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作品中数十次用到“瘦”这个字,她是不是在疯狂减肥? 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婚前生活十分优裕,婚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夫妻恩爱,生活其乐融融。自从金人占领中原之后,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再加上丈夫赵明诚病逝,这些给她带来沉重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逃亡途中,行至乌江时,联想到了在被刘邦四面楚歌的包围中自刎而死的项羽,便写下了有名的《夏日绝句》。 李清照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统治者腐朽无能,不思抗金,只顾偏安一隅(y),苟且偷生,这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经历了国破家亡夫丧的李清照,在晚年,...
北宋时期最热的人气歌手是谁? 宋朝人叶梦得的《避暑录话》中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意思是说,柳永非常擅长写歌词,那些专业的音乐制作人创作出新曲子后,一定要请柳永去填词。于是,柳永的词在民间四处流传,只要有人烟的地方,总能听到有人在唱柳永写的歌。 从上面这个故事不难看出,北宋词人柳永堪称那个时期最热的人气歌手。不过,现代的歌星未必人人都会写词,而柳永是专注并擅长写词,却不唱。 据南宋人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记载,相传柳永的词一度流传到了北方女真...
那个爱画画的王冕写了一首《墨梅》诗,墨梅是黑色的梅花吗? 王冕(miǎn)是元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他出身贫寒,小时候就非常喜欢画画、读书。放牛的时候,他会画画。晚上的时候,他就到寺院里,借寺院中的长明灯读书。 王冕有一首诗在后世流传颇广: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首诗的名字叫作《墨梅》。看字面的意思,好像是王冕家洗砚池边上种了棵树,树上花开朵朵,颜色都是墨汁的颜色黑色的。这黑色的花朵,并不要人来夸它颜色好看,只愿意这黑色,散发一种清气。 我们经常见到白梅、红梅,还有黄色的腊梅,并不曾见过黑色的梅花。难道王冕家竟然有一种稀有的梅花品种墨梅?事实不是这样的...
作曲还能成“状元”?元代有着“曲状元”美誉的戏曲家是谁? 元代末年有位叫贾仲明的戏剧家,他写过一首《凌波仙》的曲子来凭吊一位戏剧家,说他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意思是说这位戏剧家可以算是作曲的状元。贾仲明凭吊的就是元代著名戏剧家马致远。 马致远和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他的杂剧代表作是《汉宫秋》,写的是汉代王昭君出塞的故事。王昭君因为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而被打入冷宫,偶然被汉元帝发现,得以出冷宫。汉元帝非常珍惜与昭君的姻缘,但被处置的毛延寿献图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前来索要王昭君。此时满朝文武劝谏汉元帝放弃王昭君,换取和平。汉元帝不得不将王昭君送去和亲,保江山。王昭君出塞...
据说当初宋江领着三十六人起义,为什么《水浒传》中有一百零八将? 《水浒传》里有一百零八个好汉风风火火闯九州。他们并不是施耐庵凭空想象出来的。早在南宋的时候,就有书籍提到宋江带领着三十六人起义,几万官兵不敢阻挡,当时天下震惊。不过也有书籍记载宋江等五百人被官府招安,然后全部被杀掉了。由此可见,宋江等人起义在宋代是确有其事的。这些零星的记载是怎样变成了一部结构分明、人物众多的长篇小说的呢?这并非单靠施耐庵一个人的力量。在《水浒传》之前,宋江等人的故事还经过了一段民间传说的过程。 因为当时宋江等人起义的影响非常大,他们的事迹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此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增益、渲染,形成了一段段小故事。宋末元初...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都是写三国时候的事情,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是以汉代末年中国陷入混战,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这段历史为背景的一部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但是,这部书最早版本的书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这是什么意思呢?《三国志》也是一部书。通俗演义就是一种比较易懂的推演,演义就是一种小说。这让我们迷惑不解,《三国演义》跟《三国志》有关系吗?而且这个版本的题名是: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次。那么陈寿和罗贯中又是什么关系呢?难道《三国演义》的作者除了罗贯中还有个陈寿? 陈寿是西晋的史学家,他写了一部史书《三国志》,这部书分三部分记述了魏国、蜀国、吴国的历史。...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个筋斗就翻十万八千里,为什么他不把唐僧直接送到西天去呢? 《西游记》虽然是神化小说,但它是根据初唐时期玄奘去西天取经的真实故事改编的。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到天竺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担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经书657部,为中国的佛教发展做出了贡献。 《西游记》中唐僧有三个法力高强的徒弟,孙悟空更是一个筋斗翻十万八千里,为什么不直接将他带过去呢?书中这样写道: 三藏道:你三个计较,着那个驮我过去罢。行者道:八戒驮得。八戒道:...
