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宋四家”
宋代的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人们称为“宋四家”。然而“宋四家”的说法在宋代并没有人提出,它的出现最迟是在元朝的时候。南宋遗民、元朝人士王芝在《跋蔡襄洮河石砚铭》墨迹中曾说:“右为蔡君谟所书《洮河石砚铭》,笔力疏纵,自为一体,当时位置为四家。窃尝评之,东坡浑灏流转神色最壮,涪翁瘦硬通神,襄阳纵横变化,然皆须从放笔为佳。若君谟作,以视拘牵绳尺者,虽亦自纵,而以视三家,则中正不倚矣。”
在苏、黄、米、蔡中,以蔡襄的年纪最长,在书法上的成就也最为突出。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宋仁宗时期的进士,曾任翰林学士等,为北宋时的名臣和大书法家。蔡襄的书法结构严谨,讲究法度,继承了唐代书法的精神,又注重古意,注意在作品中体现作者的气质与个性特色。所以,蔡襄的书法在当时被誉为当世第一。《宋史》中记载:“仁宗尤爱之,制《元舅陇西王碑》文,命书之。”说明宋仁宗对蔡襄的书法非常推崇。蔡襄传世的作品不多,主要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谢赐御书诗》《持书帖》《茶录》《自书诗》等。其中《茶录》为其平生得意之小楷书,可以说是他的小楷中最为优秀的作品。字体遒劲有力,恪守法度,然而又不拘于法,活泼而沉着。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官至礼部尚书。他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还是北宋时期有名的书画家。苏轼的书法力图突破古人的章法,主张不拘泥于成法,创立新的体格,重视作品中个人思想感情的表达。在《石苍舒醉墨堂》中,苏轼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并在《次韵子由论书》中提出创造“端庄杂流利,刚健含婀娜”的书体风貌。在苏轼的主要传世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卷》《前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帖》《阿育王寺宸奎阁碑》等中,都可以看出苏轼书法力求用笔生动,注重表达个人风貌,反对用传统法则束缚书法家的主张。在他的传世作品中,明显可以看出苏轼因所写内容、写时的心境不同,作品中的体貌和笔势就有所不同,结构也参差变化。有的上重下轻,有的左右疏密排列不齐,有时显得秀丽典雅,有时显得平淡冲融,有时则雄伟峻峭,足以体现出作者“出新意于法度之外,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书吴道子画后》)的才华横溢、学问渊博的个人魅力。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老人、涪翁、黔安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宋英宗时期的进士,官至吏部员外郎。他曾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学于苏轼门下,人称“苏门四学士”。他也同苏轼一样,在书法上主张发挥个性,认为“随人做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题乐毅论后》)。黄庭坚的书法以夸张而又奇特的笔法韵味取胜。他的字中宫紧集,长笔画向四周夸张地展开,疏与密形成强烈的对比,别有一番趣味。黄庭坚的草书得意于张旭和怀素,成就最为突出,用笔瘦劲奇丽,体貌纵横出奇,千姿百态,又有少许篆书之意融入其中。晁补之曾称他“章草似晋人,颠草似唐人”(《题鲁直章草颠草》)。他的主要传世草书代表作有《李白忆旧游诗卷》《刘梦得竹枝词卷》《诸上座帖》等,行书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风阁》《婴香方》《王长者墓志稿》《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等。
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中岳外史,人称“米南宫”、“米襄阳”。官至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米芾的书法风格在“宋四家”中最为全面,笔法变化也最为丰富,又因其善取百家之众长,故人称“集古字”。米芾的书法以行书成绩最为突出,他以晋人的书法为根基,又吸收了唐代书法大家的优点,形成风貌俊美的个人特色。他敢于自称“刷字”,无非是因为其书法下笔疾速、笔力遒劲、潇洒自如的风格特征。米芾的传世作品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