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方兄”一词的来历 孔方兄作为钱的谑称,来源于西晋鲁褒的名文《钱神论》。文中写道: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由其圆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非钱不胜,幽滞非钱不拔,怨仇非钱不解,令问非钱不发谚曰:钱无耳,可使鬼。凡今之人,唯钱而已!因此,孔方兄便成了钱的别称,流传至今。...
元宝 元宝名称最早使用于唐肃宗时期,当时史思明在洛阳所铸的铜钱叫做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在中国货币史上,正式把金银钱称作元宝始于元代。元初,首次将白银制成每枚重五十两的银锭,取名元宝。当时所铸元宝呈马鞍形,两端圆弧,中间束腰,在形制上与南宋和金的银锭十分相近。元代称金银钱为元宝,有元朝之宝的意思,黄金叫做金元宝,银锭叫做银元宝,后来也就成了金银货币约定俗成的通称。...
宋代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宋代时期,商业不断发展而铜钱缺乏,客观上需要一种较贵重的货币单位。另外,宋朝的对外贸易比较繁荣,而对外贸易之间多使用白银,这样白银在流通中逐渐占据优势。并且,宋代产银较多,具有丰富的白银资源。在以上相关因素的影响之下,白银遂成为宋代的主要货币。...
钞币 钞币是古代的纸币的通称。到清咸丰年间官票宝钞消亡为止,钞币的流通时间大约有870多年。我国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初年的交子。 早期的钞币,都是以兑换券形式出现的,凭券随时可以换取现钱或现银,所以是兑现的钞币。在宋、金和元初流通使用,大约有300多年。有宋代的交子、钱引,元代的中统元宝交钞等。 我国古代不兑现钞币,从元代中统钞开始,历经明、清两代,行使流通大约500余年。明代只发行了大明通行宝钞一种钞币。清代政府发行的钞币有两种,先是钞贯,后发行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户部官票又叫做银票,大清宝钞又叫钱票、钱钞。...
法币政策和金元券 法币政策是1935年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制,实行的一次币制改革。其主要内容包含:(1)统一货币发行。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得继续发行新钞票;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支付和市场流通,均使用法币。(2)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使用、流通。所有银圆、银两均须向中央等银行兑换法币。(3)放弃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法币与英镑固定汇价,1法币兑换英镑1.25先令。为维持法币稳定,三银行可以无限制买卖外汇。(4)国家白银移存英国作为外汇储备。1935年,美国迫使民国政府签订《中美白银协定》,法币又与美元挂钩,1法...
行会 行会又称行帮,指古代城市中商人和手工业之间的同业组织。中国的行会始于唐代。隋唐时实行市坊制,坊为住宅区,不得从事商品贸易。市为从事工商行业的固定区域。每一行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行列,这种街区被称作行。后来,同业商人形成的组织就称作行。入行的商人称为行户或行人,头目称行头、行首。行会的最重要功能在于抵制竞争,垄断利润。 一般来讲,商业行会分为两种:一是同一区域的同业组成的单一行会;一是按地域划分组成的商帮会馆。手工业行会也分为两种:由老板(店东、师傅)、帮工(雇工、客师)和学徒不同身份的人共同组成单一行业的行会以及由手工工匠组成的行...
市舶司 市舶司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唐玄宗开元年间,广州即设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担任。这就是市舶司的前身。市舶使的主要职责是检查出入海港的外商船舶、征收关税、收购政府专卖品等,也涉及外交事务。唐代充当市舶使一职的,多是皇帝的心腹宦官。此后的宋、元、明三代都沿袭设置。两宋时期,由于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海外贸易得到了空前发展。政府一方面多次派使臣赴海外招徕外商;另一方面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在广州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当时市舶司的主要职责是管理舶商,征收舶税,收买舶货,实行禁榷,并招待外商。至元代,元政府制定了整治市舶司的法则。在...
