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历法是一项政治活动 当人类开始摆脱原始的狩猎采集经济,进入到农业文明的时候,掌握天象和天文学的知识,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无法想象一个没有任何天文学知识的民族,可以创造出发达的农业文明,因此,天文学的起源事实上是和农业的起源息息相关的。而天文学的起源以及天文学对农业的重要作用,首先就表现在它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的时间服务。因为农时对于农业生产来说,要求非常严格,在一年中,适合播种和收割的时间往往只有短短几天,表现为抢农时,而通过观察物候的一些变化来了解时间的变化又是粗疏的,不可能满足古人对于农业生产的要求。因此在没有任何计时设备的古代,观测天象规律就是...
明朝制定历法的一场比赛 明代是我国天文、历算逐步由传统方法向西方方法过渡的时期。但是当时正是封建统治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虽然一切由皇帝说了算,却也存在着遵守祖宗法度与改革的思想矛盾。明代天文历算的发展就面临着这样的情况。远在朱元璋尚称吴王时,太史院使刘基率其部属高翼献《戊申大统历》。刘基和唐初李淳风一样是位精通天文历数的人物。但朱元璋说:古者季冬颁历,太迟。今于冬至,亦未善。宜以十月朔,著为令。(《明史历志一》)至明洪武元年(1368),改太史院为司天监,基本上仍沿用元朝郭守敬的《授时历》,后来又命《大统历》与元《授时历》兼用。明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仍用...
扫帚星是灾星吗 扫帚星就是彗星,迷信的古人多认为其是灾星,实际上完全没有科学根据。我国很古就有彗星记事,并给彗星以孛星、长星、蓬星等名称。古书《竹书纪年》上就有周昭王十九年春,有星孛于紫微的记载。但是因为这本书真实年代有待考证,对这件事暂且存疑。最可靠的记录,开始见于《春秋》: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鲁文公十四年是公元前613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哈雷彗星记录。《史记六国表》载:秦厉共公十年彗星见。秦厉共公十年就是周贞定王二年,也就是公元前467年。这是哈雷彗星的又一次出现,不过《史记》没有记载它出现的时间。 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平均周期是76年,...
“七月流火” 《诗经豳风七月》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火,指心宿,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不是火星,火星在中国古代称为荧惑。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伯阳父说地震 《国语周语》上记虢文公引太史之言:阳气俱蒸,土膏其动;又载伯阳父说: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阴阳范畴表达的是一种宇宙秩序。在自然、社会等一切现象中,莫不有相依相待、对立统一的两大势力、活动、能量或信息;它们的交互作用,使得事物产生形形色色的变化;自然之道,正是二者的统合、和合,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克服,相互转化。任何一方偏胜,不能交通成和,则失去了阴阳大化的秩序。阴阳失调,就会发生问题,而不能使物生焉。因此,人们要善于燮理阴阳。在《周易》哲学中,阴阳的变化系统非常生动,...
老皇历 历代皇帝都很重视历法。9世纪初,唐朝曾下令,历书必须经皇帝亲自审定后才能颁布,并且规定了只许官方印制,不准私人印制。从此,历书就成了皇历。 关于皇历一词,据说与宋太宗有关,宋太宗每年到了岁晚,都给文武百官各送历书一本。这本历书里刻有农历日期节令,以及在耕作种植方面的普通知识。因为历书是皇帝所送,故此叫它皇历。 皇历中所记的历法,一般都是以一年为限,第二年变更,如果拿起去年的皇历来查今年的历法,就是错误的。因此,老皇历就是指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意思。...
中国古代的计时器 漏刻 《史记司马穰苴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齐国大将军司马穰苴与监军庄贾约定第二天中午在兵营门口相见。司马穰苴先赶到军中,立圭表、下漏刻等待庄贾的到来。结果骄傲的庄贾由于被亲戚朋友拉去饮酒,日过中午还没有去军营。司马穰苴就推倒表杆、关掉漏刻,开始对军队下达命令。等到庄贾赶到后,执法如山的司马穰苴就把他杀了。 司马穰苴用来确定时间的仪器是表和漏刻,是古代最重要的两种计时仪器。漏刻主要由漏壶和箭刻组成,根据漏壶中水位的高低来度量时间,箭刻上所刻的就是表示时间的刻度线。在商代后期,中国出现了把一昼夜分为100等分的百刻计时制并一直沿用...
屈原的《天问》 屈原创作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一连串问题如水银泻地,一发而不可收。从天有九层想到是谁经营、谁测量、谁兴建,究竟建造了有什么用处;想到宇宙像个旋转的车轮,车轮中心上的绳子拴在什么地方呢;想到天的最高处安装在哪儿,八根柱子又怎么顶住它呢;想到天的东南角为什么会倾塌,天的边缘...