《西游记》这么有名,那有没有《东游记》《南游记》和《北游记》呢? 在《西游记》出现之后,大家对这种神怪故事非常感兴趣,所以又产生了其他一些类似的作品。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四游记,它们分别是《西游记》《东游记》《南游记》和《北游记》。 四游记里的《西游记》不是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它是由杨志和删节、改编《西游记》而成的《唐三藏西游全传》。《东游记》则是吴元泰所写,讲的是铁拐李等八仙得道的故事。《南游记》是余象斗所编的《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说的是华光救母的故事。《北游记》,也叫作《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也是余象斗所编,写的是真武大帝成道降服妖魔的事情。 这四游记本身艺术水平不高,但是他们投...
为什么曹雪芹说《红楼梦》是“满纸荒唐言”?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第一回中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什么叫荒唐?词典上解释就是思想、言行不符合常理人情,使人感到离奇。显然,用这样的意思解读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是不符合事实的。 那么,怎样去理解曹雪芹的满纸荒唐言呢? 作品开头编织的神话故事美丽而荒诞。女娲炼石补天剩下一块石头不能用,由于通了灵性,就起了凡心。一僧一道将它变成一块美玉,缩成扇坠大小带到人间,即为主人公贾宝玉降生时口中所含的那块名扬天下的宝玉。日后,石头将自己的人世经历记录下来,便成了《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 曹雪芹在作品中还塑造了...
为什么有人说纪晓岚笔下有“玩具总动员”? 原来,纪晓岚编写了一本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内容丰富,医卜星相,三教九流,无不涉及,其中也用童话式的笔法,讲述了不少和玩具总动员相类似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卖通草花的小贩到宅前说,有个留长发的姑娘买了他的通草花头饰进去,一直没出来付款。大家很纳闷,解释说家里没有人买通草花头饰。正在争执间,忽然有个老婆婆说:厕所扫把上插了好几朵通草花。于是,这个故事有了神话式的谜底扫把变成姑娘的模样出来买通草花。 又如: 只要是有月光的夜晚,纪奶奶舅舅家那几间堆放杂物的空房子前就会有一个漂亮的女孩带着一群小孩玩耍。那个女孩漂亮是漂亮...
清代最著名的畅销小说是哪一部? 明清时代的文学发展中,小说创作的成就最大,长篇短篇,文言白话,历史世情、神怪狐鬼,层出不穷。而要说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作品,《红楼梦》是当之无愧的。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花费十年时间写成。它以繁复的结构,精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大观园中女儿的悲惨命运,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以及四大家族衰落的历史。从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故事,还有中国的各种文化特色、文化精髓,以及作者对于人性的理解。所以它有着极其复杂丰富的内蕴,不同的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喜好的内容。所以这部小说一经写出,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并迅速地传播开来,成了清代最畅销的小说。 《红楼梦》...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为什么能评为世界第五大吝啬鬼?他抠门到什么程度? 欧洲文学长廊中有四个经典的人物形象,他们均以吝啬而著称,可以说,他们将吝啬与贪婪的本性发挥到了极致。这四位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俄国作家果戈理长篇小说《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是迂腐的吝啬鬼,英国作家莎士比亚剧作《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是凶狠毒辣的吝啬鬼,法国作家莫里哀剧作《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是多疑的吝啬鬼,法国作家巴尔扎克长篇小说《守财奴》中的葛朗台是狡黠的吝啬鬼。 中国古典小说中有文学宝库中的第五大吝啬鬼,他就是《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 《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小说家吴敬梓(zǐ)创作的长篇章回体讽刺小...
中国古代谁讲鬼故事讲得最好? 古人对于生活中某些现象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就会凭借自己的想象去描述这些事情,他们往往认为生活中存在着种种超常的力量,比如:神、鬼、仙、魅等,是这些力量使生活中出现了很多离奇荒诞的事情。于是就产生了很多传说故事,有些人会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有些人会将这些故事描写得更加细腻动人,还有的会凭借个人的想象创造这类故事。这类书籍在历史上屡屡出现,而其中写得最好的就是清代作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的鬼狐故事之所以比之前任何一个时代的同类作品都好看,原因就是虽然故事的内容是鬼狐神怪,但是本质却贴近社会。《聊斋志异》中有很多篇章写的是...
