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开宗明义
曹大家闲居,诸女侍坐。大家曰:“昔者圣帝〔唐尧帝二女长曰娥皇,次曰女英,虞舜妃〕有孝道,降于妫汭〔水名,舜所居。南曰妫,北曰汭。〕卑让恭俭,思尽妇道,贤明多智,免人之难,汝闻之乎?”诸女退位而辞曰:“女子愚昧,未尝接大人余论,曷得以闻之?”大家曰:“夫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多闻阙疑天下之事,惟欲多闻,而其疑者则阙之,可以为人之宗矣!〔宗,犹祖也。〕汝能听其言,行其事,吾为汝陈之。夫孝者,广天地,厚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五者人之大伦也。〕动鬼神,感禽兽,〔飞曰禽,走曰兽。〕恭近于礼,三思后行,无施其劳,〔施,张大之意,劳谓有功。〕不伐其善,〔伐,恃功也。〕和柔贞顺,仁明孝慈,德行有成,可以无咎。〔咎,过也。〕《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书·周书》君陈篇。〕此之谓也。”

曹大家(班昭)避人独居,诸女子陪坐在旁。曹大家说:“古时尧帝有两个女儿非常懂孝道(长女娥皇、次女女英,都成为舜帝的妃子),下嫁到舜居住的地方,她们谦卑礼让恭敬节俭,念念都想着恪守妇道,贤惠开明又有智慧,能帮舜脱离危难。你们听说过吗?”诸位女子起身回答说:“小女子愚昧无知,还未拥有您那样广博的学识。怎么有机会听到呢?”曹大家说:“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讨论来明辩事理,多听少说,保留有疑问的地方,就可以做别人的榜样了。你们要能听圣贤教诲,并在生活中力行,我就给你们讲一讲。孝能推广到天地之间,深入到五伦关系之中,孝能感动鬼神,感化飞禽走兽。恭敬、谨慎的态度符合于礼,三思而后行,不表白自己的功劳,不夸耀自己的长处,宽和温柔专一婉顺,仁爱明察孝敬慈爱,品德行为有所成就,就可以没有大过错了。《尚书·周书》中说:‘孝啊!就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查看详细

第二章:后妃
大家曰:“关雎〔《周南·国风》诗之首篇,宫人作此以诵文王之妃者。〕麟趾,后妃之德,忧在进贤,不淫其色,朝思夕念,至于忧勤。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刑,法也。〕蓋后妃之孝也。《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曹大家说:“《关雎》(赞诵文王妃太姒的贤德)、《麟趾》(赞美贵族子孙繁衍)都是在歌颂后妃的德行。后妃担忧的是如何为皇上引进贤能,而不是过分地装扮自己的外表,日思夜想的是为皇帝和朝廷分忧。将德行教化施于黎民百姓,使天下人遵从效法,这就是后妃的孝道。《诗经》中说:后妃在后宫中生活做事,但她的美德却可传扬千里,教化一方百姓。”

查看详细

第三章:夫人
居尊能约〔俭约也〕,守位无私,审其勤劳,明其视听。诗书之府可以习之,礼乐之道可以行之。故无贤而名昌,是谓积殃;德小而位大,是谓婴害。岂不诫欤!静专动直,不失其仪,然后能和其子孙,保其宗庙,蓋夫人之孝也。《易》曰:“闲邪存其诚,德博而化。”

处于尊贵的地位却能俭约,用无私来安守自己的地位,谨慎地对待自己的功劳,让所见所闻保持清明。诗书是道德教化的载体,可以去学习;礼乐之道,可以去践行。所以,没有贤德却拥有盛名,是在积攒祸患;德行低下却处在高位,就会遭受灾害。怎能不警戒呢?静的时候专心一致,动的时候正直果敢,不失自己的威仪,这样才能使子孙和睦,保全家族地位,这就是诸侯夫人的孝道。《周易》说:“去除邪念并保持诚敬,德行深厚能教化天下。”