我国有两条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对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销亚、欧、北非各国的古商路的誉称。根据海陆区分,分称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从广州乘船经满剌加(今马六甲)海峡,到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东非。据东非索马里等地出土文物证实,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我国宋朝。据史料记载,当年马可波罗就是经海上丝绸之路往来中国的。 陆路丝绸之路也有两条。 一条是我们通常而言的丝绸之路,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此路系张骞出使西域开辟而成,共有三个分支。东起长安(西安),经河西走廊,北至乌鲁木齐,顺伊犁河下游通往里海沿岸。此为北路。从长安至敦煌后又分为两支...
当铺的演变 当铺又称典当、当店、押店等,是以收取实物作为抵押,进行借贷融通的信用机构。具体做法是按借款人提供的质押品的价值折扣后发放贷款,定期收回本金和利息。典当业始创于南齐时代,由寺院经营当铺放款,称质库。由南北朝至明代1000余年间,当铺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南北朝到中唐,此时当铺由寺庙经营,附属于佛寺;第二阶段是从中唐到宋末,此时除了寺庙经营当铺外,还出现民营和公营的典当;第三阶段是从宋末到明代,此时寺庙经营的当铺已经消失,随着商人资本的发展,典当业日趋兴盛,纯粹以营业为目的的当铺遍及全国。清代后,当铺依靠官府的生息银两发展迅速...
乾隆皇帝为什么不同意与英国通商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国王派遣马戛尔尼带着使团访问中国,急欲打开中国的贸易门户。但是他们的通商要求遭到中国乾隆皇帝的拒绝。遭到拒绝的原因有三:一是清政府认为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强大,担心发展海上贸易会助长反清力量的海陆结合;二是西方商人的海盗行径威胁沿海的安全;三是长期处于闭关锁国中的乾隆皇帝对外部世界的进步和西方的科学文明一概不知,却又为自己处于盛世之中而沾沾自喜,夜郎自大。于是,乾隆皇帝给英皇敕谕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熙朝纪政纪英夷人入贡》)...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三言二拍是五种明代人辑著的话本集与拟话本集的总称,三言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指《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三言二拍中的许多篇章描绘了市井生活,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婚姻观、爱情观,其中在正面反映商品题材的商贾类小说中,就描写了商人的日常生活和经商活动,塑造了形象丰满的新型商人形象,着重强调了商人的自我奋斗的意志和治生本领,肯定了贾道,认同了商人的社会功能,肯定了商人的高尚品德。《三言二拍》中商贾类小说对商人的自身修养素质及商人的经商谋略、经商技巧都做了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笔下的商人大都外表俊美...
“幌子”的作用 幌子是我国早期出现的一种广告形式,起招徕生意的作用。垆作为店铺幌子的原始形式,出现在两汉时期,为以后的店铺装饰起了开创作用。幌的造型一般取自于商品或服务的形象,简洁明晰,在商业贸易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晚清的奖励实业条例 鸦片战争后,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甲午战争后,变法图强的呼声愈来愈高。清政府因此开始实行通商惠工,变抑商为恤商。从1898~1907年,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五个奖励创办工商业的章程。清政府实行的奖励实业政策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为了吸引资金兴办实业,对投资者予以奖励。1903年,商部在《奖励公司章程》中,对集股兴办公司者,按标准分10等给予顾问官、议员,加授顶戴并赐给牌、匾,准子孙世袭议员等奖励。因国力问题,1907年的《改订奖励公司章程》,将原有授奖降低。同时还颁布了《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以鼓励国内巨富和海外侨商投资兴办...
民生主义 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内容之一。民生主义是其中的社会革命的纲领,一般包含土地与资本两大问题。旧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土地国有,用平均地权的办法防止少数富人专利垄断造成贫富不均,以达到社会平等;在资本问题上,则确认实业主义为中国所必需,发展社会经济的途径为节制资本和发展国家资本主义。1924年的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中心为实行种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
门户开放 门户开放是19世纪末美国政府提出的侵华政策。中日甲午战争后,欧洲列强和日本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租军港和争夺势力范围。当时的美国正忙于与西班牙的战争而无暇顾及。战后,为维护和扩张美国在华的利益,分享各列强在华侵略的特权利益,美国于1899年9月至11月间,由国务卿海约翰向英、法、俄、德、日、意等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其内容是: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各国在中国的任何所谓势力范围和租借地内的投资事业或任何既得利益他国不得干涉;各国在通商口岸、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货物征收的港口税和铁路货场运费,应与本国货物相等;各势力范围的口岸货物税一律...
