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途中的中国 语云:大器晚成,一人尚然,而况一国?中华民国的建立,虽已三十年,然至今仍在革命的途中,亦无怪其然了。策励将来,端在检讨已往,我现在,且把这三十年来的经过,述其大略如下: 民国的成立,虽说是由于人心的效顺,然以数千年来专制的积重,说真能一朝涤除净尽,自然是无此理的。大约当时最易为大众所了解的,是民族革命,所以清朝立见颠覆。而袁世凯则仍有运用阴谋,图遂其个人野心的余地。民党当日亦知道袁世凯之不足信,但为避免战祸,且急图推翻清朝起见,遂亦暂时加以利用。孙中山先生辞临时大总统之职,推荐袁世凯于参议院。于是袁世凯被举为临时大总统。民党因南方的...
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龙真的是我们的祖先吗?中国龙和侏罗纪的恐龙有关联吗? 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我们的祖先真的是龙吗?世界上真的有龙这种动物吗?如果有的话,是不是来自侏罗纪的恐龙呢? 遥远的原始时代,人类还处在蒙昧时期,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危险事物都可能给人造成伤害。人类幻想着有一种超能力来帮助他们,庇护他们。人们觉得很多日常见到的动物都具有某种自己不具备的本领:鸟会飞,鱼会游,老虎、狮子都有锋利的牙齿于是把这些动物当作自己的祖先和自己部落的守护神,在和别的部落打交道的时候就以这些动物的形象作为自己部落的标志,这就是所谓的图腾。 最早的时候,原始部落很多,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有的时候为了避免战争,人们采取和...
我们国家什么时候有了“中国”这个名字? 中国这两个字在历史上多用来指一个区域,主要是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陕西等地。这些地方是华夏民族最早的聚居地,文明程度比周围的民族要高,由此,中原人就有了一定的优越感,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自己所处的地方就是世界的中央,这种思想一直影响了几千年。 与地域概念相应的是民族的概念。从先秦时代中国人就自称为华夏。华就是花,意思是我们的服饰很漂亮;而夏就是雅,意思是我们的礼仪很雅正。华夏其实更偏重于文化上的认同而不是血缘上的关系。几千年来,周边少数民族不断地接受、融入中原文化,渐渐地也都成了华夏的组成部分。华夏中华慢慢地成了我...
为什么一些朝代前要加上“东”“西”“南”“北”,比如“西汉”“东汉”“南宋”“北宋”呢? 我国历史上的朝代,很多都有东西南北的前缀,比如西汉东汉西晋东晋南宋北宋等。其实,这些前缀都是后人加上去的,为的是区分相同国号的朝代,在当时并没有这样的称呼。 刘邦建立的朝代叫汉,新莽政权被推翻后,光武帝刘秀建立的政权同样叫汉。人们将刘邦建立的汉朝叫西汉,把刘秀建立的汉朝叫东汉。这是因为刘邦定都长安,刘秀定都洛阳,而长安在洛阳的西边,这是以都城的地理位置来区分这两个汉朝。当然,也有人称刘邦建立的汉朝为前汉,称刘秀建立的汉朝为后汉,这是从两者建立的时间上来区分的。到了三国时期,汉皇室刘备以正统自居,建立的朝代名称也叫汉,后人以他政权所在...
汉服、唐装、长袍、中山装……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国服”? 历史上,不同朝代的服饰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传统服饰经历了变革。 在清代以前,中国的传统服饰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襟,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主要形制有上衣下裳制、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在一起)、襦(r)裙制(襦为短衣)、通裁制(长衫、外披)。这样的服饰特点始于周朝,止于明朝。而在明朝覆灭后,清朝统治者推行满族的发型和服饰,禁止人们穿戴汉族服饰,史称剃发易服。 我们今天看到的旗袍、长袍、马褂等,其实是满族服饰的改良和发展,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汉族服饰。我们今天所说的唐装和唐代的服装完全不是一回事。唐代的服装也是交领、右襟、系带、无扣。今天的唐装...