查看详细

第四章:邦君妻
非礼教之法服,不敢服;非诗书之法言,不敢道;〔道,言也。〕非信义之德行,不敢行。欲人不闻,勿若勿言;欲人不知,勿若勿为;欲人不传,勿若勿行。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祭祀,蓋邦君妻之孝也。《诗》云:“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诗·召南》采蘩篇〕

不是礼法规定的服饰,不敢穿;不合(《诗经》《尚书》中道理)的言语,不敢说;不是合乎信义的行为,不敢做。要想不被人听到,不如不说;要想不被人知道,不如不做;要想不让人传言,不如不行。这三点都做到了之后,就能守住祭祀的宗庙了,这是贵族妻子的孝道。《诗经》说:“哪里可以采白蒿?那片池啊那片塘。哪里需要用白蒿?为了公侯要祭祀。”

查看详细

第五章:庶人妻
为妇之道,分义之利,先人后己,以事舅姑,纺绩裳衣,社赋〔赋,与也,至若春日祭社之时,则各赋之以农桑之事。〕烝献〔冬祭曰烝,至若烝祭之时,又各献其谷粟多寡之功。〕,此庶人妻之孝也。《诗》云:“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做女人的道理,就在于分清道义与利益。要以先想别人后想自己的态度来侍奉公婆,要做好纺线织布缝衣的家事。春天祭祀时做好种地养蚕的事,冬天祭祀时供上丰收的谷物。这是百姓妻子的孝道。《诗经》上说:“桑蚕纺织是妇人应尽的公事。”

查看详细

第六章:事舅姑
女子之事舅姑也,敬与父同〔如事父〕,爱与母同。守之者义也,执之者礼也。鸡初鸣,咸盥漱衣服以朝焉。冬温夏凊,昏定晨省,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礼信立而后行。《诗》云:“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诗·卫风》竹竿之篇〕

女子奉事公婆,恭敬公公要像恭敬自己的父亲一样,爱戴婆婆就如爱戴自己的母亲一样。坚守这样的妇道就是义,能把它落实在生活中就是礼。鸡刚叫就起床,里外都盥洗干净,衣服穿戴整齐去问候公婆。冬天让他们温暖,夏天让他们清凉;早上省视问安,夜晚服侍就寝。用诚敬心端正内在的思想,用仁义道德规范外在的行为,以礼仪和信义作为行为的标准。《诗经》上说:“女子出嫁后,就远离了父母兄弟。”

查看详细

第七章:三才
诸女曰:“甚哉!夫之大也。”大家曰:“夫者天也〔妇人之所天〕,可不务乎!古者女子,出嫁曰归〔《诗·桃夭》篇‘之子于归’〕,移天事夫,其义远矣。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天地之性,而人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防闲执礼,可以成家。然后先之以泛爱,君子不忘其孝慈;陈之以德义,君子兴行;先之以敬让,君子不争;导之以礼乐,君子和睦;示之以好恶,君子知禁。《诗》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诸位女子说:“丈夫是多么重要啊。”曹大家说:“丈夫是女人赖以生存的天,能不用心操持吗?古代的女子,出嫁叫找到了最终归宿,嫁到夫家时,把自己遵从的天从父亲变成了夫君,这个意义很深远。犹如天道运行恒常不变,如大地滋养万物,这是人最根本的德行,天地不变的规则,是人所要效法的。效法天的恒常光明,依照大地的利益万物,去除邪念遵循礼法,就可以建立好家庭了。然后,妻子率先敬事爱人,丈夫就不会忘记他的孝敬慈爱;向他说明道德仁义,丈夫就会乐意去做;妻子率先谦恭礼让,丈夫就不会相互争斗;用礼乐来引导他,丈夫就会与人和睦相处;表现自己的爱憎好恶,丈夫就明白禁忌的事。《诗经》上说:‘既能明晓善恶,又能辨明是非,这样就能保全自身的品德不受污染。’”

