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古代的“悬壶济世”了解多少? 悬壶济世中的济世是拯救世界、拯救世人、拯救世道的意思,其中的悬壶则是以悬挂葫芦这一形象来代指行医这一行业。悬壶济世就是说通过医学技术来把世人从疾病痛苦之中拯救出来。 这个词有两层意思需要理解清楚。 第一层是对济世的理解,这折射出中国的传统医学不仅仅属于技术范畴,还饱含深厚的人文关怀。在济世的表述中,我们会感受到中医学行业的入世理想和救赎情怀,古人有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大医治国等说法,中国历史上的很多名医也是除了精通医术外,还对儒、道、释的思想有很深的理解和认同。时至今日,大凡学习中医的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秉承这种济世的社会责任感,这是...
现代的医生要做到哪些才算是“华佗再世”? 我们今天喜欢用华佗再世来形容医术高明的医生,是说他好像是华佗重生,神医转世。 华佗是汉末医术非常高明的名医,根据《后汉书华佗传》的记载,他的医术神乎其神,兼通数经,对很多学术门类都造诣很高,但是他几次拒绝出任官府职务。 《华佗传》里记载了他神奇的医疗技术: 第一是精通方药,他用药很精当,药味很少,每味药物的分量都在心里掌握,不用称量也很准确; 第二是用灸法治病非常灵验,只灸一两处穴位,每处灸七八次,病就全好了; 第三是针刺技术很高明,扎针的时候先告诉病人会有什么样的气感,病人说气感到了,他就取出针来,病就好了; 第四是娴熟地应用了心理治疗...
中医靠“一个枕头,三根指头”诊病可信吗? 一个枕头指的是脉枕,就是中医切脉时垫在病人手腕下面的小枕头;三根指头是指切脉时医生按在病人手腕处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指头。中医能不能靠三根指头切脉诊病呢? 这确实是可以的,脉诊是中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诊病手段,有些时候脉诊得来的信息至关重要,中医诊病有时候会舍症从脉,就是依从脉诊得来的信息,而放弃观察到的和患者报告的症状信息。 但是,如果单纯依靠切脉来诊病也不是中医所提倡的,中医诊断理念中有一句话叫四诊合参,意思是说要综合应用诊察手段,把四诊收集的资料加以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四诊就是指望、闻、问、切,望诊就是用眼睛观察;...
“悬丝诊脉”真的能察知病情吗? 悬丝诊脉是指病人和医生不见面,把一根丝线系在病人的寸口脉部位,然后通过按诊这根丝线来诊脉,传说这种方法也可以诊病。 历史上有孙思邈为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悬丝诊脉的传说,据说开始的时候,宫廷御医把丝线拴在冬青根、铜鼎的脚、鹦鹉脚上,让孙思邈来诊脉,结果孙思邈还真识别出丝线没有拴在皇后的手腕上,后来孙思邈通过悬丝诊脉判断长孙皇后是滞产,开了一剂催生的方子,使得皇后顺利分娩。于是,悬丝诊脉成为中医诊病的神奇技术。 真的能够悬丝诊脉吗? 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老先生的说法应该比较中肯客观,施老认为悬丝诊脉这种形式在宫廷医疗的历史上确实存在过...
中医从五官中是如何看病的? 所谓的五官,指的就是面部的耳、眉、眼、鼻、口。 中国古代的面相学还给它们都封上一个官衔,耳为采听官;眉为保寿官;眼为监察官;鼻为审辨官;口为出纳官。中医学讲究人体有五窍,分别是目、舌、口、鼻、耳,分别对应着五脏:肝、心、脾、肺、肾。 分别来看,肝开窍于目,肝在液为泪,因此眼睛、眼泪的变化往往联系着肝的功能失调。 不过,眼睛不仅仅只反映肝的变化,还反映着五脏的变化,中医学有一五轮学说,说的是以瞳孔为圆心,眼睛是一轮一轮的,每一轮对应一脏。中央的瞳孔,中医学叫瞳仁,对应的是肾,叫水轮;往外一点的虹膜,中医学叫黑睛或者黄仁,对应肝胆,叫风轮...
中医能从舌头上看出什么来呢? 看医生的时候,有时候医生会要求病人张开嘴,把舌头伸出来看一看,还会让病人说啊。医生看舌头能看出什么端倪呢?按照中医的观点,舌头也是五脏六腑的一面镜子,舌尖反映心,舌的两边反映脾胃肝胆,舌的后部反映肾,所以舌尖如果很红,往往提示心火旺。中医的舌诊主要观察舌质、舌苔,有时候兼顾舌头的活动状态和舌下络脉。 舌质正常是淡红色的,太红了提示体内有热,太白了提示气血虚弱。如果刚刚吃过东西,舌质往往偏红,所以刚吃过东西就去找医生看舌,往往不很准确。 正常的舌头动态应该是柔软而且活动自如,舌头偏向一侧或者活动不灵活了,都提示疾病的可能。正常舌体的大...