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和最长的皇帝分别是谁? 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金昭宗,也称金末帝。他名叫完颜承麟,女真名叫呼敦。 金哀宗统治时期,金朝已经四面楚歌、风雨飘摇。北边的蒙古对它虎视眈眈,南边的宋朝为报靖康之耻与蒙古联合,誓死要灭金。 公元1234年,宋蒙联军攻破金朝最后的据点蔡州,金哀宗传位给完颜承麟。在举行禅让仪式时,宋军已攻入南城,蒙古军已攻破西城。完颜承麟在匆忙中完成登基大典,率兵投入巷战,金哀宗则自缢(y)身亡。完颜承麟率领金军将士拼死抵抗,但最终突围失败,战死在乱军之中,在位时间不足半天,如此看来他确实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了。 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中国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小和最大的皇帝分别是谁? 东汉的殇(shāng)帝是中国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小的皇帝,他刚生下来一百天就当上了皇帝。殇帝名叫刘隆,是汉和帝与邓皇后的儿子。和帝在世的时候,生了许多皇子,可大多都夭折了。和帝认为这是宦官和外戚在谋害自己的儿子,便将剩余的皇子都送到民间抚养。 永元二年(106)正月,汉和帝死了,邓皇后因长子刘胜有病,不适合做皇帝,便将刘隆迎回皇宫,准备继承皇位,刘胜则被封为平原王。当时的刘隆出生只有一百天,还在襁褓中。 中国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大的皇帝应该是武则天。公元690年,武则天废黜自己的儿子唐睿宗李旦,登基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此时,武则天已经67岁了,...
西周建立后将诸侯分封到各地,是因为都城太小没有地方供他们居住吗? 周武王伐纣取得胜利,建立了周朝,史称西周。为统治广大的疆域,周朝采取了分封制。所谓分封,就是将除了周朝都城及周边的其他土地划分为一个个诸侯国,让周朝的同姓宗族子弟、异姓功臣,以及古代帝王的后代去治理,这些人被称为诸侯。 诸侯拥有诸侯国内的土地、人口,并掌握着行政、军事、财政大权。他们还要履行相应的义务,那就是向中央缴纳贡赋,定期去朝见周天子,派兵随从周天子作战。诸侯若不尽义务,不服天子管辖,周天子有权率军讨伐。可见,西周的分封制度有着一套完整而规范的体系。 在封国内,诸侯同样按照周天子的方式将封地划分为许多部分,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
赵武灵王提倡穿少数民族的衣服,学习骑马射箭,是因为他喜爱穿衣打扮和游乐打猎吗? 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赵武灵王是赵国的第六位国君,他执政时推行胡服骑射,即穿少数民族的衣服,学习少数民族骑马射箭,这种做法可不是为了穿着奇装异服去打猎,而是要使国家强盛起来。 当时的赵国军事力量不强,时常受到周边国家的欺负,就连北方的林胡、匈奴等游牧民族也时不时南下骚扰。赵武灵王意识到,再这样下去赵国很快就会被兼并掉。要想使国家强大起来,必须首先在军事上进行改革。 我国古代把北方游牧民族称作胡人,赵武灵王发现胡人作战时都是骑在马上的,行动很灵活。而中原各国作战往往是用马拉着战车,速度慢还不灵便。而且赵国的士兵都穿着笨重的长袍甲胄(zhu)...
秦始皇大规模焚毁书籍还活埋儒生,他为什么要和读书人过不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接下来,他就要设法巩固自己的统治了。 首先,他认为自己的功绩德兼三皇、功盖五帝,所以创立了皇帝这一称号,自称为始皇帝。皇帝便成为此后两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秦始皇还设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体制。三公九卿都听命于皇帝,由皇帝任免,不能世袭。皇帝独揽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 在全国范围内,秦始皇确立了郡县制度。把全国分成36个郡,郡下分为若干县,县下又分乡、里、亭,把一家一户的百姓编制起来,以保证税收和监管。 然而,有一次在秦始皇宴请群臣的酒...