查看详细

第八章:孝治
大家曰:“古者淑女之以孝治九族〔高祖,曾祖,祖,父,身,子,孙,曾孙,玄孙,为九族。〕也,不敢遗卑幼之妾,而况于娣侄乎?故得六亲之欢心,以事其舅姑。治家者,不敢侮于鸡犬,而况于小人乎?故得上下之欢心,以事其夫。理〔治也〕闺者,不敢失于左右,而况于君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九族和平,萋菲〔喻谗言〕不生,祸乱不作。故淑女之以孝治上下也如此。《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诗·大雅》假乐之篇〕

曹大家说:“古代的贤淑女子用孝道来管理九族关系(九族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身,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连卑下幼小的侍妾都不敢怠慢,更何况与自己共事一夫的妹妹或侄女呢?因此得到家中六亲的欢心,并以此侍奉公婆。管理家事的妻子,连鸡狗都不敢轻侮,更何况是子女呢?所以才得到全家上下的欢心,并以此来侍奉丈夫。主掌女眷的妻子,连身边的人都不敢疏忽,更何况是丈夫呢?所以才得到众人的欢心,从而来侍奉亲族。这样,才会让长辈在世时过着安乐的生活,去世后安享子孙的祭祀。这就使得九族家人和平相处,谗言不会出现,祸乱不会发生。所以贤淑的女子用孝道来管理全家也是如此。《诗经》上说:‘不犯过错不忘本,遵循旧制享太平。’”

查看详细

第九章:贤明
诸女曰:“敢问妇人之德,无以加于智乎?”大家曰:“人肖天地,负阴而抱阳,有聪明贤哲之性,习之无不利,而况于用心乎?昔楚庄王晏朝〔退朝而晚〕,樊女〔楚王夫人樊姬也〕进曰:‘何罢朝之晚也,得无倦乎?’王曰:‘今与贤者言乐,不觉日之晚也。’樊女曰:‘敢问贤者谁欤?’王曰:‘虞丘子〔楚相〕。’樊女掩口而笑。王怪〔惊异也〕问之。对曰:‘虞丘子贤则贤矣,然未忠也。妾幸得充后宫,尚汤沐〔如尚衣尚食之尚〕,执巾栉,备扫除〔自谦之称〕,十有一年矣。妾乃进九女,今贤于妾者二人,与妾同列者七人。妾知妨妾之爱,夺妾之宠,然不敢以私蔽公,欲王多见博闻也。今虞丘子居相十年,所荐者非其子孙,则宗族昆弟,未尝闻荐贤而退不肖,何谓贤哉?王以告之〔虞丘子,王以樊姬之言告之〕,虞丘子不知所为,〔谓所知其失,不知所为何如也。〕乃避舍〔出舍于外也〕露寝〔寝于外也〕,使人迎孙叔敖〔楚贤人〕而进之,遂立为相。夫以一言之智〔樊女激虞丘子进孙叔敖〕,诸侯不敢窥兵,终霸其国,樊女之力也。《诗》云:‘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又曰:‘辞之辑矣,人之洽矣。’”

诸位女子说:“冒昧地问一下,妇女的德行,不能再加上智慧吗?”曹大家说:“人仿效天地,具有阴阳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气质,女子也有聪明贤能智慧的本性,若把它用在生活实践中都能行得通,更何况用心去做呢?从前,有一次楚庄王退朝晚了,夫人樊姬进言说:‘为什么退朝晚了呢?您不疲倦吗?’王回答说:‘今天和贤明的人聊得高兴,不知不觉就晚了。’樊姬说:‘请问那位贤者是谁呢?’王说:‘虞丘子(时任宰相)。’樊姬捂着嘴笑起来,楚庄王好奇地问她为什么笑,她回答说:‘虞丘子有才能是有才能,但不够忠诚,我有幸召入后宫,侍奉大王沐浴盥洗,成为您的姬妾,已经有十一年了。我就举荐了九位女子给您,现在比我贤能的有二人,和我同等的有七人。我知道她们会阻碍您对我的爱,会夺去您对我的恩宠,但我不敢以自己的私心障碍公事,想让更多贤德女子来照顾大王啊。现在虞丘子做宰相已经十年,他所举荐的人不是他的子孙,就是宗族兄弟,没听说过他举荐贤才而辞退不贤的人。贤能的臣子会是这样的吗?’楚庄王把樊姬的话告诉了虞丘子,虞丘子知道自己有过失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就退避出门在外露宿,直到派人把贤能的孙叔敖迎请来,并举荐给楚庄王,楚庄王就封孙叔敖为宰相。樊姬用一句话的智慧激将虞丘子进荐孙叔敖,使诸侯国不敢对楚国虎视眈眈,楚庄王最终称霸,这是樊姬的功劳啊。《诗经》上说:‘得人心者昌盛,失人心者灭亡。’又说:‘政令协调,民心和睦。’”

