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梦蝶 在《庄子》的内篇《齐物论》中,对庄周梦蝶作这样的描述: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梦蝶作这样的描述意指庄子梦醒之后反思,不知道一切是庄子做梦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为庄子。可见,在庄子的梦觉之时,作为认识主体的庄子与作为认识客体的蝴蝶的区分全然消失、变为一体,主体进入了一种无我的精神境地。...
八卦和六十四卦 八卦在《周易》中由阳爻和阴爻两个基本符号构成,每次由三个爻构成一个卦。阳爻和阴爻每次由三个爻上下组合,总共有八种情形,于是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六十四卦在《周易》的《经》部分,由八卦中每两卦重叠搭配建构而来。每卦的构成部分是标题、卦画、卦辞、爻辞。标题指示卦辞、爻辞的意蕴,卦画由六爻组成,卦辞表明题意,爻辞则是解释六爻的含义。八卦每卦有三爻,于是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由下而上为初、二、三、四、五、上。后来人们就是运用《周易》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变化来推演与预测人事、自然和社会。...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孔子最为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中,有中正、中和、不偏不倚等义;庸,有平常、常道、用等义。中庸合称始于孔子: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以中庸为最高的美德,但没有阐发。后人发挥了孔子的中庸思想,不仅认为中庸是一种美德,而且还是道德修养和处理事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第六章)意指万事万物虽皆有两端,如大小、厚薄之类,却可用其中,无过无不及,不偏不倚,言语、行动要追求折中、适中,调和、适度、恰如其分,不偏向任何极端,追求对...
邹衍和孟子 邹衍(约前305~前240),又作驺衍,是战国末期齐国人,居稷下,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阴阳家是战国时主要学派之一,以提倡阴阳五行学说为宗旨,《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邹衍把阴阳五行说运用于社会发展中,创五德始终说,认为历史的发展按照土、木、金、火、水五行相克的顺序而循环。每一朝代受五行之一支配,一个朝代的帝王将兴,天必将预先显示支配该朝代兴盛的兆头。这是汉代天人感应学说的重要来源。他把其前的阴阳、五行学说进一步系统化,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评价他说: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 阴阳学说...
阴阳家是“儒家之别流” 这句话是章太炎说的,当然章太炎爱做一些大胆的结论,但对这一点,还不能算是空穴来风。他引用荀子《非十二子》中的话来作为证明。荀子说: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子思唱之,孟轲和之。章太炎说,虽然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子思和孟子的书中,并没有有关五行的文字或说法,但荀子之反对思孟一派,单单挑出五行来说事,表明五行思想必然是他们这一派的重要特征。因为盖荀子专以人事为重,怪诞之语(五行之说,后邹衍辈所专务者),非驳尽不可也。汉儒孟荀并尊,余谓如但尊荀子,则《五行传》、纬...
孔子的圣人化 孔子的与众不同,在先秦的文献中已经充分地表现出来了。孔子的博学多能使他在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声望卓著,即使是孔子自己,也并没有将自己等同于一个普通的熟悉礼仪的人。他有很高的自我期待,孔子将自己看做上天意志的传达者,所以尽管他不语怪力乱神,但期待着凤鸟和河图这些祥瑞的出现而接受天命。因此,在晚年他会发出如此的叹息: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孔子也让他身边弟子切身感受到他的魅力,在他的弟子眼里,他是为万世立规则,甚至于是超越传说中的圣王尧舜的贤者。如弟子子贡说: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
儒曾是一种职业 据《汉书艺文志》引《别录》,儒家者流,最早可能出于司徒之官。其功能是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其特征是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以道为高。按儒的原初本意柔来看,早期的儒就是术士,他们精通所在地区多年形成的丧葬礼仪。因此,久而久之便形成相对独立的职业。这种职业地位低微,收入菲薄,既无固定的财产收入,还要看主人的眼色行事,故而形成比较柔弱的性格。...
鬼谷子 鬼谷子,相传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本名王诩。生前隐居于清溪鬼谷,在山中采药或修道,自称鬼谷先生,后被世人称为鬼谷子。鬼谷子为纵横家所宗,生平写《鬼谷子》一书,其弟子众多,最为著名的要数战国时期的辩士苏秦和张仪。鬼谷子及其弟子们倡导的是一些谋划权力的策略、言谈论辩的方法,不为正统所称道。唐代柳宗元就曾批评说:鬼谷子言益奇,而道益陋。使人狙狂失守,而易于陷坠。(《辨鬼谷子》)...