我们常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是谁? 我们比喻一件事情的成败、好坏都由一个人造成,会说这事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要从一个叫韩信的人说起。 韩信年轻时家里很穷,在秦末反秦义军并起时,他曾投奔项梁和项羽,都没得到重用。此时,韩信听说刘邦任用贤能,便去投靠,结果也只做了小官。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认识了刘邦的谋士萧何,两人很快便成了朋友。萧何很赏识韩信,多次向刘邦举荐,可刘邦丝毫没有重用之意。失望之余,韩信再一次选择了逃走。萧何知道后,连夜将其追回。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最后萧何终于说动了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 刘邦在和韩信的交谈中,发现他果然是个奇才...
中国历史上最早做自我批评的皇帝是谁? 皇帝做自我批评一般会颁布罪己诏,就是自我反省罪过的诏书。 中国历史上最早做自我批评的皇帝是汉武帝,他在公元前89年颁布了一道《轮台罪己诏》,轮台是地名,在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此后,每当朝廷出现危机、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危难时,皇帝都会颁布罪己诏进行自省或检讨,并成为惯例。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取得了丰功伟绩:数次大破匈奴,平定西域,使盐铁由国家垄断专营,并削弱王侯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然而,到了晚年,汉武帝却大搞迷信活动,并且花费巨资,多次出游,夸耀自己的功绩。宫廷中还发生了巫蛊之祸,逼死了无辜的太子刘据...
皇帝也可以假冒吗?为什么两汉之间会出现一位“假皇帝”? 西汉和东汉之间有一个历时16年的短命王朝新朝,它是王莽以汉室外戚的身份篡夺西汉帝位而建立的。 王莽是汉成帝的母亲王政君的侄子,王家在当时是很有权势的外戚。王莽幼年丧父,王太后将王莽母子养在宫中。王莽年轻时博学多才,谦恭礼让,声望很高。 汉哀帝死后,王莽开始了他的腾达之路。王太后让大臣推举王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将国家的政权交他执掌。王莽拥立年仅9岁的平帝,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从此国家大事便由他一人决定。不久,王莽又被封为宰衡,地位远在其他王公大臣之上。6年后,年仅14岁的汉平帝死了,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皇帝继位后影响自己手中的权力,便选了...
东汉冯异为什么被称为“大树将军”?他长得像大树一样高大吗? 冯异是东汉开国名将,起初他在新朝任职,然而他发现王莽的统治不得人心,于是产生了离开的念头。他听说当时的起义军领袖刘秀有远见,于是就投奔了他。得益于冯异的谋略,刘秀平定河北,建立了根基,这是他将来统一天下最关键的一步。 虽然功勋卓著,冯异却从不自夸。他为人谦逊,在路上与别的将领相逢时,他都会让自己的车驾在道旁避让。每到一个新战场,安营扎寨后,各位将军就会坐在一起聊天,无非是宣扬自己又打了什么胜仗、功劳有多么大,目的是将来能够得到更高的官爵和更多的赏赐。这时的冯异却躲在大树下面,一言不发,看起来是在乘凉,实际上是为避让战功。时间久了,大...
汉代最喜欢做买卖的皇帝是谁? 中国古代是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无论在穿着、住房、做官等方面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然而,东汉有一位皇帝却热衷于当商人做买卖,他就是汉灵帝刘宏。 汉桓帝死后,因为没有儿子作为继承人,皇后窦氏便将桓帝的堂侄刘宏推上皇帝的宝座,这就是灵帝,他当时只有12岁,窦氏及其外戚家族掌握了朝政。 灵帝是个昏庸无能的皇帝,他宠幸宦官达到了极点,他酷爱做生意,专门在后宫开辟了宫中市,仿造街市、各种商店,并让大臣、嫔妃、宫女扮成买东西的顾客和集市上卖唱、演杂耍的人,而他自己则扮成卖货物的大商人,和这些假冒的买主讨价还价,玩得不亦乐乎。 更可怕...