查看详细

第十章:纪德行
大家曰:“女子之事夫也,纚笄〔谓束发加簪〕而朝,则有君臣之严;沃盥〔浇水洗手〕馈食〔献熟食〕,则有父子之敬;报反〔受恩思报〕而行,则有兄弟之道;受期〔接受委托〕必诚,则有朋友之信;言行无玷,则有理家之度。五者备矣,然后能事夫。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殆,为下而乱则辱,在丑而争则乖。三者不除,虽和如琴瑟,犹为不妇也。”

曹大家说:“女子侍奉丈夫,束发加簪后拜见丈夫,就有如君臣相见的庄严感;浇水洗手后献上食物,就有如父子般的恭敬;怀着感恩的心常想回报夫君,就有如兄弟般的道义;接受夫君委托之事竭诚去做,就有如朋友般的诚信;言行得体没有过失,就有料理家事的风范气度。这五方面具备,然后就能侍奉好丈夫。地位尊贵而不骄慢,身居下位而不任意随便,在大众中礼让不争。身居上位如果骄慢无理就会有危险,身居下位如果任性妄为就会受侮辱,在众人中如果与人争斗就常不顺心。这三方面不戒除,虽然与丈夫如琴瑟般和睦,仍旧是违背妇道啊。”

查看详细

第十章(版本二):纪德行
大家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常则和色柔声,必致其亲爱;奉养则竭力营办,务得其欢心;疾病则供具汤药,及其忧早;丧葬则擗踊哭泣,致〔尽其极也〕其哀痛;祭祀则以时思荐,尽其诚敬。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勿傲,为下勿悖,在丑勿争。居上而傲,则德不崇;居下而悖,则殃必及身;在丑而争,则声名乖戾。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牛羊豕曰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曹大家说:“孝子侍奉双亲,平日里和颜悦色,柔声细语,一定时时表达亲近喜爱;奉养老人就尽心尽力,一定要得到长辈的欢心;倘若老人生病了,就呈供汤药,盼望早日好转;老人过世送丧时,就捶胸顿足地哭泣,极尽哀痛之情;祭祀已故先人时,就按春秋祭祀的时间进献祭品,极尽诚敬之心。这五方面具备,然后能侍奉双亲。侍奉双亲时,地位尊贵而不傲慢,身居下位而不违逆,在众人中礼让不争。身居尊位而骄慢就品德不佳;身居下位而违逆就必招灾祸;身处众人中却爱争抢就会名声不好。这三方面不戒除,虽然每日给双亲供养丰盛的饭菜,仍旧是不孝啊!”

查看详细

第十一章:五刑
大家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妒忌,故七出之状标其首焉。贞顺正直,和柔无妒,理于幽闺,不通于外,目不狥色,耳不留声,耳目之欲,不越其事,蓋圣人之教也,汝其行之。《诗》云:‘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诗·大雅》烝民篇。〕”

曹大家说:“古代的刑法有五大类,归属的犯罪条目有三千种之多。其中没有比妒忌更大的罪行。所以休妻的“七出”〔七种过失〕中“妒忌”被记为首位。女子应该贞洁顺从正直,平和温柔没有妒忌心,把家中的事治理好,不与外面的人多往来,眼睛不随便看东西,耳朵不流连于好听的声音,节制耳目的欲望,不背离自己的本分,这是圣人的教诲啊,你们要按此去做。《诗经》上说:‘仪表端庄脸带笑,小心谨慎不出格,遵循古训无差错,尽力做事合礼节。’”