秦始皇和韩非子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先秦时代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其法治理论,集法家法、术、势于一身,强调国君必须行法、执术、恃势。韩非法治理论的核心在于加强君主集权,以适应建立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历史趋势。其主张基本上被秦始皇所采用,对秦以后的封建专制主义有深刻的影响。 韩非所处的时代,韩国日益削弱。身为韩国公子,有些口吃、不善言谈但善著书的韩非,多次给韩王安上书,建议采用他的学说,以富国强兵,但不为韩王赏识。韩非为此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难》十余万言。后来有人将韩非的书...
邓析的“两可之说” 两可之说是《吕氏春秋》所记载的春秋末年郑国人、名家最早的代表人物邓析(约前560~前501)的一个论辩:洧(wěi)水甚大,郑之富人有溺者。人得其尸者。富人请赎之。其人求金甚多,以告邓析。邓析曰:安之。人必莫之卖矣。得尸者患之,以告邓析。邓析又答之曰:安之。此必无所更买矣。 两可之说的基本特点在于从两个相反的角度考察同一个事物,使两个截然不同的结论均得以成立。在处理郑人得尸的案例中,邓析就机智地捕捉住了双方各自的优劣之势,用死者家属的优势(只有死者家属才有可能赎买尸体)去攻得尸者的劣势(如果死者家属不着急赎买尸体,得尸者就无处获得赎金);用得尸...
惠施与庄子 惠施与庄子是一对辩友,两人经常为各自的学说主张进行激烈的富有哲理且又充满情趣的论辩。由于两人都是善于比喻的高手,曾有过以各种自然事物做譬的有用与无用之争、有情和无情之争、是与非之争等。其中,最为著名的论辩是濠梁之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濠水)梁(河堰)之上。庄子曰:鯈(tio白鲦鱼)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这就够了)。庄子曰:请循(追溯)其本(开头的话题)。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荀子的“成相” 相是古代一种由舂米或筑地的劳动工具发展而成的打击乐器,用来击节说唱,又称做舂牍。相遂成为古代民间流传的说唱歌谣体裁,所谓成相就是演唱相歌。成相一般是4句一韵,其基本形式为:3字3字7字11字(或4字7字),可以按照一定的节奏朗读。《汉书艺文志》记载有《成相杂辞》11篇,但后佚。 《荀子》中共有3首成相,都是以请成相起首,宣扬了荀子的为君治国之道,因而以名篇,成为荀子借民间说唱词表达自己主张的一种形式。如: 请成相,世之殃,愚暗愚暗堕贤良。人主无贤,如瞽无相(又名扶工,专门扶持、导引盲人的人),何伥伥(目无所见,茫然无所适从之貌)。 请布基(陈述基本...
两刀论法 两刀论法是韩非运用矛盾对立现象辩难的一种论辩方法,其形式是由一个包含两个选言判断和两个假言判断构成的假言选言推理,常用于论辩。即论辩的一方提出一个断定事物两种可能性的选言前提,再由这两种可能前提引申出对方均难以接受的两个结论,使对方在两种可能的选择中处于进退两难的困境。 运用两刀论法进行论辩,韩非不是第一人,但韩非却是在充分认识了大量存在的矛盾对立现象的基础上,利用矛盾现象势不两立的特点,在论辩中大量使用两刀论法的行家里手。在《韩非子》的《难一》、《难二》、《难三》、《难四》、《难势》、《问辩》、《问田》、《定法》、《显学》等诸篇中...
王安石和司马光 这是一对冤家。王安石是北宋政治改革家,官至宰相,推行新法,提出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和免役法等改革措施。由于触犯了官僚地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变法失败。在思想上,王安石提出道气一元论和道立于两的辩证发展观;而司马光则相信天是自然和社会的主宰,重视礼仪道德说教。...
当王艮遇见王阳明 王艮是明代哲学家,明代哲学家王守仁(阳明)的弟子。王艮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肯定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之用,主张从日常生活中贯彻儒家伦理道德,将儒学平民化。王艮在投王阳明门下之前就有自己的思想,当他遇到王阳明时便与之争论,认为自己的学说比王阳明的更好。争论后,王阳明对他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于是王艮拜王阳明为师。过后不久,王艮认为不能轻易认输,于是又找王阳明辩论,结果还是让王艮输得心服口服。...