东汉末年政坛、沙场和文坛的“三栖明星”是谁? 要说东汉末年驰骋于政坛、沙场和文坛上的三栖明星,非曹操莫属。 当时,军阀董卓窃取了丞相位置,专权残暴,引起各地豪杰的不满和争相讨伐。曹操曾在董卓手下做事,但他看出董卓没有前途,便加入了讨伐他的行列。 随着曹操势力的逐渐壮大,他把汉献帝迎接到许(今河南许昌东),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假借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在政治上占据了优势。为他将来逐一消灭各路军阀,统一天下做准备。曹操还招募流民屯田,以发展生产,同时打击豪强地主,减轻百姓的负担。在用人方面,他提出唯才是举的原则,不拘泥于出身和品行,只要有治国之术就量才录用。 曹操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
黄巾起义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从剿灭黄巾军起家的? 东汉后期,政治腐败,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加之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农民变为流民,小规模的起义不断,遍及全国各地。 到了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道教中的一支太平道,通过给人治病,在贫苦农民中宣传原始道教的平等思想。十几年后,他的信众就发展到几十万人。张角的目的是要发动大规模起义,推翻腐朽没落的东汉王朝,建立太平社会。 当时,就连汉朝宫廷中的卫士和宦官都有信奉太平道的,并愿意做内应。但是由于有人告密,京城内被捕杀的起义骨干多达一千多人。张角得知此情况,无奈之下连夜通知各地信徒提前起义。各地起义军头裹黄巾,人称黄巾军,规模很大,京师震动。小说《三...
好好的皇帝不当,偏要出家当和尚,如此有个性的皇帝是谁? 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的建立者梁武帝名叫萧衍,他在南朝齐中兴二年(502)强迫齐和帝把皇位让给他,当上了皇帝,建立了梁朝。 在皇帝位置上,萧衍起初还颇有政绩。他勤于政务,还很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和任用,在个人生活上,萧衍也不讲究,清粥蔬菜就让他很满足了。由此,梁朝的社会较之前朝有了明显的改观和发展。 可是,到了晚年,梁武帝却信佛到了疯狂的程度。他居然几次出家当和尚,大臣到寺院恳求他还俗,他不得已才答应,条件是要给佛寺大量的金钱。久而久之,梁朝的政局出现了危机,最终导致了侯景之乱的发生。 侯景原本是北朝东魏人,公元547年叛归西魏,但西魏不信任他,侯景...
隋朝结束了南北分裂,又制定了许多开创性的政策,为什么反倒短命? 南北朝末期,北周大臣杨坚的女儿成了周宣帝的皇后,宣帝死后,静帝继位,当时只有8岁。杨坚乘机独揽军政大权,并于公元581年逼静帝退位,自己登上皇位,改国号为隋,历史上称他为隋文帝。不久,隋文帝就灭了南陈,结束了两百多年南北分裂的局面。 隋文帝在位24年,治国有方,当时隋朝政权稳固,人口急增,国库丰盈,史称开皇之治。然而,晚年的杨坚开始陷于迷信之中。他的次子杨广更是胡作非为,先是用阴谋手段让父亲废掉太子,后又谋害了自己的父亲当上了皇帝,这就是历史上饱受非议的隋炀帝。 隋炀帝穷兵黩武,继位后便下令开凿大运河,目的就是发动战争时便于运输粮草。他在位...