查看详细

第十一章(版本二):四德
大家曰:“女有四德之誉〔声闻也〕。四德者,一曰妇德,二曰妇容,三曰妇言,四曰妇工也。妇德者,不必才明绝异。妇容者,不必颜色美丽。妇言者,不必辩口利辞。妇工者,不必技巧智能〔技艺之巧过人也〕。其妇德者,清贞廉节,守分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此为妇德也。妇言者,择辞而说〔非礼勿言也〕,时然后言,此为妇言也。妇容者,洗浣尘垢,衣服鲜洁,沐〔浣头也〕浴〔洗身也〕及时,一身无秽,此为妇容也。妇工者,专勤纺绩,不务口腹,供其甘旨,以奉宾客,此为妇工也。

曹大家说:“女子有四德的美誉。四德包括:一妇德,二妇容,三妇言,四妇工。妇德,不必才华出众聪明绝顶。妇容,不必容貌美好姿色艳丽。妇言,不必伶牙俐齿能言善辩。妇工,不必技艺精良灵巧过人。所谓妇德,是清白忠贞廉明守节,安分守己整齐有序,经常自省有羞耻心,劳作休息都符合礼法规范,这就是妇德。所谓妇言,说话的措辞与内容要有所选择,不说不合礼法的话,该说话时才开口说,这就是妇言。所谓妇容,要洗去身上的灰尘和污垢,衣服要干净整洁,按时洗头洗澡,全身没有污秽,这就是妇容。所谓妇工,专心勤劳地纺织,不追求口腹之欲,做出美味的食物供奉给来访的宾客,这就是妇工。”

查看详细

第十二章:广要道
大家曰:“女子之事舅姑也,竭力而尽礼,奉娣姒也,倾心而罄义。抚诸孤以仁,佐君子以智,与娣姒之言信,对宾侣之容敬,临财廉,取与让,不为苟得。动必有方,贞顺勤劳,勉其荒怠。然后慎言语,省嗜欲。出门必掩蔽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送兄弟不踰于阈。此妇人之要道,汝其念之。”

曹大家说:“女子侍奉公婆,要竭尽全力并恪守礼节,侍奉妯娌(兄弟的妻子),要诚心诚意并竭尽道义。用仁爱之心来抚养后代,用智慧来辅佐丈夫,与妯娌要讲诚信,对待宾客朋友要宽容恭敬,面对钱财廉洁,获取或给予之间能够谦让给他人,不贪小便宜。做事一定要守规矩,要贞洁柔顺勤劳,避免贪图安逸而懒惰。然后注意言语谨慎,节制物质欲望。出门一定把脸遮蔽住,晚上出行要点火烛,没有火烛就不出去,送兄弟不跨出门槛(只送到门口)。这是做妇人至关重要的规范,你们要记住啊!”

查看详细

第十二章(版本二):广要道
诸女曰:“欲人之孝悌忠敬,而上下治安,化行闺阃,将何德以施之?”大家曰:“欲人之孝,教以亲爱。欲人之悌,教以礼顺。欲人之忠,施之以德。欲人之敬,先之以庄。欲上下治安而化行闺阃,必乐以和之,礼以一之。此数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长则幼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诸位女子问:“想要让人力行孝悌忠信,让全家上下和乐安宁,施行德育于闺门之中,该用什么德行来教化呢?”曹大家说:“想要人孝顺,用亲爱来教导他;想要人友爱兄弟,用礼仪和顺来教他;想要人忠诚,用德行来感化他;想让人恭敬,自己要率先庄重有威仪;想要上下安宁并施行德育于闺门之中,一定用音乐来使人和谐,用礼仪统一大家的行为。综上所述,就是一个“敬”字。所以尊敬别人的父亲,子女就会喜悦;尊敬别人的兄长,弟弟就会高兴;尊敬别人的长辈,晚辈就会开心;尊敬一个人而使千万人感到喜悦,所敬的人少,而欢喜的人却很多,这就是重要的道理啊!”

