉,却不妥当。因为笔法毕竟是技术上的事。笔法运用起来...
玺与皇权 玺,为印章最早的名称,不过因材质不同而写作壐,秦朝时作为皇帝专用,改为玉质,称玺,臣民的为铜质,称印,从而玺也就成为印章的一种。 最早出土的古玺为战国时代制作,印文有晋、齐、楚等国的古文,印体大小、方圆各有不同,也有一、二、三、四层的区分。秦统一六国以后,对名称也做了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称为制,令称为诏,印信专门用玉做成,称为玺,臣民的只能称为印,而且不能用玉质。玉玺上面铭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字样,还确立了制作玺印的标准书体及形状、大小,在少府中设置了专门掌管印章制度的符节令丞,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官印制度。正如卫宏《汉旧仪》...
官印和私章 官印,即受朝廷、中央之命任官职、执行权力的印信。官印的种类有很多,包括皇帝的玉玺、各级朝官官印、各级机构品官官员的印章、军事机构军官的印章、地方行政官印、诸侯割据政权之印、少数民族政权印及农民起义政权印。私印也称为私章,使用范围最为广泛,有的私印中只刻有姓和名,有的则把籍贯等连同姓名一起刻在印章中。 秦统一六国之后,废除了六国异体文字,实行书同文的政策,制定了秦篆,统称为小篆。在秦官印中,采用的就是以小篆笔画为基础略呈方势的文字。除了天子的官印以玉为材质之外,一般的官吏所用的印是铜质,通常2~3厘米见方,正方形,印上有田字界格,印文则...
闲章 闲章称闲印、闲文印或诗文词语印。由秦、汉刻有吉祥文字的印章(吉语印)演变而来,是一种最具艺术特质的印章类别。一般用来刻印诗词和成语,俗语、名言、趣话等也可以入印,摆脱了印章的实用性,以追求艺术性为目的。印文有时是印主有感而发的心情寄语,或者偶得的人生感悟,从中可以隐约见出其思想情感、人格气质甚至处世态度。 最早的吉语印内容和书体都是出自钟鼎彝器的铭文。先秦、秦汉时期是闲章的前身吉语印的黄金阶段。秦印中的吉语印占有一定的数量,内容多为吉祥话、规诫、誓约之类,形式也多种多样,除了常见的方形、长方形之外,还有三角形、心形、各种图形组合成的...
镇纸和笔架 镇纸是文人写字、作画时用来压纸张,使之平稳不动的文具,也叫做纸镇、文镇、书镇或镇尺,是中国传统的文房用具之一;笔架,又称笔格、笔搁或笔枕,是古人书案上不可或缺的文具。 镇纸多为长方条状,因此也把它叫做镇尺,大多以铜、铁、玉、石、竹、木、瓷等材质制作而成。《文具雅编》中介绍说:铜者,有青绿虾蟆,偏身青绿;有蹲虎、蹲螭、眠龙;有坐卧哇哇;有镏金辟邪、卧马,皆上古物也。玉制的有玉兔、玉牛、玉马、玉鹿、玉羊、玉蟾蜍,其背斑点如洒墨,色同玳瑁,无黄晕,俨若虾蟆背状,肚下纯白,其制古雅肖生,用为镇纸,摩弄可爱。陶制品有哥窑蟠螭,有青东瓷狮、鼓,...
什么是拓片 拓片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将宣纸贴于画像石、碑刻等的表面,并用墨拓印以记录图纹和文字的方法,它是保存古代画像石、碑刻等重要文献资料的主要形式之一,黑白对比比较强烈,易于辨认出其中所包含的图像和文字。 我国传统的拓印基本方法是,先将要进行拓印的文字、图像尽可能刷清楚,然后把已经准备好的大小合适的宣纸盖在碑上,并将其用水略微打湿,最好用白芨水,因为它能使宣纸更好地贴在碑的表面。在将纸进行湿润的时候,如果是小型拓片可以用软质的毛笔或毛刷,大型拓片则可以用毛巾湿纸。然后在纸上再盖一层吸水性强的纸以起到保护纸面的作用,用毛刷轻轻敲打,使...
唐太宗和《兰亭序》 唐太宗(597~649),名李世民,唐代的皇帝,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唐太宗除了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 唐太宗酷爱书法,撰写过有关书法的理论著作《笔法论》、《笔意论》等,还有晋祠铭、温泉铭两碑,书法成就非常卓越,在书法史上也是一位毫不逊色于其他大家的书法家。唐太宗不但自己喜欢泼墨,他还有搜集书法作品的爱好。据记载,他曾经广泛搜集了各种流派的书法作品足有上千卷之多。他特别欣赏晋代王羲之的书法,而且对王羲之所作的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名帖《兰亭序》倍加推崇。他说:观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
宗白华论中国书法的节奏性 宗白华(1897~1986),原名宗之櫆,字伯华,江苏常熟虞山镇人,原籍浙江杭州。宗白华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诗人,在美学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之一,被人们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他曾经担任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和中国哲学学会理事,主要著作有《宗白华全集》、《美学散步》等,所翻译的著作有《判断力批判》、《海涅生活与艺术》等,诗集有《流云》和与郭沫若、田汉合著的通讯集《三叶集》。 宗白华的美学研究注重对中国艺术门类的创造和欣赏,他的有关著作和论文涉及中国诗歌、绘画、音乐,甚至园林建筑和自然文化遗产等各方面...
