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的结构和变化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它刚产生时,都是按实物摹写的,即平常所说的图画文字或象形文字。但这样的文字,为数不多,满足不了人们表达思想、传播信息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日益复杂,象形文字逐渐向符号化发展、演变,记录和传播信息的文字也日益增多,导致文字向指事、会意、转注、形声、假借,即所谓六书发展、演进。它的构成极其巧妙,记住字形和字义也不觉困难。往往是在原有文字构成的基础上,加以种种组合,以求形成更多的文字,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六书作为汉字构成的总名,在战国就有了,但六书中的各个构成名字到汉朝的书里...
汉字的演变和书法的变化 我国汉字的书法源远流长,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而且具有相当高超的艺术成就。自从创始以来,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生活内容的逐渐丰富,为适合实际应用的需要和艺术欣赏的要求,书法也在不断地演变、革新,从而明显地体现出它在实用和观赏这两方面的价值。为了使人们应用起来更为方便,书体结构由繁难趋向简易;为了满足艺术欣赏所需要的多样化,书法艺术技巧也就更加丰富起来。于是经过无数次的创新和发展,中国书法艺术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优秀传统的丰厚宝藏,这个宝藏也是世界艺坛上的一朵奇葩。 自古以来,书体变化是丰富多彩的,概括起来大体可以分为:篆书(包括大篆和...
近代中国的新名词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逐渐开始了认识西方的过程,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大量外来词的进入。但由于日本先于中国学习西方,同时,当时的日本又大量使用汉字;因此,我们现在使用的大量中文术语来自于日本。 有些人将吸收外来词看做是文化殖民主义,言之过重。语言的发展总是在不断地吸收外来词和创造新词中进行的,如古代的葡萄、琵琶、戈壁等,是从西域引入,近现代的逻辑、沙发、模特、马达、夹克等,则是从西方传来,如今又出现了许多网络语言。这是不同民族间交往,互相把对方语言的词吸收到本民族语言中来的结果。问题在于我们必须不断地将这些新词规范化,这样,语言的确定...
最长的楹联 天下最长的楹联,一般认为是昆明大观楼180字的楹联。 位于云南昆明市西滇池之滨的大观楼,是清康熙年间所建,楼阁耸峙,绿树成荫,是旅游胜地之一。 大观楼正面挂着清代孙髯所撰一副著名的楹联,长达180字,令人叹为观止。上联描述滇池风光如画,下联指出历代南征武功,也不过是过眼烟云,正像佛教所谓无常。 上联是: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是: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
著名对联举例 1.颐和园南湖岛涵虚堂: 碧通一径晴烟润;翠涌千峰宿雨收。 此联传说是清朝乾隆皇帝所作,写雨后清晨南湖岛远近的景色。上联写近景,下联写远景。清新工整。碧:碧草;晴烟:雨后天晴,空气中悬浮的水气;翠:翠木;宿雨:昨夜之雨。 2.毛泽东主席年轻时写的一副对联: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3.最短的对联仅有两个字。据说是九一八事变后,为哀悼死难同胞的: 死!生? 此联中的死字倒着写,意即宁愿站着死也不倒着生。 4.山海关孟姜女庙前檐柱上的对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此联以同字异音的变化,描绘海水潮,朝朝潮,...
符箓 符箓是道教名词,又称符字、墨箓、丹书。是道家秘文,是一种笔画屈伸、似字非字的图形。符本是古代的一种信物或文书,如《说文解字》:符者信也。而按《云笈七签》:箓者,戒箓情性。道教认为可以用符箓来遣神役鬼、镇魔压邪。第43代张天师张宇初的《道门十规》概括为符箓弥多,皆所以福国裕民,宁家保己。它与中国民间生活习俗联系较密切。 东汉时,张陵、张角曾用符箓为人驱鬼、治病。后来道教的正一派道士盛传其法。《北史魏文帝纪》有:帝幸道坛,亲受符箓,曲赦京师。《隋书经籍志》也有相关的记载。《道藏》中有许多书专载或附载符箓之书。 古代的箓是用刻版人工印刷的,印好...
汉字本身就是诗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一种方块形式的表意文字,它造字的本身融进了写的因素。汉字包含形、音、义,有音乐感、形象感,音、形又会对义产生影响。人们在读汉字时,它的音、形、义都会有具象效果,即会产生听觉效果、视觉效果。所以,汉字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性、抽象性,常常使读者望文生义。学者汪曾祺曾说过:中国字不是拼音文字,中国的有文化的人与其说是用汉语思维,不如说是用汉字思维。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汉字本身就是读、写结合的,阅读汉字的本身就是读、写协调的。 由于汉字是表意的音节文字,因此,汉语的象形部分对思维的影响要比表音部分对思维的影响大,...