文学作品里经常提到斑竹或湘妃竹,它们和湘妃有什么关系呢? 斑竹是竹子的一种,因为它的秆和分枝上都有紫褐色的斑点,就像点点的泪痕,因此而得名。据传说,斑竹上的紫褐色斑点是湘妃的泪痕。 原来,在我们中华民族有一个古老而凄美的传说。舜帝听说九嶷(y)山上有九条恶龙,住在九座岩洞里,经常到湘江里戏水作乐,弄得洪水暴涨,庄稼被冲毁,房屋被冲塌,老百姓叫苦连天。舜帝于是动身前往南方,决心帮助百姓消灭恶龙。舜帝一去多年,音讯全无。 舜帝有两个爱妃,一个叫女英,一个叫娥皇。娥皇和女英非常牵挂丈夫,于是两人跋山涉水,前往南方寻找丈夫。一天,她们来到了一个叫苍梧的地方。那里翠竹围绕,有一座珍珠贝壳叠成的高大坟墓...
稗官是怎样的官?为什么总把他与野史相提并论呢?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bi)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意思是说,小说大概都是稗官所作。街头巷尾中的谈论或是道听途说的一些事情都是稗官编造出来的。 三国时的如淳说: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意思是说,帝王想了解民间风俗民情,就设置了稗官这个职位,让稗官给他讲述街谈巷议闲言碎语之类的事情。 显然,班固与如淳对稗官的解释有所不同,前者认为,稗官是小说的创作者,后者认为,稗官只是小说的采集者和讲述者。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神话与传说》中说:稗官采集小说的有无,是另一问题;即使真有...
为什么常用“独领风骚”来形容一个人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风骚”是什么? 风骚代表着文学的传统、文学的成就。为什么我们会选取这样两个字来表示文学成就、文学传统呢?这要追述一下我们悠久的文学史。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即风、雅、颂。第一部分就是十五国风,它描写了西周至春秋时期不同地方的人的生活面貌,亲情、爱情、婚姻、战争、农耕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可以从十五国风的作品中看到。十五国风就代表了一种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传统,它们语言质朴,情感纯真,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天籁之音。《风》诗代表着现实主义的创作成就与高峰。 《楚辞》是以屈原的诗歌作品为主的一部诗歌集。其中第一篇便是屈原的《离骚》,屈原在这篇作品中...
我们都知道没有声音才算安静,为什么古人却说有了知了叫,有了鸟鸣,才更幽静呢? 关于这个问题,要说到南朝时的一个诗人王籍。有一次他去绍兴附近的若耶溪游玩。那里群山秀岭、溪水错流,而且两岸青竹苍翠,嘉树成荫,让行走在山水之间的人不禁沉醉留恋。王籍在此留下了一首诗,就是著名的《入若耶溪》,其中的两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千古流传,屡屡得到称赞。在那草树丰茂、溪水静流的山间,空气清新,景色幽静,而幽静中又处处透露出生机。有什么句子可以表达这种沁人心脾的幽静呢?作者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方法。他没有直接写山间是如何寂静,因为这样是写不出静的风景的神韵来的。他写到了两种声音,就是蝉和鸟儿的鸣唱。道旁树上有蝉在鸣叫,除此之外...
何谓“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又叫制艺、制义、时艺、时文(相对于古文而言)、八比文等。它要求文章必须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总共包括八股,所以称八股文。股或比,都是对偶的意思。 八股文滥觞于北宋。王安石变法,认为唐代以诗赋取士,浮华不切实用,于是并多科为进士一科,一律改试经义,文体并无规格,不一定要求对仗排偶。但有的考生不自觉地运用排比笔法,写成与八股文类似的文章。元代科举考试,基本沿袭宋代。明代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诏开科举,对制度、文体都有了明确要求。成化年间,经王鏊、谢迁、章懋等人提倡,八股文更为兴盛,并逐渐形成...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何并称为“三曹”? 三曹是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并称,他们因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而显赫于世,故后人合称三曹。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以他的雄才大略和政治远见,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写出了不少揭露社会矛盾,反映离乱现实,气魄雄伟、慷慨悲壮,被誉为建安风骨的诗作,为建安文学奠定了基础。曹丕在诗歌创作上略逊其父和其弟,但其《燕歌行》则是千古言情名作,所著《典论论文》,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史上最早的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曹植是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诗以五言为主。前期作品多为贵族公子生活的自状,...
