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左女右的习俗是如何形成的? 结婚照相的时候,男的往往排在左边,女的排在右边。如果颠倒位置,就违反了男左女右的习俗。那么,男左女右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男左女右的习俗和古代人的哲学观关系非常紧密。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物质和人畜的两大对立面就是阴阳。自然界的事物有大小、长短、上下、左右等等,古人将其归类,大、长、上、左为阳,小、短、下、右为阴。阳者刚强,阴者柔弱。人的性格或性情,男子性暴刚强,属阳于左;女子性温柔和,属阴于右。 男左女右在中医应用上也有实际的科学意义,中医诊脉,男子取气分脉于左手,女子取血分脉于右手,即使小儿患病观察手纹也取男左女右的习惯。...
人们盖房子多讲究坐北朝南,这是为什么? 中国处于地球北半球,欧亚大陆东部,大部分陆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四季的阳光都由南方射入。朝南的房屋便于采纳阳光。阳光对人的好处很多:一是可以取暖,冬季时,南方比北方的温度高1~2℃;二是参与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小儿常晒太阳可预防佝偻病;三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尤其对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有较强的灭菌作用;四是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风。中国的地势决定了其气候为季风型。冬天有西伯利亚的寒流,夏天有太平洋的凉风,一年四季风向变换不定。甲骨卜辞有测风的记载。《史记律书》云:不周风居西北,十月也。广漠风居...
为什么十二生肖中没有猫呢? 有关专家认为猫不能上榜的真正原因是古时候的中国没有猫。猫原产于埃及,何时传入中国已不可考。 民间传说系唐三藏从印度带回,但猫传入中国绝不会这么晚。古时文人称猫为狸奴,如李商隐鸳鸯瓦上狸奴睡,所以猫传入中国应该是更早的事。 现在一说到为什么十二属相没有猫,就用民间故事来解释。其实在猫传入中国以前,中国就有了十二生肖。所以十二生肖没有猫,一点也不奇怪。依照动物学的分类,老虎属于哺乳动物、食肉类、猫科。虎和猫,其实是本家之亲。有了老虎代表猫在十二生肖大会里,已不愁没有发言权,亦勉堪自慰了。 从以上可以看出生肖动物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
你了解古时女子的成年礼仪——笄礼吗? 女子行笄礼的年龄要早于男子。 《礼记内则》说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十五岁在女子为及笄之年,已经成年可以出嫁了。 《仪礼士昏礼》说: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女子到了十五岁就可以出嫁了,但之前要先给她举行笄礼,并像男子一样也给她取个字。如果十五岁还没有许嫁呢?郑玄说:其未许嫁,二十则笄。嫁不出去的姑娘,最迟二十岁也要行笄礼的。 笄是一种盘头发用的簪子。所谓笄礼,就是将头发挽起来,用笄簪上。 在古代,无论男女,幼年时的头发都是自然披散的,最多也只是扎成两束垂在脑后,称总角。成年之后,头发就要精心收拾了。男子加冠,女子加笄。但由于重男轻女的缘故,有...
你了解古时男子的成年礼仪——冠礼吗? 冠礼也叫成男礼或成丁礼,主要的礼仪形式就是加冠,所以叫冠礼。冠在人的头上,至高无上,地位最尊,所以古人对冠特别重视。 子路在卫国的一次战争中负了重伤,帽缨也被砍断了,临死之前他却说:君子死,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可见冠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行冠礼就能使人增添庄重的感觉。行冠礼之前,当事人还是孩子,加冠之后就成了大人,别人就要以成人之礼来相待了,自己的言行举止也要符合社会的礼仪规范,所以冠礼被称为礼之始,被列为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之首。 据《礼记士冠礼》的记载,冠礼是在宗庙里举行的,由父亲或兄长主持仪式。仪式非常隆重而繁琐...
古时的叩手礼是怎么来的? 这种习俗是怎么来的呢?这就不免要说到一个典故。 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有一天,路经松江,他带了几个大臣微服来到一家茶馆歇脚。茶房端上几只碗来,随后站在数步远的地方,拎起大铜壶朝碗里倒茶。只见一条白练从天而降,茶水不偏不倚均匀地冲进碗里。乾隆皇帝看得惊奇,禁不住上前要过铜壶,学着茶房的样子,朝其余几只碗里倒去。大臣们见皇帝给自己倒茶,吓得魂都没了,想跪下叩头,可又恐暴露了皇帝的身份,遭杀身之祸,一急之下,灵机一动,纷纷屈起手指,笃笃笃不停地在桌上叩击。事后,乾隆皇帝不解地问大臣们:汝等何故以指叩桌?大臣们齐声答道:万岁给臣等倒茶,万不敢...