戴震的科举路 戴震是清代思想家,安徽休宁人。戴震博闻强记,精通古音,对经学、语言、历史、天文、地理、数学、水利等均有精湛研究,但他的科举路走得却很是辛苦。他28岁时才补诸生,40岁时才举乡试中举人,后6次考进士,都因思想与程朱理学不符而落第。多年后乾隆修《四库全书》,特召任纂修官,命与会试中试者同赴殿试,被乾隆赐为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
北大的“哲学门” 北京大学哲学系始建于1914年,是我国高等学府中最早成立的哲学系。创建之初为北大文科哲学门,亦称中国哲学门,1919年更名为哲学系。历史上,著名学者蔡元培、胡适、蒋梦麟、熊十力、唐钺、邓以蜇、汤用彤、梁漱溟、金岳霖、冯友兰、宗白华、朱光潜、冯定、陈康、贺麟、沈有鼎、洪谦、张岱年、胡世华等先后在这里执教,培养了数代中国最优秀的哲学家,使这里成为现代中国哲学的摇篮。 1937年,由于日本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北京大学哲学系随校南迁,在云南昆明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的相关科系合组为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抗战胜利后,1946年北京大学复校,哲学系也随校北上,恢复为北...
“哲学”一词的传入 中国本无哲学一词,它是舶来品。其最早的译名见于艾儒略的《西学凡》(1623),这是对中世纪以来欧洲大学所设学科和所授课程的大概介绍。其中的理科之学称为理学,即裴禄所费亚之学(Philosophy)。这里,对西文哲学一词既有音译,也有意译。近代早期将Philosophy译为当时通用的科学(Science),译名格致学或格学,或许是为了强调科学的地位。如《格致汇编》(1877)和《心灵学》(1889)都是如此译。近代另一重要哲学译名是理学、性理学,如《性学举隅》(1898)。严复早年译著也多用理学作为哲学的译名。现在我们所用的哲学乃取自日本的汉字译名,是由日本明治初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西周提出...
秦始皇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统治思想文化而采取的两项重大措施。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把以前分的诸国改为郡县。博士淳于越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建议依据古制,封子弟功臣以为枝辅。丞相李斯为杜绝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的现象,提出建议,除秦国的史书、博士官收藏的图书和百姓家收藏的医药、卜筮、种树等书外,凡列国史记、百姓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语等均限期交出焚烧。禁止私人办学等。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下令焚书。 秦统一六国后的第二年,为秦始皇寻觅长生不老仙药的方士侯生、卢生,因难以再继续行骗,便以始皇贪于权势,以为...
演连珠 连珠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别具特色的推论形式。孔子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就已经具有了连珠的痕迹。但连珠的形式始创于韩非,一般是先列其纲而后著其解,谓之连珠。比如《韩非子》诸篇中的连珠,都是先列出总纲,即所谓的经;然后再逐条解析,列举例证,称之为说。在韩非的连珠中,经所表达的就是所要论证的论题,说所表达的就是论证经的论据。 如:徭役多则民苦,民苦则权势起,权势起则复除重(免除徭役的人多了),复除重则贵人富。苦民以富贵人,起势以藉人臣,非天下长利也。(结论)故...
“譬”的类推论辩方法 譬即援类而推的方法,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并广泛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按照两种不同事物、现象在类属性或类事理上具有某种同一性或相似性,以假物取譬、引喻察类的过程,通过论说者的由所然进到未然的认知形式,描述、说明、论证或反驳一种思想的是非曲直。这种方法的特质是建立在类概念基础之上的,古人称之为譬。 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早在西周时代譬就已开始运用,《易经》就以取象比类开了先河。《尚书》也有运用譬的事例,如《尚书梓材》连用种地、建房、作器三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理做比喻,说明创业和守成的关系;《尚书胤征》还以玉石俱焚比喻说明了官吏的过错烈于猛火...