宋徽宗,不爱江山爱花鸟 宋徽宗(1082~1135),名赵佶,北宋皇帝。宋徽宗治国无方,他在位期间广建庭院,设局搜刮奇花异石,劳民伤财。而且他还任用了蔡京、梁师成、李彦等六位奸臣,当时被人们称为六贼,致使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宣和七年(1125)他传位给钦宗赵桓,自称太上皇,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入汴梁,赵佶、赵桓以及赵氏亲属等3000多人,都被金人俘虏,后来赵佶客死异乡,亡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宋徽宗在政治上虽然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但是在中国的绘画史上,他却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宋徽宗的艺术造诣很深,能书善画,无所不工。赵诒琛在《徽宗诗集》后记中曾说:徽宗聪敏,实由天纵,...
年画:杨柳青 年画,顾名思义是过春节的时候张贴的画,一般以一年为更换期。旧时人们张贴门神、年画、对联等以祈祷新年吉祥,驱邪纳祥,增添节日的欢乐喜庆气氛。 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个门类,广泛流行于民间。它历史源远流长,从最初只是被作为驱鬼避邪的符号,后来逐渐增加了吉祥如意、子孙满堂、多子多寿等新的题材,从而也就增加了为新年祈福的功能。年画有着显著的特点,其中的形象大都自然、质朴,表现手法也很简练,比较直观地表达出农民朴实的性格特征和美好愿望。画中运用纯度高的鲜艳色彩,装饰性和趣味性都很强。比较有名的年画有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
上海美专的人体课风波 20世纪20年代在上海美专曾发生过中国的第一次模特风波。 1912年11月,刘海粟在上海乍浦路创办了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也就是后来的上海美专,而且他自任校长。1914年3月,刘海粟为学校增设了人体课程,进行人体模特写生。可是当时中国都还在封建礼教的传统观念笼罩之下,他们认为人体写生是模特的羞耻和对他们的侮辱,甚至还有人迷信地认为画画会摄人的魂魄,使人元气大伤,所以国画美术院很难找到模特。 据说当时美术院所找到的第一个模特是个15岁的小孩子,绰号和尚,而真实姓名却无从考证,他也被称为中国教育史上的模特第一人。可是由于小孩子的骨骼还没有发育完...
文房四宝 文房即书房。文房四宝是旧时对书房中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统称。 笔 笔,又称毛锥子、龙须友、毛颖君等,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基本工具。 中国毛笔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古今注》记载,笔是由秦代人蒙恬发明的。其实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出现了毛笔的雏形。从殷墟陶纹残片以及甲骨文上的朱色、墨色字迹推断,当时已经开始把毛笔作为书写工具了。1954年,在长沙左家公山古墓出土了笔套配备完整的战国时代的毛笔,这说明毛笔在当时已经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对笔的称呼当时不尽相同:秦国称笔,吴国称不律,楚国称聿,燕国称弗。秦统一全国之后,笔的名称也就确定...
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东晋时代人,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后迁至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曾做过秘书郎、征西长史、临川太守、江州刺史、护军将军、会稽内史、右军将军,故人称王右军。 王羲之幼年时经父亲指点笔法,又从卫夫人学书,后来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遂师法张芝、钟繇等,并吸收民间书法,开始在各种书体中深下苦功。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正是一个由隶书到楷书的过渡时期。这...
敦煌壁画和飞天图 敦煌石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位于甘肃省敦煌县城东南鸣沙山与三危山之间的河谷中,南北大约长1600米,现共有石窟552个,是世界现存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存有从北凉至元朝制作的壁画共12万多平方米,造像2450多尊。 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早期,即从十六国到北朝时的敦煌壁画,内容大部分为描绘释迦牟尼生前的经历、佛生前的行善事迹和与佛有关的变化事迹和许多说法图等,比较鲜为人知的有萨[土崔]那太子以身伺虎、九色鹿拯救溺人、须摩提女请佛等故事画。还有许多佛像画,大多以说法图为主,以供善男信女们礼拜供养。早期敦煌壁画还描...