唐朝为什么将国号定为“唐”?背后有什么深意? 唐朝国号的来历,一般认为是得于爵位名。唐朝开国之君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府兵八位柱国大将军之一,地位很高。北周建立时,李虎虽然已死,但仍被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为唐国公。李虎的儿子李昞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李昞死后,儿子李渊又袭唐国公的爵位。 隋朝末年,李渊在太原起兵,最终攻占了隋朝首都长安,假意拥立隋炀帝之孙杨侑为傀儡皇帝,并授意杨侑将自己进封为唐王。公元618年,李渊正式称帝,并以爵位唐为国号。 如果深究起来,李渊将国号定为唐还有一层更深的含义。唐最早是远古部落陶唐代的简称,居住在平阳(今山西临汾)一带,这个部落最有名的一位首领就是尧,...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和最后一位状元分别是谁? 据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是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壬午科的孙伏伽。早在隋朝末年,孙伏伽便已经进入官场,但当的只是一个地位很低的小官。后来,李渊在太原起兵,并最终建立了唐朝。孙伏伽归顺了唐朝,并参加了武德五年的科举考试,结果一举夺魁,中了状元,从此开始了他在唐朝的仕途之路。 孙伏伽在唐朝为官以敢于进谏著称,曾多次向李渊、李世民谏言,深得赏识。唐高宗时,孙伏伽因年老辞官,安享晚年。 时间到了清末,废除科举之声蜂起,最终,清政府不得不下令在1905年停止科考,科举这一延续1300多年的选拔制度寿终正寝。而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就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甲...
唐代名臣魏徵曾做过太子洗马一职,他的职责是为太子洗刷马匹吗? 洗(xiǎn)马是中国古代的官名,做这个官的人可不是负责洗刷马匹的马夫。洗字在古汉语里与先是相通用的,因此洗马也称作先马,即在马前奔走的意思。秦汉时期,洗马是太子的侍从官。太子出行时,洗马官就骑着马在前面做先导,这也与洗马这个词的本义相符。 到了两晋时期,洗马的职责改为掌管图册书籍。南朝时,洗马隶属于典经局,掌管经籍、典制。此后,历经隋唐直到清末,洗马都是掌管文章、典籍的官员,任职者需要有很高的文化水平。 一代名相魏徵(zhēng)曾做过唐高祖时期太子李建成的洗马,负责掌管书籍以及缮写文章等事务。但实际上,魏徵的工作远远超出了这个范畴。他很受李...
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繁盛,为什么突然爆发了安史之乱呢?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善用贤能、广开言路,整顿吏治,还致力于打击豪门士族势力,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经济,缓和民族矛盾。这些举措有效地促进了唐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得国力增强,人口增加,因其当时的年号为开元,历史上将这段时期称作开元盛世。 然而,就在这歌舞升平的盛世背景下,危机逐渐显现。公元742年,李隆基将年号改为天宝,此时他任用李林甫当宰相。李林甫是一个阿谀奉承、嫉贤妒能之辈,他把比自己优秀的人全排挤出朝廷,又让皇帝与百官隔绝。 而李隆基本人也开始贪图安逸,沉湎于轻歌曼舞的享乐之中。他宠幸杨贵妃,让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入朝为官。李...
说某人为官资格老可称为“三朝元老”,可历史上还有一位“十朝元老”,他是谁?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时代,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权更替如走马灯一般,南方则分裂成几个小国。然而,就在此时,却出现了一位能够在十个皇帝手下做官的奇人,他就是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冯道。 冯道历经桀燕皇帝刘守光,后唐庄宗李存勖、明宗李嗣源、闵帝李从原、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出帝石重贵,辽太宗耶律德光,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十朝,而且基本上在每朝都受到重用,难怪他被称为官场不倒翁。 然而,这种经历反而让他背上了墙头草没有气节等骂名。他投奔辽国时曾说:在南朝为子,在北朝为父,在两朝则都为臣,这有什么区别吗?这句话...
宋太祖赵匡胤是武将出身,为什么当了皇帝后却重文官轻武官呢?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yn)本是后周大将,一次他领兵出征,大军到了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这个地方,众将士将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于是,后周灭亡,北宋建立。 当上皇帝的赵匡胤并不踏实,禁军高级将领慕容延钊、石守信等都是赵匡胤的亲信或结拜兄弟,但他们掌握着军权,将来,这些人会不会夺权,重演黄袍加身的一幕呢? 于是,赵匡胤在登基后的第二年,一个秋天的晚上,他宴请几个高级将领。在酒席上,赵匡胤对将领们说:你们不如交出兵权,到地方做官,多累积一些金钱,买一些房产,传给后代子孙,我们君臣之间没有猜疑,不是很好吗? 第二天,石守信等...