海市蜃楼和仙山 在平静无风的海面、湖面或沙漠上,有时眼前会突然耸立起亭台楼阁、城郭古堡,或者其他物体的幻影,虚无缥缈,变幻莫测,宛如仙境,这就是海市蜃楼,简称蜃景。 蜃景不仅能在海上、沙漠中产生,柏油马路上偶尔也会看到。蜃景的种类很多,根据它出现的位置相对于原物的方位,可以分为上蜃、下蜃和侧蜃;根据它与原物的对称关系,可以分为正蜃、侧蜃、顺蜃和反蜃;根据颜色可以分为彩色蜃景和非彩色蜃景等。 蜃景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同一地点重复出现,比如美国的阿拉斯加上空经常会出现蜃景;二是出现的时间一定,比如我国蓬莱的蜃景大多出现在每年的5、6月份,俄罗斯齐姆连斯克附近...
中国古代的气象观测 远在3000年前,我国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天气实况的记录,卜辞中还反映出人们已经有预知天气状况的要求,这些都是和当时农业生产的需要相适应的。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有关气象的知识不断积累和丰富,取得很大成就。下面只就我国古代对风、云、湿度和降水的观测以及在天气现象理论和天气变化规律方面的成就,作一个简略的介绍。 风的观测和仪器 远在殷代,已经有四方风名:东风叫做劦(xi);南风叫做山兀(kǎi);西风叫做夷;北风叫做寒(hn)。以后逐渐发展,到汉代已有二十四方位的称呼。唐代,李淳风《乙巳占》中有一张占风图,列出了二十四个风向名称,并且指出,这些方位...
古代天气现象理论 我国古代有关天气现象的理论是很多的,这里只能作简单的介绍。 《黄帝内经素问》卷二中,提出了水分循环和云雨形成的理论。书中说: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云是地气上升所形成的,雨是天气下降所形成的。雨虽然是从天下降,追它的根本,却来自地气上升所致;云虽然是地气上升而成,追它的根本,却又是天气下降的雨所供应的。)东汉王充在《论衡说日篇》中也有相似的见解:雨从地上不从天下,见雨从上集,则谓从天下矣,其实地上也。 西汉董仲舒(约前179~前104),在他所著《雨雹对》一文中说:攒聚相合,其体稍重,故雨乘虚而坠。(雨滴是由小云滴受风合...
古代人如何预报天气 历代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中,了解到不少天气变化规律的知识,这些知识大量反映在天气谚语上。 例如《诗经小雅頍弁》中说:如彼雨雪,先集维霰。(下雪以前往往先会下霰。)汉《焦氏易林》中说:蚁封穴户,大雨将至。(蚂蚁把洞口封住,将会有大雨。)《论衡寒温篇》中说:朝有繁霜,夕有列光。(早晨要是有很多的霜,必定夜间的星既多而亮。)后魏《齐民要术》卷四《栽树第三十二》中说: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天雨后刚晴,见到寒冷彻骨的北风袭来,那天夜里必定会出现霜。) 随着劳动人民和天斗争经验的积累,天气谚语越来越丰富,而且往往需要汇集成书,便于集中...
古谚语和天气预报 汉代谈天气预报的书有很多。约公元82年,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根据实际观察对雷、雨等天气现象做出了朴素唯物主义的解释。他在《雷虚》篇中批判了把打雷说成是天怒的谬论,列举五条证据说明雷者,火也;在《说日》篇中批判了把下雨归于天神的迷信妄说,指出雨从地上,云载而行,云散水坠,名为雨矣。 东汉崔实所编的《农家谚》收载了许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气象知识的天气谚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气谚语集。 动物对天气变化的反应是比较灵敏的。汉朝时期,当人们观察到这种现象后,就开始用动物作天气预报。 天之且风,草木未动,而鸟已翔矣。其且雨也,...
谚语和天气预报 世界各国人民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对天气的变化进行观测,并尝试摸索出一定的规律。天气谚语是以成语或歌谣形式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天气变化的经验。 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气象的记述。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也记述有天气谚语,如天气新晴,是夜必霜等。唐杜甫诗中有布谷催春种,它是说布谷鸟叫以后一般不会有强冷空气影响了,农家可以播种了。 还有一些天气谚语是世界性的。如中国有句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在日本也广为流传。这句谚语在美国则以另一种韵味出现:傍晚天空红,水手乐无穷。 气象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认...
中国古代对于宇宙的认识 把宇宙作为一个整体,探讨我们所居住的大地在其中所处的位置,即天和地的关系,叫作宇宙结构理论。在中国古代,天体学说有所谓论天六家: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昕天说、穹天说、安天说。其中主要有三家: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昕天说基本上属于盖天说体系,穹天说是盖天说的翻版,安天说则是宣夜说的发展。 盖天说 盖天说出现于殷末周初,其主要观点为天在上,地在下,天为一个半球形的大罩子。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歌手斛律金的《敕勒歌》中有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两句词,这是对盖天说的形象化说明。盖天说一共有两种: 第一种盖天说即天圆地方说。《晋书天文志》中说:周髀家...