查看详细

第十三章:广守信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阴阳刚柔,天地之始;男女夫妇,人伦之始。故乾坤交泰,谁能间之。妇地夫天,废一不可。然则丈夫百行,妇人一志。男有重婚之义,女无再醮之文。是以芣苡兴歌,蔡人作诫。匪石为叹,卫主知惭。昔楚昭王出游,留姜氏于渐台,江水暴至,王约迎夫人必以符合,使者仓卒,遂不请行。姜氏曰:“妾闻贞女义不犯约,勇士不畏其死。妾知不去必死,然无符,不敢犯约。虽行之必生,无信而生,不如守义而死。”会使者还取符,则水高台没矣!其守信也如此,汝其勉之。《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构成天的因素,是阴和阳;构成地的因素,是柔与刚。阴阳刚柔,是天地的本源,男女夫妇,是人伦的根本,所以天地之气祥和,万物通泰,夫妻和睦相处,上下同心,谁能离间他们呢?妇为地,夫为天,缺一不可。然而男子要有多种品行,女子要一心一意。男子有再婚的道理,女子没有再嫁的礼节,所以《诗经》中的《芣苡》,是蔡人之妻以贞顺守一告诫后人,共姜以坚定不再嫁的决心,令卫共伯父母感到惭愧。还有一个“贞姜待符”的故事,楚昭王出游,把姜氏留在渐台。江水暴涨,楚昭王曾与她相约,派人来接她时一定要拿符作凭证,使者仓促间忘了带符,姜氏便不跟他走。姜氏说:“我听说坚贞的女子要守信义,不违反约定,勇敢的兵士将生死置之度外。我知道不跟你走一定会死,然而没有大王的信符,我不敢违反约定。虽然跟你走一定会活下来,但没有信义的活着,不如坚守信义的死去。”来接她的使者取符返回时,大水把高台淹没了。姜氏守信到如此地步,你们要以她来勉励自己,《周易》上说:“雌鹤在北山鸣叫,小鹤就同声附和。”

查看详细

第十三章(版本二):节行
大家曰:“女子之所重者身也。身也者,百行之源也。善修身者,正其意,慎其虑。常德固持,一丝不累,立心正静,丝毫不差。不以存亡易心,不以盛衰改节。故柏舟之诗,〔卫共伯蚤死,其妻共姜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共姜作柏舟之诗,以死自誓。〕节行千古。断鼻之誓,〔曹文叔妻,夏侯令女,文叔蚤死,父母欲嫁之。令女窃入寝室,以刀断鼻,誓不再嫁。〕令名无穷。《诗》云:‘上帝临女,无贰尔心。’有节行也夫!又曰:‘乐只君子,邦家之光。’有令名也夫!”

曹大家说:“女子所看重的,是身体。身体是各种品行的源头。善于修身的人,修正自己的念头,谨慎对待自己的想法。固守基本的道德,一点过失也没有,内心贞正安静,丝毫不偏差。不因为存亡而改变心志,不因为盛衰而改变气节。所以共姜作《柏舟》这首诗,丧夫后以死发誓不再嫁,她的节操品行流传千古;曹文叔妻夏侯令女以刀断鼻誓不再嫁,美好的声誉传诵不朽。《诗经》上说:‘上天关注着女子,休要怀着二心。’这是要有节操品行啊!又说:‘快乐美好的君子,你是国家的荣光。’这是要有美好的声誉啊!”

查看详细

第十四章:广扬名
大家曰:“女子之事父母也孝,故忠可移于舅姑;事姊妹也义,故顺可移于娣姒;居家理也和,故理可闻于六亲。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曹大家说:“女子侍奉自己的父母极尽孝道,这样的忠心才可以推移到公婆;侍奉姊妹有情义,这样的恭顺才可以推移给妯娌;把家治理得安定和睦,所以善持家的名声会在六亲中传播。这就是德行在家里养成,而名声流传于后世啊!”