“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的王维 诗佛王维的诗现存不到400首,在题材、内容、风格上都很丰富,无论律诗、绝句,边塞诗、山水诗等都有脍炙人口的诗歌流传。其中,又以描写山水、田园方面的诗成就最为突出,他观察景物细致入微,描写也颇为传神。他早期的诗歌富有抱负和热情,抒发自己的游侠意气,情调慷慨激昂,充满着浪漫主义情怀。如他的边塞诗《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莲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整首诗中充满着以身殉国的悲壮气息,却又有让人感到几分苍凉。他的游侠诗《少年行》:新风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
“颠张醉素”张旭和怀素的草书 盛唐时期,书法界出现了两位以写草书著名的大家颠张醉素。颠张指的是张旭,醉素指的是怀素和尚。 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曾官金吾长史,故人称张长史。根据《新唐书文艺传》中记载:旭,苏州吴人,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张旭曾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在当时被合称为酒中八仙。他下笔要借助酒后的一种迷狂状态才能把内心的感情真正宣泄出来,这种情形与李白吟诗极其相似。张旭与李白不仅精神面貌上有相同之处,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极为相近。张旭志向远大但是仕途却历尽坎坷,李白曾作诗...
“颜筋柳骨”颜真卿和柳公权 颜筋柳骨之颜指的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709-785年),他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进士,曾经被封为鲁郡公,故又人称颜鲁公。颜筋柳骨之柳指的是唐代书法家柳公权(778-865年),他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因官至太子少师,故人称柳少师。 颜真卿的字以多筋取胜,笔势浑厚;柳公权的字则以多骨取胜,遒健有力度。所以被人们合称颜筋柳骨。宋代的陆游曾在《唐希雅雪鹊》中说:我评此画如奇书,颜筋柳骨追欧、虞。 颜氏家族是一个在文学艺术方面有过杰出贡献的家族,颜真卿的曾祖父颜勤礼、祖父颜昭甫、父亲颜惟贞以及...
书法的“宋四家” 宋代的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人们称为宋四家。然而宋四家的说法在宋代并没有人提出,它的出现最迟是在元朝的时候。南宋遗民、元朝人士王芝在《跋蔡襄洮河石砚铭》墨迹中曾说:右为蔡君谟所书《洮河石砚铭》,笔力疏纵,自为一体,当时位置为四家。窃尝评之,东坡浑灏流转神色最壮,涪翁瘦硬通神,襄阳纵横变化,然皆须从放笔为佳。若君谟作,以视拘牵绳尺者,虽亦自纵,而以视三家,则中正不倚矣。 在苏、黄、米、蔡中,以蔡襄的年纪最长,在书法上的成就也最为突出。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宋仁宗时期的进士,曾任翰林学士等,为北宋时的名臣和大...
董其昌和绘画“南北宗”论 中国绘画史上的南北宗论,是明朝以董其昌、莫是龙、陈继儒和沈颢为代表人物提出的划分绘画宗派的方法。在这四个代表人物中,究竟是谁首先提出南北宗论,至今也没有一致的说法,但是因为董其昌在四人中书法成就最为显赫,在当时及后代的影响也最大,所以,历来人们都是把他作为南北宗论最为突出的代表人物。 南北宗论的划分方法是将唐朝以来的绘画分为南、北两大派别。唐朝的王维、张璪,五代的荆浩、关仝、董源,宋朝的巨然、李成、范宽、李公麟、米芾、米元晖,元朝的黄公望、王蒙、倪赞、吴镇,以及明朝的沈周、文征明等画家被划为南宗;而唐朝的李思训、李昭道,宋朝的赵伯驹...
谢赫和绘画“六法” 谢赫(479-502年),南齐时代人,是我国杰出的绘画理论家和当时著名的肖像画家。谢赫著有《古画品录》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画论,而且他在《古画品录》序中还提出了六法,成为中国古代创作、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 谢赫在提出六法论时说: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虽图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唯陆探微、卫协备该之矣。然迹有巧拙,艺无古今,谨以远近,随其品第,裁成序引。...
明代的吴门四家 明代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大画家被称为明四家,因为他们的大部分活动都在苏州一带,苏州别名吴门,所以,人们又把他们称为吴门四家。 吴门四家以沈周最为年长,德高望重,而且作品也极多,所以被人们认为是四人之首。 沈周 沈周(1427-1509年),号启南,别号石田,58岁后又号白石翁,人称白石先生,苏州人。沈周出身诗画世家,一生吟诗作画,淡泊名利,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他博学多才,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都很精通,其中绘画的造诣最为深厚。 沈周的绘画,最初学其父沈恒吉,又师从杜琼等人。早年他学王蒙的画法,笔法细密,中年汲取黄公望及宋代诸家之长,晚年醉心...
扬州八怪 指在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在江苏扬州出现的从事艺术活动的八个代表画家的总称。按照习惯的说法,他们是金农、黄慎、郑燮、汪士慎、李方膺、高翔、罗聘、李!八位书画家。 扬州八怪的书画家们都生活在社会的下层,大多以卖画为生,但是文学、书画修养都很深厚,而且思想、性情等各方面也都有很好的修养,在他们的作品中却表现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体现出追求个性解放的要求。他们都较擅长写意泼墨的表现手法,同时他们也懂得基础的重要性,正如郑板桥(即郑燮)所说的:必极工而后能写意,非不工而后能写意也。因此,他们都很注重对事物本身的观察和深入理解。他们反对复古,却又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