洋泾浜英语对照表 洋泾浜本是原黄浦江一条支流的河名,在旧中国,曾是英、法租界的界河,后被填没筑路,即今天的延安东路。由于当时洋商华贾经常在附近做生意,来往沟通必须进行哪怕是最简单的交谈,加上在洋行上班的中外职员和买办间也有必不可少的语言交流,一来二去,按《上海闲话》作者姚公鹤的说法,以中国文法英国字音拼合而成,为上海特别之英语的洋泾浜英语也就形成了。 洋泾浜三字集中反映了租界华洋杂处的社会文化特征,在上海地区英文专修学校和更高级的大学尚未成立时,来自不同国度的人们和本地居民普遍都使用这种语言。在英文中,所谓的洋泾浜英语被称为PigeonEnglish,即鸽子英文,也...
汉语在海外 汉字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对汉族语言的发展,都有过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传统文化,如哲学、政治、军事、科技、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优秀成果,都靠汉字记载下来,传播四方,并一直流传到现在,成为中华民族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宝贵财富。 汉字在历史上,也曾经被我们的邻国如日本、朝鲜、越南借去记录他们的民族语言。汉字对保存这些国家的文化遗产,促进我国同这些国家的交往与文化交流,也曾起过积极的重要作用。 如今,由于新加坡的华裔居民占多数,所以汉语是新加坡官方文字之一。汉语还是联合国组织的书面文字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
吉祥字的写法 中国文字中的吉祥字有很多,如寿、福、禄、囍、富等,它们的写法也有一定的讲究。 寿 寿字是反映人们吉祥观念中最重要的主题象征,传统中五福占据首位的就是寿,若是写时拉长了字体,意为长寿;若是写时字体团成一团,称团寿;若是将100个古今各种笔体的寿字放在一起,再合成一个一个大的寿字,就是颂祝长寿,称为百寿图,寓意健康长寿;若是100个寿字排列起来写,就寓意长命百岁,大吉大贵。 寿是指一个人的生命存活的期限。生命长的即为寿。古代常有一句话:寿比南山不老松。希望人的寿命能像松树一样万年长青。寿代表着人类期望的一种生存极限,寿是以肉体生命的存在为评定标准...
运筹 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运筹语见《史记高祖本纪》。刘邦同项羽争夺天下,战胜项羽之后,于公元前206年做了皇帝,即汉高祖。当天,刘邦在宫中设宴庆贺时,他在告知群臣之所以会得到天下的原因时说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这是在称赞张良能够在帐篷中谋划,指挥军队按计划作战。现在用以形容指挥全局,决断自如。...
司空见惯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吟诗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名叫刘禹锡,他中了进士后,便在京做监察御史;因为他的放荡不羁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就在苏州刺史的任内,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邀请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伎来在席上作陪。饮酒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便作了这样的一首诗:高髻云鬓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见惯这句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这首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是唐代一种官职的名称,相等于清代的尚书。从刘禹锡的诗来看,整句成语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
空穴来风 许多人在使用空穴来风这一成语的时候,是在无根据的意义下使用。例如:某某议论并非空穴来风。但这种使用是误用。 空穴来风本指有空洞,就有风进来。大概与《庄子齐物论》的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有关。籁是古代的一种管乐器,三孔;又指从孔穴中发出来的声音。天籁指自然界的音响;地籁则众窍是已。这就表明,有空穴,才会有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根据。因此,空穴来风一词当为有根据讲。如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其《长庆集初病风诗》中有:六十八衰翁,乘衰百疾攻。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梁启超在《续论市民与银行》一文中也有:然而银行当事人,安能逃避责任...
模范 通常,人们把值得学习的叫做模范。如模范党员、模范教师、劳动模范等。可最初这模范一词的含义却不是这样。 据资料记载,模范是古代铸造金属器物的工具。4500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用模和范来冶铸青铜器。模是实物的样品,范是照模子的样子做出的铸型。把化成水的金属灌进范内,冷却后成了和模一样的器具。《荀子强国》中就有刑范正,金锡美的记载。意思是说:模好,范正,铸出来的青铜器质量就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模和范又被人们引申为值得学习或仿效的榜样,叫做模范。...
语言与历史 语言与历史是不可分割的。历史对于整个人类正像记忆对于每个人一样。它说明我们现在说的语言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这样说,以及我们过去是怎么说的,因为,语言就是在历史中形成、发展和消亡的。 远古时代,不同的人类共同体产生了各自的原始语言。后来,语言随着社会的瓦解而分化,又随着社会的统一而融合。在氏族不断迁移和分散的情况下,语言文化过程占优势;等级和国家出现后,分化过程和融合交叉进行。这样就形成了现在的多种语言。 在社会大动荡大分化时,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会随之分化为独立的语言,而新的国家政治力量又把这种分化结果固定下来。例如,在罗马帝国解体后,...
