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䇲,一名筯,若常用者,圆直一尺三寸,顶平截,无葱台勾锁之属,以铁或熟铜制之。

【原文】
 
火䇲
火䇲,一名筯①,若常用者,圆直一尺三寸,顶平截,无葱台勾锁之属②,以铁或熟铜制之。
 
【注释】
 
①筯:同“箸”,筷子。这里指火钳,形似筷子,夹火用的工具。
 
②无葱台勾锁之属:火 顶端没有任何装饰。
 
【翻译】
 
火䇲,又称箸,就是平常使用的火钳,圆直形,长一尺三寸,顶端平且齐,并没有像葱台、勾锁那样烦琐的装饰,用铁、熟铜制作。
 
【延伸阅读】
 
火䇲和炭筥、炭[木+过]一样,是煮茶时烧炭的工具。火 原本叫火筯(筯和箸同义),烧火时可以用来夹炭块或拨火之用,和现在的火钳非常相似。
 
据《广东新语》记载,“疍人谓箸曰梯”,古代“疍人”指的是浙江、福建、两广的水上居民,这些地方的居民非常忌讳在船上说“住”,因此这一发音的字都用别的字代替。原本的“箸”换成了“筷”,火筯(箸)也变成了火筷,或者火 。同时这些地方也是茶叶的盛产区,这样改换的名词很快流传开来,成为通用的叫法。
 
这种夹炭的工具,重在实用性,古人在其制作工艺上也是以简单实用为主。尽管陆羽一再强调,不需要在这么简单的器具上雕饰葱台、勾锁之类的东西,但一些讲究的茶人,还是会对它加以装饰。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里出土的宫廷茶具里,就有一个系着银链的火筯,顶端雕有花纹,风格华贵,做工精致。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