中国第一任海关关长 中国洋关(海关)的奠基人是英国人李泰国,而其制度的完备、巩固和发展则是由英国人赫德完成。从1861~1911年,赫德在中国海关当了将近50年的总税务司,相当于现在的海关总署署长。他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海关的真正创立者。其在中国任职期间,控制中国的财政收入,不忘维护英国等列强的利益,是列强侵华的代表人物之一。另一方面,他通过创办新型海关,把西方一整套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介绍到中国。赫德主政下的中国海关,实行全国海关垂直统一领导,进出口货物按章征税;主办同文馆;同时开创了中国现代邮政和海务等事业。...
状元下海 状元下海是指清末状元张謇放弃仕途,开办实业的事。张謇是江苏南通人,字季直,号啬庵,光绪二十年(1894)经科举考试,成为当科状元。其后,由于甲午海战战败,深重的民族危机与中外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张謇弃仕下海,选择了实业救国的道路。1895年冬,张謇筹建大生纱厂,开始了史无前例的状元办厂的事业,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并从此开一代文人新风。...
商人名称的由来 商人一词与商朝密切相关,商人之商源于商朝、商族之商。商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商朝正式建立于约公元前17世纪汤灭夏之时。商朝人通川谷,达陵陆,与周边各方国及边族人民的交通贸易活动发达,形成殷人(商后来定都于殷,故其民亦称殷人)重贾的风气。商朝灭亡后,武庚(殷侯)与三监的管叔、蔡叔、霍叔勾结,率领商遗民兴兵叛乱,不久,被平定。周朝当政者为防止殷商遗民再叛乱,便减少其田宅,强迫其外迁。有些殷商遗民被剥夺了田宅,处于周人的监管之下,便开始以从事买卖活动为生。据《尚书酒诰》记载,在殷商遗民中有部分人专门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意即长途贩...
士农工商 东周列国时期,管仲相齐之时,提出四民分业理论。主张将社会成员按照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划分为四大社会集团,即士、农、工、商。士农工商的并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人们按职业进行划分。自此之后,中国历代王朝都基本接受了这种典型的职业划分。《管子小匡》明确指出: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且工之子恒为工、农之子恒为农,不得相互逾越。后来人们据此又划分出等级:凡民有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论民之行,以士为尊,农工商为卑。论民之业,以农为本,工商为末。这些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重教化、以农为本的社会现实。...
古代法律对商业的限制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抑商政策。一是贬低商人的地位。据《史记商鞅列传》记载,秦国法令规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二是向商人课以重税。商鞅执政时期重关市之赋,既征关税又征市税。三是通过国家资本排挤商人。如对粮食实行国家管制、垄断经营盐铁等。秦统一后继续坚持打击商人的方针。 汉武帝时期的算缗令,对商贾之家征收6%的财产税。为防止瞒报、漏报又颁布告缗令,凡匿产不报或以多报少者一经告发,即没收全部财产并戍边一年。如《史记》所言,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 宋代王安石变法中的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也对大商人在茶、盐、酒、矾等大宗商...
行商和坐贩 行商指没有固定经营地点,往来各地进行商品买卖的商人。广义的行商有四类:一类为远距离贩运的商人,也是最早出现的商人,《尚书酒诰》记载肇牵车牛远服贾,说明他们从事的就是长途转运贸易;第二类指经商并兼营运输,《世说新语》记载,南北朝时已有乘估客船,即指载客的商船;第三类指近距离贩运的商人,也称为贩,主要指中、小商人,明嘉靖《江阴县志》说其本少而贸易百里内者,谓之贩;第四类为游动贩卖的小商小贩。 坐贩指拥有店铺,在固定地点进行经营的商人,其产生迟于行商。也可划分为四类:第一类为经营商品的商人,可专营或兼营,其中以杂货店分布最广;第二类为经营...