刘邦与儒生 刘邦起先对儒生很不以为然,所以经常会恶作剧地捉弄儒生。比如,当时的儒生喜欢戴帽,喜欢喝酒的刘邦在醉醺醺的时候,看见儒生就会揪下帽子往里面撒尿,以此来侮辱儒生。但是当时鲁地有一个名叫叔孙通的人,还是认为要通过刘邦而让世人了解儒家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所以,他不顾鲁地一些固执儒生的批评而转投汉高祖,他认为最重要的事就是要为强调帝王权威而制定朝仪。他说: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刘邦当时还不太放心,叔孙通又说: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
“眼中有色”和“心中有色” 北宋程颢、程颐为亲兄弟,人称二程,为北宋诸儒之冠,有道学正传之誉。一天,二程同赴宴,座中有女乐。小程一见,不悦,拂袖而去;大程则谈笑自若。回家后,小程责怪大程。大程答道:昨日我是眼中有色而心中无色,今日你是眼中无色而心中有色。...
龙场顿悟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是集心学之大成者,创立了阳明学派。龙场顿悟是阳明心学思想宗旨确立的重要标志。明正德元年(1506),王阳明因得罪宦官刘瑾,被贬谪贵州龙场(今贵州修文县城)任驿丞。在龙场期间,他常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并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一日,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乃以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因著《五经臆说》。(《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二,《年谱》)这就是后人盛称的龙场顿悟。 王阳明顿悟之道,即吾心之道,意谓圣人之道先天地固存于吾心,不必外求,...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是对从先秦到西汉时期各个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总称,诸子是指称流派的代表人物,百家是指称各个流派。在《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但是在史书上有名可查的只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一些主要流派,以及一些后来很难查考的流派如医、技、兵等家。 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名家的代表人物有惠施和公孙龙;法家的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子;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是邹衍;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有苏秦和张仪,等等。 先秦诸子百家的产生,...
三教九流 在中国古代,三教九流原指三种宗教和九个流派。三种宗教指儒教、道教和佛教,九个流派按《汉书艺文志》的划分,分别指称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和杂家。后来三教九流这一概念指称有所泛化,是对各种宗教类别、学术流派的一种俗称。例如,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中有: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晓尽描鸾刺绣。《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中也有: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另外,三教九流旧时也泛指社会上各色人物或各种行业,但含有贬义。如《水浒传》第七十一回有: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
老子 老子这位2000多年前的智者,可谓伟大的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谜不止其一,姓名、生卒年月、出生之地等至今尚无定论。在司马迁写作《史记》的时代,老子的身份就已经众说纷纭。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这算是最标准的说法,即老子是周朝王室管理典籍的官员,孔子曾向他问过礼。《史记》中还介绍了老子是因为关尹的要求而写下他的名著《道德经》的。同时《史记》也提供了许多当时关于老子的传说:或曰:老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
老子的“正言若反” 老子(公元前580前500年)姓李,名耳,字聃(dān),春秋末期楚国人,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吏,负责管理国家图书馆的图书。老子知识渊博,但他看到周朝日趋衰败没落,便离开周朝,西出函谷关,不知去向。据传,当他出关的时候,守关的官吏要求他留下点什么,老子便洋洋洒洒写了五千言,这便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老子》一书。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五千言集中反映了他的思想,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源流之一。 正言若反是老子面对春秋末期奴隶制的土崩瓦解之势,没有像孔子那样仍然在做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努力,而是从历史发展的现状中,切...
《周易》 综合刘大均、林忠军等易学名家的说法:《周易》本来是一本占卜的书,但经过儒家的改造,成为一部重要的思想经典,并被称为群经之首。 古代对周易一词的解释,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周易》是周代占筮之书;一种认为《周易》是讲变化的书。英文中Thebookofchange的译文就是取此意。 按现代学者刘大钧在其《周易概论》中认为,具体地说,周字有二意:其一指周普、普遍,即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其二指代号,即周朝。古代常称周朝的书为周书,如《周礼》《周语》等。 易字也有二意。其一指变化,从文字学看,有说易字的构成是日、月。易上为日,下为月,象征日月阴阳...
孔子的“无所苟而已” 无所苟而已是孔子围绕如何正名而提出的在言语谈说时不能丝毫马虎的要求,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对于无所苟而已的具体内容,孔子作了多方面的阐述: 一是辨物之理,以正其名。故而有(孔子)《春秋》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这反映了孔子在言语谈说中,对于概念(名)的使用要谨慎,不能有丝毫马虎,要无所苟而已。 二是言必有中。要求言语谈说必须要符合道理,在孔子那里,则是要求符合周礼。 三是言而有信。这是言语谈说要诚实可信的表现。因此孔子要求信近于义,言可复(实行)也,反对言过其行,君子耻其言而过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