汉字是怎样形成的 文字的诞生是人类从蒙昧、野蛮时代走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中华民族早在5000年前就进入文明社会,汉字的早早诞生功不可没。 关于汉字的起源,众说不一。大致有如下几种: 结绳说 结绳是一种原始的记事方法。战国时期的著作《周易系辞下》中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叙》中也有接绳而治的说法。东汉经学家郑玄的《周易》注说: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九家易》中也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
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字形 六书是字的构成方法,从战国到现在没有多少变化,但真正要把汉字写下来,从古到今的变化可就大了。汉字字形的变化,大致说来,经历了早期的图画文字、甲骨文字、石鼓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及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要求而逐渐派生出来的各种印刷字体等漫长的发展历程。 甲骨文 殷商的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代表字体,它因刻于龟甲、兽骨之上而得名。其内容多为问吉凶的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 随着殷商王朝的灭亡和殷都(在今河南安阳市小屯村)的夷为废墟,这批文献资料被埋没于地下3000多年。直到1899年才被一个名叫王懿荣的人发现并认定为商代的遗物...
《说文解字》与许慎 《说文解字》为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撰。许慎(公元58-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郡召陵万岁里人,曾由郡功曹举孝廉,入为太尉南阁祭酒。曾跟著名的经学家骑都尉贾逵受古学,博通经籍,著有《五经异义》《淮南子注》《孝经古文说》和《说文解字》等书。当时即被称为五经无双许叔重。 《说文解字》是许慎花了22年精心编撰而成的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它系统诠释了汉字的起源,正文14篇,叙目1篇,收入正文9353字,重文1163字,合计为10516字,全书解说用字133441字,首创540个部首编排法。可以称得上是集经古文经学训诂之大成。这本书上溯造字之源,下辨隶、行、草、篆的递变规律,是阅...
简化字和繁体字 简化字是指原来结构复杂,笔画多,后来人们在运用中,人们对它进行了改造、简化,由此而产生的笔画、结构简单的汉字,就是简化繁体字,取代繁体字的笔画结构简单的汉字。 繁体字就是笔画结构复杂,被简化字取代,现在在一般场合已经不使用的那些汉字。例如据、惧、郁、龟、灶、灭是简化字,而与这些字相应的据、惧、郁、龟、灶、灭是繁体字,这些繁体字今天在我们日常文字工作中已经被简化字取代,不再使用,是现代汉字规范化的对象。 简化字是和繁体字相对而言的,是互相对待的一组概念,没有一方,就没有另一方,没有繁体字,就没有简化字,没有简化字,也无所谓繁体字。因此...
近代中国的白话文运动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压迫下,缓慢增长,他们开始要求在政治上有更多的发言权,对于清王朝与列强勾结起来继续维持旧秩序更是表达出强烈不满。为了制造登上历史舞台的舆论,宣传自己的主张,他们深感原有的、与时代相脱离的文言文愈来愈不能适应自己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要求了。一些改良派人士首先起来抨击文言文,要求推广白话文。 1898年春,江苏无锡举人裘廷梁在上海《苏报》上发表《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明确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接着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份白话报《无锡白话报》,为变法摇旗...
汉字在日本的改造 早在1000多年前,大量的日本来华留学生遣隋使、遣唐使,将先进的中华文明,包括语言文字带到了日本。日本从此正式开始了使用文字记载语言的历史。 最初,日语的每一个音都是由一个汉字表达。公元9世纪,日本人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假名。现代日语中,假名71个,最基本的有46个,排列成五十音图。 日语中汉字的发音有音读和训读两大类。 音读,即日本人引入中国文字时模仿该字汉语发音的读法。由于中国汉字进入日本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中国不同朝代的普通话有所差异,这在日语汉字的读音上也留下了不同的痕迹。因此,在现代日语中实际上音读又可分为吴音、汉音、唐音三种。这是因为一部...
楹联和对联 楹指的是堂屋前部的柱子,楹联就是指挂或贴在楹上的对联,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之一,俗称对子、对联、楹贴。楹联的字数多少不定,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十分丰富。 楹联起源于民间的桃符。按南朝《荆梦岁时记》记载,每逢岁时,人们便挂桃符来驱鬼避邪、迎喜接福。这是对联的萌芽。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据《茅亭客话》记载:五代蜀后主孟昶曾在寝门桃符板上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这是我国最早的对联。但作为口头上的对对子,诗文中的对偶句,还可以追溯到更远的年代。例如,《晋书》载:陆云与荀隐鹤第一次见面时,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