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中国民间更习惯于用“年”或“过年”来称呼春节。它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的祭神祭祖活动。我国古代先民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便用他们的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赐予,这就是“腊祭”。关于过年的来历,民间还有另外一种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串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年”又窜到另一个村庄,迎头看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年”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由此,人们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出了对付它的方法,最后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放鞭炮的习俗。
元宵节为什么要闹花灯?
元宵节是中国民间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元宵”指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从唐代起就有元宵月夜挂灯、观灯的风俗,所以又叫“灯节”。关于元宵节闹花灯这一习俗的由来,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消灭它们。有一种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地被猎人射杀了。天帝知道后十分愤怒,命令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烧尽人间的一切。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悄悄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后,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此时,有一位长者建议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家家都张灯结彩、点响爆竹,以迷惑天帝。果然,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在燃烧,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为什么说“二月二,龙抬头”?
相传,每年二月初二是司天河掌云雨的龙王重新抬头掌事的日子,所以这天就叫“春龙节”。儿童这天理发,称“剃龙头”,妇女这天停止针线活,以免刺伤龙眼。关于这个节日的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据说当年武则天篡唐立周,当上皇帝,惹怒了玉皇大帝。玉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降雨于人间。不久,庄稼枯死了,河塘干涸了。司管天河的龙王——玉龙听到了人间的哭声,不忍人间断绝生路,便违抗玉帝圣旨,喝足了天河水,张开巨口降雨人间。转眼间,河盈沟满,人人欢畅。但是玉帝却勃然大怒,下旨将玉龙打下凡界,压在一座山下,金豆开花方可返回天界。人们为了拯救玉龙,报答他的救命之恩,便四处寻找开花金豆。到次年二月初一,正逢赶集,一个老太大不小心把一袋金黄的玉米撒了一地。人们见了,猛然醒悟道:“这不就是金豆吗?炒一炒不就开花了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第二天,也就是二月二日,各家都炒玉米花,把玉米花用簸箕盛着,供到当院,摆桌子点上香。这样,玉龙重回灵霄。从此,人们为了纪念给民间带来春雨的玉龙,便把玉龙重回天界的“二月初二”这一天定为“春龙节”,并在这一天家家炒玉米花,还边炒边唱:“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以此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
其实,农历二月初二左右,正值惊蛰、春分时节,农谚“惊蛰龙抬头,春分龙登天”,说的就是这以后降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大概这才是“春龙节”这一习俗的真正来历吧。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