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行 洋行是近代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建立和经营的企业商号。17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建立第一家洋行。鸦片战争前,洋行发展规模较小,势力也不大。除少量棉、毛、丝、茶的正常交易外,主要靠贩卖鸦片牟取暴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为外国洋行扩展到工矿业清除了障碍。外国洋行在中国的开办大抵可分为两个阶段。1894年以前,主要是从事商品输入,以及为其服务的航运、金融、加工修理和通商口岸的公用事业。甲午战争之后,投资工矿业的洋行迅速增加,并且规模都较大。有的组织企业集团以垄断中国市场为主,有的则从原料到加工到销售自成系统。在中国近代...
买办 买办一词出现于明朝,当时是指专司宫廷供应的商人。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买办指的是受雇并代理外商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和经理人。鸦片战争前,广州负责对外贸易的十三行就设有买办。据徐珂《清稗类钞》记载:遇洋船来,十三行必遣一人上船,视货议价,乃偕委员开仓起货,及货售罄,洋人购办土货回国,亦为之居间购入。而此一人,当时即名之买办。此时,买办分为两类,一类为居间贸易的商船买办,一类为负责管理外国商馆的内部事务的商馆买办。买办一职由政府严格控制,这时的买办属于封建性的买办商人。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商人可以自由雇佣买办。从此,买办性质发生根本...
官督商办 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开办新式工矿业的一种组织形式,始于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早期经营的民用企业。具体做法是由清政府洋务派官僚委派商人招募民间资金,创立工矿业企业。第一个官督商办的企业是轮船招商局,成立于1872年。官督商办企业的经营原则是由清政府掌握企业的用人及理财权,具体业务由商人经营。在经营过程中,企业享有免税、减税、贷款、缓息以及专利等优惠和特权。后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该类企业或被外国资本吞并,或改为官商合办、官办,也有少数发展为民族企业。...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19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清政府为维护封建统治,引进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并相应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某些政府机构等方面的活动。其口号是自强、求富。洋务派先是以自强为宗旨,在购买洋枪、洋炮的同时,创办新式军事工业;后又从求富出发,重点仿行铁路、航运、电报、采矿、冶炼、纺织等民用工业。同时,洋务派也积极筹建新式海防。1884年,初步建成南洋、北洋、粤洋三支海军。此外,洋务派还设立培养科技人才的学堂,并向欧美国家分批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的指导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用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