初税亩 我国最早的税制,并且是对私田征收税赋的开始,始于公元前594年春秋时期的鲁国。宣公十五年秋七月,初税亩(《左传》),它是鲁国对田税制度所进行的改革,推翻了过去按井田征收赋税的制度。据《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记载: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即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须按亩缴纳土地税。税率大约为1/10,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新唐书》卷五二)。从此井田之外的私田也开始纳税,所采用的赋税形式是实物地租。...
唐代的租庸调制 唐代初期实行的赋役制度,其建立的基础是均田制。租田税,庸是丁役,调则是根据户籍征收。其具体内容为:租,每丁纳粟二石或稻三斛(岭南诸州纳米);调,随乡土所产,每年缴纳绫或绡二丈,绵三两;产布之乡纳布二丈五尺,麻三斤;庸,每丁每年为官府服役20天,遇闰年加两天。此外,如政府有事额外加役15日者免调,加役30日者租调皆免,但正役与加役总数最多不能超过50天。若不服役,可纳绢代役,每日绢三尺。贵族免役。如遇水旱虫霜等灾害,十分损四以上免租,十分损六以上免调,十分损七以上,课役皆免。总之,租庸调制的基本原则是有田则有租,有丁则有庸,有户则有调。其基本...
一条鞭法 又称一条编法,是明代中期的赋税制度。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在清丈全国土地的基础上下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是:一为把一切征项包括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起来编为一条征收,化繁为简;二是把过去按丁、户征收的力役改为折银征收,称为户丁银,户丁银摊入田赋中征收,但也没有把力役全部摊入田赋,只是部分摊入;三是一概征银,无论田赋或力役一律折银缴纳,差役由政府雇人充当。...
古代的货币 贝币 贝币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其出现源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原始社会时,我们的祖先最初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交换物品种类数量的不断增加,实物交换就显得不太方便,这就要求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的出现。因为贝本身具有天然的单位,计数方便而且轻巧坚固,便于携带,同时其本身可以做装饰品,并且数量不多,取得需花费劳动,因而被赋予货币的职能。贝在夏代就已成为原始形态的货币,有海贝、淡水贝两种。至商代,贝币的使用已十分普遍,需求量增大。由于真币的数量有限,于是产生了人工制造的骨贝、石贝、陶贝和铜贝等仿制币。贝币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计量...
北京的老字号 东来顺 东来顺原是回民丁德山创办的食摊,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开业,设于北京王府井大街东安市场,出售羊肉杂面和荞麦面切糕。以后又增添了贴饼子和粥,后取名为东来顺粥摊,含来自京东,一切顺利之意。1914年增添了爆、烤、涮羊肉和炒菜,同时更名为东来顺羊肉馆,以经营涮羊肉为特色。东来顺的涮羊肉以选料精良、加工细致、刀工精湛、辅料齐全、火力旺足而久负盛名,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一流清真饭庄,京华饮食菜系中的标志性品牌。 天福号 天福号始创于乾隆三年(1738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以生产酱肘子、酱肉著称,产品风味独特,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曾作为贡品常年...
广东十三行 广东十三行是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设立于广州的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十三行是虚制,并非定数。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清政府为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把从事国内沿海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商人区分开来,相应建立两类商行,金丝行和洋货行;通过洋货行即十三行对外国商人来华贸易进行控制和垄断。这些商人一般有自己的洋行,故被称作行商。1759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外国来华商船只允许在广州一地进行贸易,一切活动均由批准设立的行商负责。外商销售的货物由行商承销,所需内地货物由行商代购。于是十三行垄断了进出口商品的经营,并且负责承保、征收、代交进出口税和各种税饷及制...
山西的票号 票号又称票庄、汇票庄、汇兑庄。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的一种金融信用机构。票号是适应商品贸易的发展和货币流通的扩大的产物。明清时期,地区间的商业清算多依赖镖局运送现银,既存在不安全因素,也浪费资源。后发现利用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商号办理汇兑更加安全节省。所以在乾隆、嘉庆年间,山西商人利用自己商号及分支机构开展汇兑业务,率先由兼营转为专营。最早的一家票号是1821年创立的山西平遥日升昌,其后,平遥、祁县、太谷三县商人继起,形成祁太平三帮。这时,出现山西人独占一大新兴行业的局面,通称山西票号。其主营业务就是埠际贸易的汇兑。后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