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调味品

古代的饮食也是很讲究调味的。调味简单地说是调和滋味的意思,具体而言就是用各种调味品和调味手段,在原料加热前、后或者加热的过程中影响原料,使菜肴具有多样口味的方法。
 
味是某种物质刺激味觉而产生的感觉,就是滋味,味可以分为基本型和复合型。基本型是一种单一的滋味,有九种,即咸、甜、酸、辣、苦、鲜、香、麻、淡;复合型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基本味调和而成的滋味,可以分为咸味型、甜味型、酸味型、辣味型、苦味型、鲜味型、香味型、麻味型、淡味型等九种。复合型的调味品大体可以归纳为50种左右。
 
调味由实践到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商周时期我国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调味理论,确立了常用的调料品种,还制成了复合调料。商代取咸和酸两种为主味,采用的调料品是盐和梅。《尚书·说命》中有:“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周代的时候,调味品除了盐梅,又有了一些新的调味品,而且,有了比较严格的配伍法则,烹饪不同的菜肴所用的调料已经有了不同,即使烹饪同一种食物,在不同的季节也会有所不同。调味品已经开始食用葱、芥、韭菜、蓼等。周代也更重视复合调料的制备和使用,《礼记·曲礼》中有“献孰食者操酱齐”。孰食即熟肉食,酱齐是复合调料。周代用酱,一肴配一酱,菜肴不同,所配的酱也不同。汉代的时候,酱成了面酱和豆酱的专称。中国古代调味非常重视酱的作用,五代时期的陶谷在《清异录》中就曾说过:“酱,八珍主人;醋,食总管也。”可见,中国古代十分重视酱和醋在调味中的作用。
 
在制成酸浆的基础上,再加上曲,可以做成苦酒:“取黍米一斗,水五斗,煮作粥。曲一斤,烧令黄,槌破,着瓮底。土泥封边,开中央,板盖其上。”这已是利用曲发酵,实际上已是早期的醋。早期的醋称“酢”,《广韵》为:“酢,浆也,醋也。”《齐民要术》有“作酢法”,自注为:“酢,今醋也”,又称“醯”。《说文解字》上说:“‘醯’,酸也。”《齐民要术》中还介绍了醋的制作方法。《周礼·天官·醯人》也有:“醯人掌共五齐七菹,凡醯物(以醯和以腌菜,注曰:酿菜而柔之以醯,杀腥肉及其气)。以共祭祀之齐菹,凡醯酱之物(和以醯酱)。”卢湛的《祭记》中有:“四时之祠,皆用苦酒。”《礼记·檀弓》则称:“宋襄公葬其夫人,醯醢百瓮。”这些典籍所记载的都是醋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调味原料,用于烹饪的原料有500多种,绝大部分是中国产的,也有一部分是由域外引进的,比如胡椒、辣椒等。
 
古代的调味品主要有:咸味主要是盐和酱;甜味主要是各种糖、蜂蜜以及各种果酱等;酸味主要有醋、酸梅、番茄酱、山楂酱等;辣味主要有辣椒、葱、姜、蒜、芥末等;苦味的主要有杏仁、柚皮、陈皮等;鲜味主要有虾子等;香味的主要有酒、香菜、桂皮、茴香、花椒、芝麻等。
 
中国烹饪善于调味,“五味调和”中的五味,是一种略称,而一种菜肴往往是两种以上滋味的复合味道。中国饮食精于调味,调味品在我国古代的饮食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