中国古代的观象台 秦代上天台遗址 上天台是秦阿房宫殿祭祀天神的建筑物,可能就是秦朝观察天象的建筑基础。古代先民认为,太平盛世,均是天神的恩赐和保佑。皇帝为了使自己的国家物阜民丰,四海长平,定期率领朝臣登坛祈祷天神。 上天台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阿房宫遗址内,是一座土筑台子,周长约310米,高约20米,全用夯土筑起,残高约10米,基底面积约6000平方米,远望好像一座小山丘。1974年,曾经发现门和甬道的遗迹。出土过柱础和下水管道。但由于遗址残毁过甚,原来的情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查和研究。 重现的上天台,是根据有关史料营造。规模为16.8米16.8米,高19.8米。 东汉灵台遗址 灵台是东汉...
北宋历法改革 北宋初期,中国古代社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这为社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唐代相比,宋代的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国外贸易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生产的需要,直接导致了宋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潮。在这种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潮中,天文学占据着显著的地位。 当时航海业的发展提出了精确测定天体位置的要求,农业的发展则需要依据更准确的历法来精细地安排农事。而这一时期冶炼和机械制造工艺水平的提高,又给一些大型、精密天文仪器的制造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大大提高了观测的精度,这样就把天文观测和历法计算中的矛盾揭示得越来越深刻。正是人...
僧一行对子午线长度的测定 子午线即地球的经度线。测量子午线的长度可以确定地球的大小。子午线长度是地理学、测地学和天文学上的一项重要基本数据。 早在公元前3世纪和公元前1世纪,古希腊的天文学家曾先后两次进行确定子午线长度的工作。但是,他们并没有全部经过实际的测量,例如在距离方面,他们都是根据商队或商船的估计而得的。 真正用科学方法最早实际测定子午线长度的,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于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年)为了制定历法的需要而发起的。 一行俗名张遂(683-727年),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僧一行生于官宦人家,但在他还是孩子时,便家道中落,一贫如洗,只能依靠邻居接济才勉强...
郭守敬的《授时历》 郭守敬(1231-1316年),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在其少年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是在祖父的抚养和教育下长大成人的。郭守敬的祖父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不仅精通数学和水利,而且特别喜欢结交那些有知识的士大夫,这就给少年郭守敬营造了一个学习天文知识的良好环境。 元世祖中统三年(1262年),郭守敬入朝为官。开始时主要在水利部门工作。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编制新历法,并成立了一个专门编制新历法的太史局,任命郭守敬为负责人之一。郭守敬坚持认为,制定历法必须以实际测量为基础,而要进行观测就必须有先进的仪器才行。为了精确汇集天...
我国最早对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暗斑点。因其温度要比周围光球低1000-2000℃,从而与光球相比成为黯淡的黑斑,所以被称为太阳黑子。 现今世界公认的最早的黑子记录,是西汉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所见的太阳黑子现象,载于《汉书五行志》:成帝河平元年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一记录把黑子的位置和时间都叙述得很详尽。 事实上,在这以前,我国还有更早的黑子记载。在约成书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的《淮南子精神训》中,就有日中有譻乌的叙述。譻乌,也就是黑子的现象。而比这稍后的,还有: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四月日黑居仄,大如弹...
中国历史上的历书 历书是按一定历法排列年、月、日、节气并提供有关数据的书。它反映了自然界的时间更替和气象变化的客观规律,对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广大百姓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历书,古时称通书或时宪书。封建王朝时代,由于它是由皇帝颁布的,所以又称皇书。我国古代设有专掌观察天象、推算历法的官职。秦汉有太史令,唐代设太史局,宋元有司天监,明清改名为钦天监。明代崇祯二年至七年(1629-1634年)在徐光启等统领下的历局组聘专业人士编纂了《崇祯历书》。清初,传教士又将《崇祯历书》略作整理进呈给清帝,改书名为《西洋历法新书》,在其后相当长...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365.25日的天数分成24段,分列在12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作节气,月中叫作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 二十四节气实际上是把太阳周年运动划分成24等份。按照中国古...
天为什么叫“九天”?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天,六为廓天,七为减天,八为沈天,九为成天。九天是天的最高层,是传说中玉皇大帝居住的地方。后来,也用九天来形容极高极高的天空。如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古人还认为天上与地下是一样的,故把天也分为中央与八方,合起来称为九天。如《楚辞天问》中:九天之际,安放安属?王逸的解释为:九天:东方曰(一作昊)天、东南方阳天、南方赤天、西南方朱天、西方成天、西北方幽天、北方玄天、东北...