既然西夏向北宋称臣了,为什么北宋还要年年给西夏财物呢? 公元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李元昊称帝,国号大夏,统辖区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宁夏、甘肃、陕西北部、内蒙古南部等地。因为它在北宋政权的西边,为了和此前曾有的夏朝相区别,被称为西夏。 随着西夏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统治者开始有了对外掠夺的野心,目标便是富庶的北宋,由此引发了西夏和北宋间长期的战争。由于战争,北宋和西夏双方的正常贸易停止了,西夏百姓的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怨声载道,最终西夏统治者被迫向北宋提出议和。 北宋的皇帝宋仁宗早就希望停止战争了,他欣然同意了议和的请求。双方约定:西夏取消帝号,名义上向宋称臣,宋册封其为夏国主,宋夏战争中双方...
南宋同意联合蒙古灭金,最后却为蒙古所灭,这算不算引狼入室? 公元1127年,北宋为金所灭。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在大臣的帮助下在江南登上了帝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由此形成了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 南宋建立时,也进行过北伐战争。然而,随着秦桧被任命为宰相,推行求和政策,主战派失势,北伐战争不再继续。就在宋金对峙时期,北方的另一个势力发展并强大起来,这就是蒙古。 成吉思汗临死前,嘱咐他的儿子要利用宋金的矛盾灭金。后来,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果然派使臣到南宋,提出联合灭金的请求。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南宋同意蒙古借道攻金,蒙古答应灭金后将黄河以南的中原地区归还南宋。 公元1233年,蒙古大军南下攻...
元朝有一类人被称为色目人,是因为他们的眼睛五颜六色吗? 元朝是一个社会等级很严的朝代,元朝统治者把治下的人民划分为四等,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其中的色目人是元朝对除蒙古以外的西北各族、西域以至欧洲人的概称。色目这个词的意思是各色名目,表明其种类繁多,与眼睛的颜色没有什么关系。 元朝的色目人有多少种,说法不一,而且很难精确计算。色目人是在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大量进入汉族居住地区的,他们作为蒙古人征服中亚和西域的归附者,受到了元朝统治者的重视,被列为元朝四等人中的第二等,待遇仅次于蒙古人。元朝的授官、奖惩基本都是按照等级执行的。身为第二等级的色目人常常身居要职,在科举和司...
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微的皇帝是谁? 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微的皇帝首推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他生活的江淮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旱灾和蝗灾,接着瘟疫大范围流行,朱元璋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朱元璋和二哥眼看着亲人一个个死去,却没钱买棺材安葬,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都没有。最终,好心的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了。 迫于生计,朱元璋只好来到皇觉寺当和尚。然而,随着饥荒越来越严重,寺里的粮食也不够吃了,皇觉寺住持只好让僧人外出乞讨,于是朱元璋又成了乞丐。 此时,由于元朝的高压政策和政治的黑暗,引发了红巾军...
皇帝诏书开头总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是什么意思呢? 看明清宫廷电视剧时,我们常听到太监在宣读圣旨的时候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奉是遵照的意思,奉天就是遵从上天的旨意,也就是说皇帝是受命于上天的。承运是继承新生的气运。奉天承运就是皇帝以天子的身份代天来行使权力,传承国运大统的意思。 皇帝诏曰四字可以追溯到秦始皇统一天下时期。秦始皇称自己为皇帝,皇帝下的令叫作诏,诏曰二字最早出现在汉代帝王的文书中,而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连用在帝王的诏书上,是从明朝开始的。明太祖朱元璋从乞丐的身份,一步步夺得了天下。他感觉自己能当上皇帝是出于天意,因此认为自己是奉天承运皇帝,他对臣下发布诏命的第一句开头也必称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