医生为什么被称为“大夫”、“郎中”? 我们通常称呼医生为大夫,那大夫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 远在宋朝,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都有了相当的发展。负责管理医疗行政的官职很多。宋制翰林医官院医官就分七级,而官职就更多了,有22种,如: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保安大夫、翰林良医、和安郎、保安郎、翰林医正、翰林医痊、翰林医令、翰林医诊、翰林医学所以,大夫就是当时医官的头衔。从那时起,人们也就称呼医生为大夫了。 宋以前,对医生的称呼较为复杂,一般根据其专科进行称呼,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宋代始,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北方则称医生为大夫。相沿至今。 医生最早是对学习医学的人...
医生为什么要穿白大褂? 一百多年来,白大褂一直是医务人员的职业性装束,医学生在进行希波柯拉底宣誓的时候会得到自己的第一件白大褂,穿着白大褂行医看病被认为是一种职业素养,而且很多病人只要看到白大褂就会产生莫大的心理安慰,所以医务人员也被称为白衣天使。 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的医院仍然沿袭着中世纪的陋习,不讲卫生,不采取消毒措施。因此,医院内每年都有大量的病人因此而感染,甚至丧生。公元1868年,英国著名外科医生列斯特把巴斯特消毒法应用于医学,在他主持下的格拉斯哥医院进行了改革,医生、护士由原来的戴灰礼帽穿大礼服,改为戴白布瓜皮帽穿白大褂。由于此项改革的施行,医院的死...
手术服为什么是绿色的? 人们都知道白大褂是医生、护士的工作服,可是你注意过吗?在手术室里,医生、护士却身着浅绿色的工作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为消除人眼的视觉互补造成的效应而采取的措施。 人眼在长时间内观看一种色彩时,视神经易受刺激而疲劳,为了减轻这种疲劳,视神经就会诱发出一种补色做自我调节。例如,长时间盯着一张用鲜红色在白纸上绘制的表格之后,再转向另一张空白纸,你会感觉到这张白纸上出现了一幅和刚才一样的表格,只不过它的颜色变成了浅绿色,因此说红色的补色是浅绿色。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眼睛看到的总是鲜红的血迹,时间一长,偶尔把视线转移到同伴的白大褂上,就仿...
中医里的“穴位”和少林功夫里“点穴”相同吗? 在武侠小说中少林寺的高僧往往点穴功夫了得,点住穴位,马上就让对手失去了抵抗力。中医在给人治病的时候,有时用一根很细的银针扎进穴位,病人会有酸、胀、麻、重、触电等感觉,过十几二十分钟后取出银针,经过几次调理,疾病就会好转乃至痊愈。这两门技术都有点穴,那它们的穴位是一回事吗? 应该说武术技击所用的穴位和中医保健治疗所用的穴位有同也有异。相同的是,二者的基础理论是一致的,都以经络、气血理论为指导;二者的取穴方法也有很大相同,都遵循同身寸原则,都需要配合特殊体位和姿势才能准确取穴;二者很多常用穴位也是相同的,对这些穴位的功效论述也是近似的。...
古时的“铃医”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铃医”行医时手里要拿串铃? 铃医亦称走乡医、串医或走乡药郎,古代已有,宋元时盛行,铃医以摇铃来招徕病家,故而得名。铃医奔走乡间,栖宿寺庙,医治民众疴疾。他们始终恪守着扬仁义之德,怀济世之志之教诲,妙术施治,求取薄利,屡化沉疴恶疾,深受群众信赖。《夷坚丙志韩太尉》:迁御医王继先诊之,臼:疾不可为也,时气息已绝。适草泽医过门,针其四体至再三,鼻息拂拂,微能呻吟。 实际上,作为我国医学史上重要一页的铃医医术在古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代的扁鹊、华佗等名医都是铃医。至于铃医的药方,在我国宋代名医赵学敏所编撰的《串雅内编》里多有记载。 关于铃医行医时手里要拿串铃的说法是...