历史上的元旦是1月1日吗? 所有采用公历的国家,都是以每年1月1日为元旦。但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许多民族由于使用的历法以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等不同,新年元旦的日期也就各不相同。居住在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爱斯基摩人,把第一次下大雪的日子作为新年元旦;热带有些国家,把雨季开始的一天作为新年。非洲的乌干达,每年有两个雨季,所以他们一年有两个元旦;泰国等地的一些民族,以雨季和旱季作为新年与旧年的分界,把雨季到来之前的4月13日至4月16日,定为佛历的新年;印尼的凯拉比特族人,将一年中最早的候鸟飞来的时候,作为新年的头一天;埃及人很早就知道观察星象了,他们发现天狼星和太...
人们为什么把一月又叫做“正月”? 人们通常把农历一月称作正月,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每年以哪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相同。夏朝以一月为第一个月,商朝以十二月为第一个月,周朝又以十一月为第一个月。这些朝代每改变一次月份顺序,就把改变后的第一个月称作正月、正是改正的意思,直到汉武帝时才最后确定农历一月为正月,一直通行到现在。为什么正月的正字,又都读成征的音呢?这里面也有个缘故;秦始皇名字叫嬴政,他统一天下后,嫌正字读音与他名字中的政字相同,犯忌讳,就下令把正月一律念成征月,不然就杀头。从那时起,正月的正字,就读成了征字的音,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过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中国民间更习惯于用年或过年来称呼春节。它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的祭神祭祖活动。我国古代先民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便用他们的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赐予,这就是腊祭。关于过年的来历,民间还有另外一种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串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年又窜到另一个村庄,迎头看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 《礼记》:王者祭天地,诸侯祭山川,卿大夫祭王祀,士庶人祭其先。所谓祭其先者,即老百姓祭自己的祖先。 春秋时代,民间已有了吉日良辰,郊祀野祭之风。但真正形成一种仪式,始见《唐书》:唐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寝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祀,编入五礼,永为定。 《宋史唐格传》里有清明往钱塘扫墓之句。可见扫墓的习俗盛于唐、宋时期。而世人选择清明扫墓,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其一,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园墓地需要修整。其二,清明前后,山清水秀,桃红柳绿,可借此去郊野,扫墓踏青。 其三,可能与人们怀念介之推有关,因...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划龙舟? 战国时候,楚怀王不听大夫屈原的忠心苦劝,被张仪诓骗到秦国软禁起来,不久便死在秦国,后来,国都也被秦兵攻破!楚国灭亡了,屈原也绝望了。农历五月初五早晨,他投身汨罗江。屈原投江以后,楚国的人民非常痛惜。江中的渔夫、岸上的农夫、逃难的百姓都放声痛骂。人们潮水般奔向屈原投江的地方。霎时,水中船成排,岸上人站满。大家都驾着船,带着饭团,划到汨罗江中流,把饭团投入江中来祭祀屈原大夫。传说这样过了两年,一天晚上,人们忽然梦见屈原来了,只见他面容清瘦,人们便觉奇怪。屈原告诉人们是因为那些米饭被鱼蚌等水族吃了,并让人们用箬叶包饭,做成有尖角的角黍,...
你知道重阳节的由来吗?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我国古代把九称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 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汝南县一个叫桓景的人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九月九那天,桓景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并把他们安顿好,他自己便带着青龙剑只身一人杀死了瘟魔。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故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
你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吗? 近代植树节最早是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的。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黄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公元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 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这一决定做出后,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公元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顿先生的生日4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如何设立的? 5月1日,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国劳动人民团结战斗的节日,简称五一节或劳动节。19世纪80年代,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2~16小时。公元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等地近50万工人举行大罢工和示威游行,以争取实现工作、教育、休息各八小时的三八制。工人阶级的正义行动,却遭到了美国反动当局的血腥镇压。他们出动大批全副武装的警察,致使200多名工人受伤,数百名工人被捕,4名工人领袖被残酷地处以绞刑。然而,工人阶级没有屈服,坚持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争取了8小时工作制的权利。 为了纪念美国工人这次罢工斗争的胜利,显示全...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如何设立的?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为争取儿童生存、健康和受教育的权利而斗争的日子。 公元1925年,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举行第一次国际大会,发表了有关儿童福利问题的原则。以后,一些国家先后有了儿童节的规定,如美国定为10月31日,英国定为7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地经济萧条,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儿童的处境更糟,加上传染病的流行,一批批地死去;有的则被迫当童工,受尽折磨。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
母亲节是如何设立的? 母亲节的创立人是美国人安娜贾维斯。据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以后,安娜贾维斯的母亲,当时是美国格拉夫顿城教会学校的总监,并兼职在教堂讲授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当讲述到在战争中英雄捐躯的故事时,她不禁感慨万分,认为应该给予失去儿子的母亲们一种慰藉一个纪念日,同时也衷心希望有人会创立一个母亲节来颂扬全世界的母亲,她的想法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公元1906年,安娜贾维斯的母亲去世,这让她感到格外悲痛。她立志要实现母亲生前渴望创立一个母亲节的遗愿,借以纪念世上所有的母亲们,同时提倡孝道等。为此她向社会发出呼吁,还分别给国会议员、政府官员、教师以及...