“红学”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清代乾隆朝以后,讲求经学的风气日盛,许多学者都埋头研读经书。据传,独有松江人朱昌鼎不肯趋附这种风气,偏喜欢读小说,对《红楼梦》特别精熟。一天,一位朋友来看他,问他为什么不钻研经学,他回答说:我也研究经学,不过我的经比别人的少一横三曲。(他所说的经是繁体字)朋友听后,不明白他的意思,他笑着解释说:经字少一横三曲不是个红字吗,我研究的是红学。这个笑话竟传开了,此后,人们称《红楼梦》研究为红学。红学这一名称的由来自然是带有一些玩笑的成分。但是红学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学问,还是由于《红楼梦》是一部有着深刻的思想性、高度娴熟的艺术技巧的鸿篇巨著...
“扬州八怪”怪在何处? 清朝时,扬州不仅是东南的经济中心,也是文化艺术的中心,当时扬州出现了一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画家,世称扬州画派或扬州八怪。那么,扬州八怪具体是哪几个书画家呢?他们为何会被冠以怪之名呢? 关于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是具体是指哪八个人,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八只是一个约数,是对当时活跃于扬州地区的画风相近的一批书画家的总称。但是现在美术史上一般还是以清末李玉提出的八怪为准,这主要是因为他与八怪所处的时代相近而又记载最全。他在《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提出八怪为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鲜、黄慎、李方膺、罗聘。 扬州八怪究竟怪在哪里? 说法也...
谁用“青眼”和“白眼”分别来表示对人的赏识和厌恶? 其实,这青眼与白眼所涉及的典故和竹林七贤中的阮籍有关。《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讲的是阮籍的母亲逝世后,有不少名士前来吊唁。来客中有个名叫嵇喜的,官位和名气都不小,阮籍却圆瞪着一双白眼看着他。嵇喜见此状况,只好不高兴地走了;等到嵇喜的弟弟嵇康来吊唁时,阮籍马上迎了上去,青眼有加。生性旷达桀骜的阮籍常常以眼睛当道具,用青眼或白眼看人,表达喜恶,完全不委屈自己的感情。他讨厌的人,即使是来向自己表示友好的,也给白眼,但若是自己喜...
史书为何又称为“汗青”? 南宋诗人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里的汗青,就是史书的意思。史书为何又称为汗青呢?这与我国古代的书写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古代在纸张没有普及之前,人们用于书写的主要材料是竹、木简,书写前,要先将竹、木简放在火上烤,去掉水分,这个程序就称为汗青。烘干后的竹、木简,既容易书写又不易生虫。后来,人们用书写材料代称书写结果,就用汗青来代称史书了。平时人们在将要做完一件事情时,往往说要杀青了,这也和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简有关。古代著书,每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草稿往往先写在青竹的表皮上,青竹的表皮比较光滑,需要...
“浓墨宰相”和“淡墨探花”分别指谁? 说到刘罗锅(刘墉),一定是家喻户晓,因为他为官忠君、爱民、勤政、廉洁,深得老百姓的喜爱,其事迹广为流传。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刘墉除了在政治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外,还是著名的书法家。他与同时代的书法家王文治齐名,时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说。 刘墉勤奋好学、师古不泥。其书法擅长行书、小楷,初学董其昌和赵孟,因而珠圆玉润;中年以后受到苏东坡等人书法的影响,形成了雄健堂皇、铿锵挺拔的书法风格;晚年以后,刘墉学习颜真卿,对碑学也多有涉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敦厚宽博、貌丰骨劲、味重神藏的艺术特色。或谓刘墉书精华蕴蓄,劲气内敛,殆如浑然太...
