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怎么用漏壶来计时的? 漏壶,又叫漏刻、刻漏、壶漏,是古代利用滴水多寡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分为单壶和复壶两种。漏壶按计时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观测容器内的水漏泄减少情况来计量时间,叫做泄水型漏壶;另一种是观测容器(底部无孔)内流入水增加情况来计量时间,叫做受水型漏壶。在一些文明古国,如中国、埃及、巴比伦等,都使用过漏壶。 我国在周朝已有漏壶,春秋时期被普遍使用。我国最早的漏壶是用铜壶盛水,壶底穿一个小洞,壶中插一支标杆,叫做箭,它的上面刻有度数,箭下有箭舟托着,浮在水面上,壶里的水逐渐地漏下去,箭上的度数陆续显现,以此来计时。这种漏壶也有箭漏之称。...
古代是怎么用日晷来计时的? 日晷,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利用太阳投影测日定时的一种计时仪器。我国早在春秋时代就用圭表来测定时刻了。但这种方法在一天里只能得到一个读数,仅可用于校正漏刻的快慢。后来发明了把时角坐标网通过表端投影到一个平面上,这样白天无论何时都能以太阳的影子得到时刻的读数,这就是所谓的日晷,或叫日规、日圭。 日晷通常由铜质的指针和石质的圆盘组成。铜质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质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
一天24小时永远不会改变吗? 现在一天是24小时,然而过去的一天只有十几小时甚至几小时,将来的一天会长达30多小时甚至更长。这一结论是天文学家根据地球自转速度在缓慢减速这一规律推断出来的。后来,古生物学家根据珊瑚外壳上的年轮,证实了这一推断的正确性。根据这一规律推知:在地球形成之初,一天约为4小时;30亿年前,一天约为10~11小时;13亿年前,一天只有18小时左右;5亿年前,一天约有21小时,两亿年前,一天是23小时;六千万年前,一天约为23.7小时;而现在,一天是24小时。如果地球自转仍然均匀减速,那么,2亿年以后,一天将会有25个小时;10亿年以后,一天就会有30多个小时;在更加遥远的将来,一天的...
二月为什么只有28天或29天呢? 在公历纪年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一般年份365天,闰年为366天。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366天,二月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闰年366天。比如2004年是公历闰年,2月为29天,比平年2月28天多一天。...
农历为什么要分大小月? 农历的历月长度是以朔望月为准的。所谓朔望就是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的时间。但一个朔望月所包含的天数并不恰好是日的整倍数。它的平均值是29.5306日,也就是29天12小时44分3秒。而日是历法中的基本时间单位,为了生活上使用方便,我们不能把一日划成两个部分,使它分属于不同月份。因此,为使每一个历月所含的天数是整数,在农历中把历月分为大小两种: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这样,大月和小月彼此相互弥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于朔望月。至于哪一个月应该是大月,哪一个月应该是小月,都必须经过严密的计算朔的时刻后才能确定,也就是按朔与朔日期之间的间隔天数而定:以两朔日期...
你知道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的由来吗? 标准时间就是格林尼治时间。 格林尼治是英国原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地,世界计算时间和地球经度的起点,位于伦敦东南泰晤士河南岸,为伦敦的一个区,是由海上进伦敦港的必经之地,有伦敦咽喉之称。公元1675年英王查理二世在位时将它改建成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 人们把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说成是时间开始的地方。现在那里的时间,决定着全球任何地方的时间。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的制定,与一件争执案有关。公元1858年11月24日,英国多塞特郡的时钟指在上午10时6分,该郡一位法官判决一名土地诉讼的人败诉,因为在上午10点钟开庭时,他没有准时到庭。两分钟后,那人到庭。他向法官指...
现行农历为什么没有“闰正月”和“闰十二月”? 现行农历采用定朔和定气编排月日,而定朔和定气的时刻又是依准确的轨道来计算的,地球公转轨道是个椭圆,所以地球运转速度有快有慢,在近日点时刻,运转速度最快,所以公转扫过的角度也就最快。而节气(对应地面上太阳直射某个纬度圈)和地球公转扫过的角度有密切关系,地球公转扫过的角度越快,经过公转轨道上的各节气点时间就越短;相反,地球公转扫过的角度越慢,经过公转轨道上的各节气点的时间间隔越长。 所以在近日点附近(大约在冬至后第13天左右)的节气的时间间隔就可能小于两个定朔日(一个农历月的天数)间隔时间,这样在近日点附近的农历月没有中气的可能性很小很小...
公元纪年是怎么来的? 公元是公历的纪元,始行于6世纪。公元525年,叙利亚有个名叫埃克西的僧侣,他为了推算7年后复活节的日期,提出了耶稣诞生在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284年的说法,并主张以耶稣诞生作为纪元。由于当时宗教势力强大,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埃克西的建议便成了天经地义。公元532年,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的284年被定为公元元年。此纪年法迅速在教会中使用。从6世纪到10世纪,逐渐成为基督教国家通用的纪元,所以原先也叫基督纪元。后来被世界多数国家所公用。 在历史书上,耶稣诞生前的年代被称为公元前,常用B.C.(Before Christ的缩写,意为基督以前)表示;耶稣诞生那年以后的年代是公元后,简称公...
皇历和黄历一样吗? 《现代汉语词典》中同时收录有黄历和皇历二词,它们并不是一回事。 先秦以来,择日与风水是官学的一部分,也一直是民间流行的方术习俗,古人将历法与易学、星相、阴阳五行等结合起来,意在天人同序,指导生产生活实践。自唐代起,官方对历书的颁行已有相当严格的要求,须由皇帝亲自审定后才可开印,因而称做皇历。另有传说讲,宋太宗每到岁末都要赐给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一本历书,以示朝廷对历法的重视,历书的皇历之名缘此流传。到清代末年,使用过的历法多达百余种,基本属于阴阳历的性质。其中,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和鲁历的使用最多,以黄帝历最为古老,影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