查看详细

第十五章:谏诤
诸女曰:“若夫廉贞、孝义、事姑、敬夫,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妇从夫之令,可谓贤乎?”大家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周宣王〔名静,厉王之子〕晚朝,姜后〔宣王后〕脱簪珥〔耳冠之饰〕待罪〔谓待王加之罪,姜后本无罪而云云者,欲以谏王之故也〕于永巷〔宫中狱名,后改为掖庭巷〕,宣王为之夙兴。汉成帝〔名骜,元帝太子〕命班婕妤〔女官,班姬,左曹越骑班况之女〕同辇,婕妤辞曰:‘妾闻三代〔夏商周〕明王皆有贤臣在侧,不闻与嬖女同乘。’成帝为之改容。楚庄王耽〔酷奢也〕于游畋〔猎也〕,樊女乃不食野味,庄王感焉,为之罢猎。由是观之,天子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夫有诤妻,则身不入于非道。是以卫女矫齐桓公不听淫乐,齐姜遣晋文公而成霸业。故夫非道则谏之,从夫之令,又焉得为贤乎!《诗》云:‘猷之未远,是用大谏。’”

诸位女子问:“关于清廉贞顺、忠孝节义、侍奉公婆、礼敬丈夫、扬名后世的道理,我们已经听到您的教导了。请问妇女只要听从丈夫的命令,就算贤良了吗?”曹大家说:“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从前周宣王未按时上朝听政,姜后脱下首饰,到永巷狱中等待大王降罪,周宣王因此而早起上朝。汉成帝命令班婕妤与他同车而行,班婕妤推辞说:‘我听说夏、商、周三代明王都有贤臣在旁,没听说和宠爱的姬妾同车的。’汉成帝为此深受感动。楚庄王过分沉湎于巡游打猎,樊姬于是不吃野味,楚庄王受到感化,因此停止打猎。从这些事上看,天子有直言谏诤的臣子,即使天子无道,还不至于失去天下;诸侯有直言谏诤的臣子,即使诸侯无道,还不至于失掉他的诸侯国;卿大夫有直言谏诤的臣子,即使自己无道,还不至于失掉家;士人有直言谏诤的朋友,就不会失掉美好的名声;父亲有直言谏诤的儿子,就不会陷自己于不义;丈夫有直言谏诤的妻子,就不会做出不合道义的事。所以齐桓公夫人卫姬提醒齐桓公,使他不听淫乱的音乐;齐姜把晋文公灌醉送走,才成就他的霸业。所以丈夫不合道义就应该劝谏指正他,盲目顺从丈夫的要求,又怎么能算贤良呢!《诗经》上说:‘我王执政没远见,所以作诗来劝谏。’”

查看详细

第十六章:胎教
大家曰:“人受五常之理,生而有性习也,感善则善,感恶则恶,虽在胎养,岂无教乎?古者妇人妊子也,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跛;不食邪味,不履左道,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恶色,耳不听靡声〔靡之乐,淫乐也〕,口不出傲言,手不执邪器;夜则诵经书,朝则讲礼乐。其生子也,形容端正,才德过人,其胎教如此。”

曹大家说:“人们接受仁义礼智信的五常教育,生来就有习性,受善影响就善,受恶影响就恶。虽然是母腹中的胎儿,难道没有教育吗?古代的女人身怀六甲时,睡觉不随便侧身,坐姿端正,站立正直,不吃味道不正的食物,不走旁门左道。食物用不人道方式宰杀的食物不吃,座位摆得不正不坐,眼睛不看邪恶的事物,耳朵不听靡乱的乐声,嘴里不说傲慢的话,手里不拿邪僻的器具;夜晚诵读经典,早晨习讲礼乐。这样生出的孩子,相貌庄严端正,才学德行过人,这是胎教的结果。”

查看详细

第十七章:母仪
大家曰:“夫为人母者,明其礼也。和之以恩爱,示之以严毅,动而合礼,言必有经。男子六岁教之数与方名,七岁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岁习之以小学,十岁从以师焉。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居不主奥,〔室西南北隅,为尊处也。)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不有私财。立必正方,耳不倾听,使男女有别,远嫌避疑,不同巾栉。女子七岁教之以四德,其母仪之道如此。皇甫士安叔母有言,曰:‘孟母〔邹孟轲之母也〕三徙,〔三迁也,详见《列女传》中。〕以教成人,买肉以教存信,居不卜邻,令汝鲁钝之甚。’《诗》云:‘教诲尔子,式榖似之。’”