为什么说“笑不露齿”而不说“笑不露牙”? 现代汉语中齿和牙同义,但我们经常用的成语,如笑不露齿、唇亡齿寒、唇齿相依等,表示牙齿的意义都用齿而不用牙。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牙和齿原始意义(即本义)是有明显区别的。齿的甲骨文字形作,像张口露齿之形。显然,所露之齿是唇后的门牙。所以,齿的本义是门牙;而牙,《说文》说解为牡齿也。牡齿就是大牙,即人们常说的后槽牙。显然,笑不露齿、唇亡齿寒、唇齿相依,指的是门牙,用的是齿的本义。 随着语言的发展,齿、牙组合为并列式合成词牙齿,齿、牙的意义所指逐渐混同,牙膏、牙刷、拔牙、镶牙以及健齿、龋齿中的牙或齿,不再只指后槽牙或门牙,而是包括所有的牙...
“二百五”以前是用来骂人的吗? 相传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很了不起的人名叫苏秦,他曾身挂六国的相印,是几朝的元老,可是却不知为什么突然被人杀害了。 齐王得知苏秦被害后十分震怒,他下决心要捉拿凶手,为苏秦报仇,可是他的手下多方侦捕都没有什么结果,齐王十分焦急。忽然有一天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计策。他吩咐左右把苏秦的头从尸体上割了下来,把它悬挂在城门上,然后在下面贴了一道悬赏榜,榜上写道:苏秦是一个内奸,杀了他是为我们齐国除了大害,当赏黄金千两,望除奸的壮士前来领赏。 榜文一上墙,马上就有四个人前来,声称是自己亲手所杀,请求赐赏。齐王接见了这四条汉子,笑着说道...
为什么用“替罪羊”来比喻代人受过? 替罪羊一词是舶来品。世界各地都习惯于用替罪羊一词比喻代人受过的人。羊是古代祭祀中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祭品。羊除了用作献祭上帝的牺牲,还承担了一项任务,就是给人类替罪。 用羊替罪来自古犹太教。但有趣的是,在咱们中国也有类似的事例。《孟子梁惠王上》中记载: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注:新钟铸成,宰杀牲畜,取血涂钟的仪式)。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欤?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齐宣王不忍心看见牛恐惧战栗的样子,于是就下令用羊替换牛来祭钟。从此以后,替罪羊作为一个具有悲...
为什么称女英雄为“巾帼英雄”? 关于巾帼是指妇女,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出祁山攻打魏国,魏军统领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峙于渭南。由于诸葛亮远道而来,利于急战,司马懿采取了相持战术。诸葛亮深知,这样相持下去,对蜀军是极为不利的,而发动强攻,魏军深沟高垒,很难取胜,可是又怎能甘心退兵?于是诸葛亮想出了一个很巧妙的办法:派人大张旗鼓地前往魏营给司马懿送了一份厚礼:一大堆妇女用的头巾和发饰,还写了一封信,说司马懿太胆小了,一个大英雄,掌握那么多兵将,竟不敢来战。如果他领兵出战就是大英雄;如果不敢来战,干脆就用妇女的头巾包上头,再用脂粉化妆,证明他是个一般...
为什么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呢? 宋朝的理学家朱熹好学多问,有一次他在巷子里碰到精通五行的好友盛温和,问道:你提着篮子去干什么啊?盛温和幽默地回答:去街门买东西。朱熹不解地问:买东西?这是什么意思?为何不买南北?盛温和并没有直接解答,他笑着回敬说:真不明白?你这位大学问家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你把五行和五方对照一下就会豁然开朗了。朱熹独自思忖,东即木,西为金,南属火,北乃水突然他如梦初醒,原来盛温和是用了诙谐的语言说,上街去买金木之类,可装入篮子的物品!若说南北当然不对了,篮子里怎么可以装水和火呢?从此,东西就成为了物品的代名词直至今天。 其实,买东西一词,自古就...
为什么要说“不管三七二十一”? 三七二十一是珠算乘法口诀,在前面加上不管,即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含有不管好歹、吉凶为何,偏要干一干、试一试、碰一碰的意思。这里有个战国故事:当时苏秦主张合纵抗秦,与张仪主张的连横事秦针锋相对,苏秦遍游六国,到了齐国都城临淄,见到了齐宣王,进行游说抗秦,齐宣王慨叹齐国的兵力不足,苏秦说:都城临淄有七万户,我计算了一下,每户按三个男子服役,这就是三七二十一万雄兵,抗秦的兵源仅临淄一城就足够了,若再加上别处兵源,力量就更加强大。苏秦的这种算法,显然是如意算盘,因为临淄城不可能每户都能达到出三个男子当兵,这里有各种情况,有的是鳏寡孤独,有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