是谁发明的“营养缺乏症治疗法”? 中国东汉时期的名医张仲景,于公元200年发明了营养缺乏症治疗法。 张仲景在其著作《金匮要略》中对营养缺乏症做了生动的记述,并提出了饮食疗法,病人食用他推荐的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后证实对治疗营养缺乏症确实有效。 后来营养学家勿思慧在其著作《饮膳正要》中详细地用开处方的方法说明了治疗因缺少维生素B而患脚气病的方法。他提出治湿脚气的方法之一是以马齿苋洗净取汁和粳米煮汤,空腹服之,同时还开出了治干脚气的处方。 而西方的医务人员直到19世纪末才认识到脚气等营养缺乏症。由此可知,中国人发明的营养缺乏症治疗法比西方领先了一千七百年左右。...
为什么白娘子喝了雄黄酒就现出原形? 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炮制的白酒或黄酒,一般在端午节饮用。 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常出现用雄黄来克制修炼成精的动物的情节,比如变成人形的白蛇精白娘子不慎喝下雄黄酒,失去控制现出原形。所以古人不但把雄黄粉末撒在蚊虫孳生的地方,还饮用雄黄酒来祈望能够避邪,让自己不生病。 雄黄又名雄精、石黄、薰黄、黄金石,产自湖南、甘肃、云南、四川等地。雄黄性温、微辛、有毒,既可以外搽又可以内服,主要...
为何药店起名多用“堂”字? 药店称为某某堂其实和东汉名医张仲景有关。 张仲景,东汉南阳人,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在史书上看到扁鹊为人治病的故事,非常感动,就拜同乡名医张伯祖为师。由于他勤奋好学,很快超过了他的老师。汉献帝建安中期,张仲景在长沙当太守。当地瘟疫流行,死人很多,为了拯救黎民百姓,张仲景在公务繁忙的情况下,仍孜孜不倦地钻研祖国医学,为民治病。 尤其可贵的是,他公然打破官府的清规戒律,坐在办公的大堂上行医,为病人诊脉开方,办公行医两不误。他还常在自己的名字前冠以坐堂医生四个字,以表示自己藐视功名、为民治病的决心。 因此,后人写诗赞颂他官随民愿守...
病历是何时出现的? 病历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汉初著名的内科医生淳于意,是我国最早发明和使用病历的医生。 淳于意籍贯山东临淄,曾任齐太仓令,所以又称仓公。淳于意勤奋好学,热心钻研医术,从名师公孙光学得妙方、方案,并从公乘阳庆学得黄帝、扁鹊的脉书和五色诊断方法,医术日渐精深。 在长期的行医过程中,淳于意深深感到:病人对于自己的病症的叙述,如果没有记录而光靠医生记忆是不行的,由于医生记忆不准,常常会给治疗带来困难。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 淳于意经过认真思考,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在行医中,淳于意把病人的姓名、地址、病症、药方、诊疗日期等一一详细记录下...
我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及其代表医书有哪些? 扁鹊 扁鹊,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年),卒于周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绰号的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哪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喜讯。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获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欢迎。于是,人们也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扁鹊...
武则天为什么能在80岁高龄时仍然保持着青春般的美貌?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而且是一个活了81岁的长寿女皇。武则天在80岁高龄时仍然齿发不衰,丰肌艳态,保持着青春般的容貌不显衰老。《新唐书》上说她虽春秋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悟其衰。 武则天是非常讲究本草保养的人,益母草就是其中一种。益母草是妇科良药,既可内服,也可外用。外用敷面可以美白肤色、祛斑;内服有调经、止痛经的功效。《本草纲目》云:益母草行血养血,行血而不伤新血,养血而不滞瘀血,诚为血家之圣药也。 唐代官府组织编写的药典《新修本草》收录了武则天的美容秘方。其方法是五月初五采益母草全草,不能带土。晒干后捣成细粉过筛,然后加面粉和...
爱美的慈禧太后是用什么方法来养生的? 慈禧太后常年服珍珠粉养生保健,她设立了专门研究珍珠药效的机构,配备御医研制珍珠粉,十年如一日定时定量服用。 慈禧太后每天按时服一银匙上好的珍珠粉,使用多达几十种草药提炼精制而成的玉蓉散,同时每天还要服用长寿益寿丹等好几种养颜药,以达到永葆青春的目的。可以说慈禧太后充沛的精力和历久不衰的艳丽是靠长年服用珍珠粉来维持的。 今天的珍珠粉种类繁多,口服用的宜选择老字号、大品牌的产品,以粉质精细、柔滑为佳。每次约一小勺(或根据说明书服用),以温水送服,入口会略带腥味。服用珍珠粉不但能美容护肤,还有定惊安眠之效。 至于化妆,她每天要用玉棍在脸上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