曹大家说:“为人母,要了解礼仪。以恩情慈爱与儿女和睦相处,同时显示严厉刚毅的一面。一举一动要合礼仪,言语要符合经典教诲。男孩子六岁要教他学习数字和方位,七岁时男女不同席而坐,不一起吃饭,八岁让他读书识字,十岁送他拜师学习。教导孩子,出门前要告知一声,返回要通报一声。外出求学做官要有固定的场所,研习的是稳定的职业。不居于尊长所住之处,不坐在席子中央,不行走于道路中央,不站在门的中间,不攀爬高处、不临近深渊,不随便指责,不轻易嬉笑,不拥有私房钱。站要正直,不侧耳探听,男女有分别,远远避开嫌疑,不一起梳头洗脸。女孩子七岁开始教她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四德,这些都是做母亲的义务。皇甫士安的叔母说:‘孟母三迁,把孩子教成德才兼备的人。通过“买肉啖子”这件事,教孩子要守信义。居住不选择邻居,会让你粗鲁迟钝至极。’《诗经》上说:‘教育好孩子,让他继续为善!’”

查看详细

第十八章:举恶
诸女曰:“妇道之善,敬闻命矣。小子不敏,愿终身以行之。敢问古者亦有不令之妇乎?”大家曰:“夏之兴也以涂山,其灭也以妹喜;妹喜所言,桀皆听从,卒以亡国。殷之兴也以有莘氏〔汤之妃〕,其灭也以妲己;〔纣嬖妲己,为酒池、肉林、炮烙,武王克之。〕周之兴也以太任,〔王季妃,文王母。〕其灭也以褒姒。〔周幽王宠于褒姒,黜申后,废太子。褒姒不笑,王尝悦之万端,终不得一笑。戏举烽火,诸侯至,至而无故,褒姒笑。后大戎攻王,王举烽火,而诸侯不至,大戎杀王而虏褒姒。〕此三代之王,皆以妇人失天下,身死国亡,而况于诸侯乎!况于卿大夫乎!况于庶人乎!故申生之亡,祸由骊女。愍怀之废,釁起南风。由是观之,妇人起家者有之,祸于家者亦有之。至于陈御叔之妻夏氏,杀三夫,戮一子,弒一君,走两卿,丧一国,蓋恶之极也。夫以一女子之身,破六家之产,吁,可畏哉!若行善道,则不及于此矣。”

诸位女子说:“妇道的善行善事,我们敬听了您的教导。晚辈不才,愿终身奉行您的教诲。请问古代也有不遵从妇道的女子吗?”曹大家说:“夏朝的兴盛是因为涂山氏(夏禹妻),它的灭亡是因为妹喜(夏桀对妹喜言听计从,最后亡国)。殷商的兴盛是因为有莘氏(商汤的王妃),它的灭亡是因为妲己(商纣王宠妾妲己,爱好酒池肉林,兴炮烙刑罚,后来周武王灭了商纣)。周朝的兴盛是因为太任(周文王的母亲),它的灭亡是因为褒姒(周幽王宠妾,曾为博她一笑而烽火戏诸侯,周幽王最终被犬戎军队所杀)。这三代君王,都是因为女人而失去天下,身死国亡,更何况诸侯呢?更何况卿大夫呢?更何况普通百姓呢?所以申生之死,是骊姬引发的灾祸。愍怀太子被废黜,祸乱起自皇后贾南风。由此可见,妇人之中有兴家立业的人,也有祸国败家的人。至于陈国夏御叔的妻子夏姬,杀了三个丈夫、一个儿子、一个君主,驱逐了两个卿大夫,毁灭了一个国家,罪大恶极啊。这是以一个女子之身,破坏了六家的产业,唉,多可怕啊!如果能多做善事,就不至于如此了。”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