父亲节是由谁倡议设立的? 父亲节是由美国人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倡议设立的。多德夫人早年丧母,她有5个弟弟,姐弟6人的生活负担全落到了父亲身上。父亲每天起早贪黑,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孩子们的成长,既当父亲又当母亲,自己则过着节衣缩食的节俭日子。多德夫人切身体会到父亲的关爱,感受到父亲的善良与伟大。她长大后,深感父亲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应该得到表彰,父亲也应该像母亲那样,有一个让全社会向他们表示敬意的节日。于是,她给华盛顿州政府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建议以她父亲的生日,每年的6月5日作为父亲节。州政府被她的真情打动,便采纳了这一建议,只是把日期改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1...
七夕节是怎么来的? 七夕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夕是夜晚的意思,七夕就是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七夕节起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牛郎是个放牛青年,织女是天上的仙女。织女觉得天上没有自由,来到人间,与牛郎相爱结婚,生出一男一女。有一天,王母娘娘把织女抢走,当牛郎担着孩子到天上追织女的时候,王母娘娘用头上的玉簪划出一条又长又宽的银河,将他们分开了。王母娘娘只许牛郎和织女在每年的七月初七见一次面。于是,每到七月初七夜里,成群的喜鹊就飞来给牛郎织女搭桥,让他们在桥上见面。 七夕节也叫女儿节。有些地方有这样的风俗,在七月初七摆上瓜果,向织女乞巧,希望织女把一手巧艺传到人...
平安夜里为什么有报佳音的活动? 每年12月24日的晚上是平安夜,即圣诞节前的一个晚上。在西方各国,平安夜这天,每家都要扎圣诞树。当晚,全家人团聚在客厅中,围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和爱,祈求来年的幸福,除此之外,还有报佳音的活动。传说耶稣诞生的那个晚上,在旷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天上传来了声音,告诉他们耶稣降生的消息。根据《圣经》记载,耶稣来到人间,是要做人世间的王,因此天使便透过这些牧羊人把消息传给更多的人。后来,人们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一群小孩会手拿唱诗单弹着吉他,一家一家地唱着诗歌报佳音,到处传讲...
四季是如何划分的? 地球上不仅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就是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气候也是不同的。对四季的划分,有以下几种方法: 1.天文划分法 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在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为此,天文划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为四季的开始。即: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 2.气象划分法 在气象部门,通常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
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 我国古代的历法,依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全年划分为二十四个段落,其中有十二个中气,十二个节气,统名为二十四节气,又名二十四气。我国历法起源很早,甲古文中已有了日至的记载。日至就是以日影的长短来决定四季的长短变化,由此必须确定一个固定的地中。古人在多年观测的基础上,确定阳城(今河南登封的郜城镇,在夏代为都城,史书有禹都阳城的记载)是地中,后来的许多朝代都曾派天文官到这里来进行天文观测。现在登封的周公测景台,虽是唐人所建,但它保存了古代圭表测影的遗制。圭的设置和当地的子午线相重合,用以观测每天日中日影的长短变化,从而找出季节的变化,...
“立春”为什么也叫“打春”? 每年都要过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的立春,可是群众都叫它打春,这是什么原因? 据史料记载:周朝时,有以土牛示农耕之早晚的劝农耕习俗,到了隋朝又加上了以彩杖击牛的活动。这个劝农耕的习俗,传到清朝仍在活动。 北京钦天监(管历法、天气、时日的机关),于每年农历的6月份,就把来年春牛和老神的制作方法,通知给各地的州县官。复州知州和其他各地州官一样,接到钦天监的公文后,就于冬至后的辰日,在州衙里用土塑条泥牛和一个泥人,泥牛称春牛,泥人称芒神(又称春神、草木神、生命神)。春牛以桑柘木为胎骨,身高四尺,象征四时(即春、夏、秋、冬),头至...
“双春双雨”是怎么出现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什么样的事都可能存在。比如一年中遇到两次立春、两次雨水的节气。公元1984年(甲子年),就有两次立春、两次雨水,即第一个立春在农历正月初三(公历2月4日);第二个立春在农历腊月十五日(公元1985年2月4日)。第一次雨水在农历正月十八日(公历2月19日);第二次雨水恰恰是甲子年的最后一天,即大年三十(公元1985年2月19日)。 能遇到双春、双雨是很难得的。因为甲子年60年才轮一次,而两次立春、两次雨水要在6个甲子年,即360年中才能遇到一次。据推算,上次的双春双雨的甲子年是在明代天启年间。据说,这是中国旧历历法人为编排的。中国使用的旧历又叫夏历、农历...
“三九”与“三伏”是怎么来的? 从冬至日起,每9天为一九,一直到九九,共81天。冬至后第19天至第27天为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有民谣:一九二九难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八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又有:春打六九头(或五九尾),即六九的第一天(或五九的第九天)立春,自此天气渐暖。 从公元前776年至今,流行干支纪日法,即是把天干的甲乙丙丁戍己庚辛壬癸;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各取一个字结合而得甲子、乙丑、丙寅等六十组的不同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秦汉时盛行五行生克的唯心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火克金(金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