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时节的气象特色 处暑是在每年阳历的8月23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150度的时候。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暑,即为出暑,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暑天即将过去了。 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但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有东北和西北地区。虽然此时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22℃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的次数增多,全国很多地区气温下降会逐渐明显。 在冷空气影响我国时,如果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
处暑时节的农事活动 华南处暑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华南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下的低温,将会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华南处暑时仍会受夏季风控制,所以经常有华南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华南东部高于35℃的天气出现。特别是长江沿岸的低海拔地区,在伏旱持续的年份里,更感受到秋老虎的余威。西北高原进入处暑后秋意很浓,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现初冬景象,牧草枯萎,霜雪增多。 处暑是华南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变的前期。这时华南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为多。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做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高原...
处暑时节的传统民俗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 中元节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度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是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中元节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节日。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流。放河灯是为了普度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便很好地解释了这种习俗: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
处暑时节如何养生 处暑时节,暑气逐渐散去,凉意渐生,这时穿衣保暖就成了一个重要话题。 春捂秋冻,不得杂病是民间传统的养生之法,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初秋暑热尚未退尽,不宜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身体的耐寒能力,但要根据情况灵活判断穿多少衣服,要冻得适度才行,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便使身体逐步适应凉爽的气候。 如果这时候穿得太多,捂得太严,就会过多出汗,使阴津耗伤,阳气外泄。如果冻得打寒战,这样不但不能增强抵抗力,反而会被冻出病来。 因此,秋冻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也为冬季做好了耐寒的准备。正如《惯生要集》中说:...
处暑时节的疾病预防 处暑节气时,显著气候特征为干燥,天气少雨,空气中湿度小。此时人们往往感觉皮肤变得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燥得冒火,这种种表现都是由于气候干燥造成的,就是人们所说的秋燥。秋燥之邪以中秋为界,有温燥与凉燥之分。 温燥伤肺的主要症状是干咳无痰,或者有少量黏痰,不易咯出,甚至可有痰中带血,兼有咽喉肿痛,皮肤和口鼻干燥,口渴心烦,舌边尖红,苔薄黄面干。初起时,还可有发热和轻微怕冷的感觉。治疗宜清肺祛风,润燥止咳。 凉燥伤肺的症状是怕冷,发热很轻,头痛鼻塞,咽喉发痒或干痛,咳嗽,咯痰不爽,口干唇燥...
处暑饮食宜忌:少辛增酸,温补清热 处暑时节的饮食要注意少辛增酸。少辛的意思就是少吃辛辣的食物,这是为了减少肺气的耗散。吃过于辛辣的食物会导致人体发汗,因为味辛的东西都有发散的作用,能调动人体肺部的阳气通过汗液从体内发泄出来,阳气发散了自然身体也就凉了。所以说,处暑之后少吃辣椒、花椒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物,以免加重秋燥的症状。增酸则是强调处暑之后要吃一些酸性的食物,酸味主收敛,最常见的莫过于葡萄了。 这个时候,可吃一些温补食物和清热安神之品。有饮酒习惯者可适当少喝点酒,其中白酒、黄酒一定要加温;主食以吃精白面补气为好;喜欢吃红枣、桂圆者,早晨可吃几颗。 此外,这...
处暑适合吃什么 附食谱 青椒拌豆腐 用料: 豆腐1块,青椒3个,香菜10克,香油、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①豆腐用开水烫透,捞出晾凉,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丁;青椒用开水焯一下,切碎;香菜切末。 ②将豆腐、青椒、香菜及香油、盐、味精等搅拌均匀,盛入盘内即可食用。 功效:益气宽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对胃口不开,食欲不振者尤其适合。补益气血,祛湿消肿。适用于气血不足之产后少乳及痈疽,疮毒,四肢水肿疼痛、风湿疼痛等。 禁忌:脾虚便溏少食。 芝麻菠菜 用料: 鲜菠菜500克,熟芝麻15克,盐、香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 ①菠菜去根洗净,在开水锅中滚烫一下,捞出浸入凉水中,凉后捞出控干水分,切...
处暑相关诗词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 【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王之道(10931169),字彦猷,庐州濡须人。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 这首诗描写了处暑期间大旱弥千里的情况下,人们期盼已久的一场大雨姗姗而来,真可谓久旱逢甘霖。这场雨不仅解了大旱之围,更带来的秋日的清凉。作者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正应最后一句焦槁免无泥,那些快要枯萎的庄稼又活过来了。 处暑后风雨 【元】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
处暑相关谚语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禀仓。 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处暑花红枣,秋分打尽了。 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 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 处暑一声雷,干到白露底。 处暑三日稻有孕,寒露到来稻入囤。 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 处暑晴,干死河边铁马根。 处暑出大日,秋旱暴死鲫。 处暑东北风,大路做河通。 处暑不觉热,水果免想结。 处暑有下雨,中稻粒粒米。 处暑白露节,夜凉白天热。 处暑种荞,白露看苗。 处暑收黍,白露收谷。 处暑处暑,处处要水。 处暑雨,粒粒皆是米。 处暑高粱遍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