什么是“文曲星”? 古代民俗中,主管功名利禄的神灵,除了禄星及由其演变出来的文昌帝君外,还有所谓的魁星或称为文曲星,它是文昌帝君的重要随从之一。文曲星即魁星崇拜,同样来源于远古星辰崇拜中的奎宿。奎宿属于二十八宿西方白虎七宿中的首星,东汉时期,社会上便开始流行奎主文章的说法。所以在科举考试盛行的时代,魁星崇拜对于参加科考的士子们,就具有了非凡的意义。 科举考试中,考取状元,对一般人来说都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所以民俗认为,能考中状元的都不是人间的凡人,如历史上那些有幸考取状元或文采、武功非凡的人,如孔子、关公、范仲淹、包拯、文天祥等等,都被民间视为天上的文...
“北斗”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斗宿,为二十八宿之一,是北方玄武七宿中的首宿,由七颗亮星在北天依次排列成斗的形状,故称为北斗。对于北斗七星,中国古代早就有详细的观察。《诗经小雅大东》中说: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古人的解释是:箕斗在南方之时,箕在南而斗在北,故言南箕北斗。《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上,也将这七颗星分别称之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现代天文学中,北斗七星属大熊星座的一部分,它们分别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或作瑶光)。 从图形上看,北斗七星位于大熊的背部和尾巴。天枢、...
“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分别指什么? 三垣、四象、二十八宿是我国古代先民对星空的划分,它们的起源远在周、秦以前。 三垣 三垣是北天极周围的三个区域,即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 三垣成为三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也以三垣的名称为名称。 中国古代的星空区划历史悠久,在方法上自成一体。中国的古代天文学有这样的特点,因为观测者的地理纬度是在黄河流域,也就是北纬35左右,所以他重视的天区,他所重视观测的天区,只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北天极所在的北天区,还有一个就是黄道和天赤道附近的星官。所谓的北天极也就是地球的正北方向,我们可以想象,将地球的北极点和南极点用一条可以无限延伸的直线连接起来。这...
“三星高照”的“三星”是指哪三星? 三星原指明亮而接近的三颗星,也指福星、禄星、寿星三个神仙。指有福、禄、寿,命运好。 我国有句民谚:三星高照,新年来到。除夕夜,在迎春的鞭炮声中,在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的间隙中,您从朝着南面的窗户里向夜空望去,就会看到三星发着闪闪的蓝光直入眼帘。 那么,究竟是哪三星呢?在夜空,牛郎星和他挑着的一对儿女是三星;天蝎座的心宿是三星,一颗大星两旁各有一小星;天鹅座的翅膀上也有三颗星那些三星都是夏季夜空的重要角色,并不是迎接新年的三星。 迎接新年的三星是猎户星座中由左向右的参宿一、参宿二和参宿三。民间称这三星为福星、禄星、寿星或福、禄、寿。这三颗亮...
什么是干支纪年? 干支就是天干、地支的简称。 天干有十,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十天干十二地支依次排列组合,成为六十个不同的单位,六十轮一遍,第六十个单位以后,又轮到第一个单位,周而复始。因甲居十天干之首,子居十二地支之首,所以第一个单位是甲子,故称这个排列为六十甲子。其中干支名称,参差错综,故又称花甲子,后谓年满六十为花甲即由此而来。六十甲子的排列方法是把十天干、十二地支作为固定顺序的双数(偶数)配地支顺序的双数,则成为甲子、乙丑、丙寅永远也不会出现甲丑、乙寅等搭...
一周为何是七天? 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巴比伦人创立了星期的纪日制度。他们建有七星坛,共七层。从上到下,依次以太阳、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为各层所祭的神,每天祭祀一位神,七日为一周期。星期就是各星值日的日期。所以,七日周期又称为七曜星期周,从星期日、星期一到星期六,又称为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和土曜日。我国古代历法也有二十八宿七曜之说。...
阴历和阳历是怎么来的? 中历一般又叫阴历,亦称夏历或农历;西历一般称之为阳历,即现在通行的公历。中历称阴而与阳历相对则不甚确切,世界上的历法虽格式不同,但大致可分三种,即阴历、阳历、阴阳历。阳历全称太阳历,是以地球围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而定的历法,现在国际通用的公历,就是阳历。阴历全称太阴历,是据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而定的历法,阿拉伯史书所用的赫吉拉历即所谓的回历,就是阴历。阴阳历的特点是既照顾到了月亮盈亏的变化,又照顾到了寒暑节气,年、月的长度都依据天象而定,我国现在通常所说的阴历,其实是一种阴阳合历。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应用的阳历,是在埃及历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