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枷

钳、枷是束颈的刑具。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用铁制的钳套在犯人的颈部,山西侯马发掘出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有殉葬者颈上带的铁钳(见上图)。在河北燕下都也曾多处发现铁钳。汉代有“髡钳城旦舂”刑,这种刑罚就是剃去犯人须发,给其加戴铁钳,并强迫其服城旦劳役。《汉书·楚元王传》颜注曰:“钳,以铁束颈也。”根据文献和出土的文物可知,这是一种由直、曲两根铁条组成、形状类似大写英文字母D那样的刑具,钳上一般还扣有铁链,便于胥役牵曳。《汉书·王莽传》云:“民犯铸钱,伍人相坐,没入为官奴婢。其男子槛车,儿女止步,以铁锁锒铛其颈,传诣钟官,以十万数。”这里的“铁锁”当即为“钳”。据史料记载,钳一直到宋代仍是法定的刑具。
 
枷的性质与钳相似,但以木料制作,中开圆孔卡住犯人的脖颈。枷这种刑具,早在商、周之际就出现了。《周易·噬嗑》篇有“何校灭耳”一句,前贤注解说:“校,枷也,罪重械其首也。”显然,那时的“何校”即“荷校”,就是后来的“枷项”。至秦汉时,当时把它与桎梏统称“械”或“三木”,而无专称。正式称枷为刑具,最早见于《晋书·石勒载记》,书中提到东晋建威将军阎粹怂恿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在山东捕捉北方的胡人卖给富家作奴隶,得到的钱财用来补充军费。司马腾曾派部下郭阳、张隆等掳掠窃夺了不少胡人,把两名胡人用一副枷夹在一起,以便押送到冀州贩卖。后来成为后赵皇帝的石勒当时也在两胡一枷之中。当时枷的式样、大小已无史料查考,但它是一种用木头制作的固定俘虏脖颈的刑具是确定无疑的。两胡一枷是为了防备他们逃跑而采取的措施。后来对枷逐渐改进,式样大小、轻重才大体统一了。南朝萧子良《净住子》说:“壁如牢狱重,囚具婴众苦,抱长枷,牢大械,带金钳、负铁锁。”可见,这时的枷和钳已成为监狱中管理囚犯的一种常备刑具了。
 
北魏时,朝廷正式颁定枷为官方刑具之一,所以后世有人认为枷“始自后魏”。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枷的制作仍不统一,当时法官和州郡长官普遍制造重枷、大枷。除了用枷之外,还给犯人的脖颈上挂石头,绑石块的绳子深深勒进皮肉里,甚至勒断颈椎骨,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太和五年(481),魏孝文帝元宏下诏说:“若不是犯下谋大逆的犯人,不准用大枷。”但什么算大枷,并未有什么明确的标准。永平元年(508)七月,魏宣武帝元恪下诏令尚书检查各地所用枷有无违制的情况。尚书令高肇、尚书仆射清河王元怿等人,经过调查,把有关情形和处理意见奏报宣武帝,经圣旨批示,规定大枷“长一丈三尺,喉下长一丈,通颊木各方五寸”,用来惩罚叛逆谋反者,各台寺州郡原来制造的大枷都要焚毁,不准再用。
 
就在魏宣武帝下诏禁毁大枷之后,围绕大枷的去留发生了一件有趣的故事。当时的河阴县令宋翻不理皇帝诏令的茬儿,我行我素,一时传为美谈。那时河阴县衙里原来存放着一副大枷,名叫“弥尾青”,下属说:“朝廷下诏不让用大枷了,这副枷就烧掉吧!”宋翻说:“不要烧,暂且把它放在墙根下,以待豪猾之徒。”不久,有个名叫杨小驹的太监到县里办公事,颐指气使,十分骄横,比主子还威风,宋翻不仅不买他的账,还命令衙役取来“弥尾青”给他戴上,让他尝尝大枷的滋味。杨小驹受了一场恶气,回到宫里向宣武帝哭诉。宣武帝认为打狗欺主,勃然大怒,传旨令河南府尹审问宋翻,同时下诏说,宋翻违抗朝廷旨意,使用超重大枷,是擅行威权以沽名钓誉。宋翻上书申辩说:“这面枷不是我制作的,之所以留下它,不是为了惩罚百姓,而是要惩治杨小驹这样的凶暴之徒”。在专制皇权的封建社会里,宋翻不畏权贵,敢于对抗有特殊身份的太监,他的勇气和魄力令人赞赏,因此一举而名震京师。只是中国历史上宋翻这样的直官太少了,所以朝廷中的歪风邪气往往比正风还盛。
 
从此齐、北周到隋,都沿袭北魏的法规,普遍用枷。唐代刑人用枷更是常事。《唐六典》载:“诸流、徙罪及作者皆著钳,若无钳者著盘枷,病及有保者听脱。枷长五尺以上,六尺以下,颊长二尺五寸以上,六寸以下,共阔一尺四寸以上,六寸以下,径头三寸以上,四寸以下。”但是,唐代的一些酷吏并未按照这规定的尺寸,而是挖空心思制作大枷、重枷。例如武则天时,著名酷吏来俊臣制作的大枷有十种名号:一曰“定百脉”,二曰“喘不得”,三曰“突地吼”,四曰“著即承”,五曰“失魂胆”,六曰“实同反”,七曰“反是实”,八曰“死猪愁”,九曰“求即死”,十曰“求破家”。还有一种特别重的枷叫“沄尾㺄”。从这些凶恶的名字可以想见,每一种枷定十分厉害、够人受的。与来俊臣同具恶名的另一名酷吏索元礼手段更加奇特,他令犯人跪在地上,双手捧枷,在枷板上再放上一摞砖,这叫做“仙人献果”。或者让犯人站在高处的横木上,把他颈上的枷掉转方向,使长的一端朝后,犯人必然身体要向前倾,而脖子也就被勒得更紧,这叫做“玉女登梯”。索元礼用这样的刑罚和刑具,常常把人折磨致死。
 
宋代,对枷的重量有一定的限制,但在实行时枷的重量常常超出规定。有的地方制的枷用铁皮包边镶角,称为“铁叶枷”,例如小说《水浒传》中林冲和武松发配时戴的枷,就是七斤半重的“团头铁叶护身枷”。有的地方用铁铸成铁枷,其重量肯定要远远超过木枷。尽管在宋初太平兴国三年(978)曾颁发过不得以铁为枷的诏令,但铁枷仍被某些酷吏使用。用超重的刑具残酷地折腾犯人,或者能从犯人身上诈出点儿礼钱。金代的枷也常常超出规定,泰和四年(1204)七月,金章宗完颜璟曾派官员到各地巡察,对滥用重枷的现象予以查究,但并不能彻底禁绝。这或者是上面的查禁只是装装样子,或者是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刑罚层层加码,越是下面越黑暗,这种社会现象在历史上亦然。
 
明代初年,太祖朱元璋诏令统一枷的型号。规定枷长五尺五寸。两端一尺五寸,用干木制作,死刑犯人戴的枷重三十五斤,徒罪、流罪犯人戴的枷重二十斤,杖罪犯人戴的枷重十五斤,长短轻重的数据皆刻在枷上。洪武二十六年(1393)下诏,凡在京的各衙门所用的刑具都必须经过检查,符合规定的标准才准许使用。但是,实际上明代的枷比以前各代更重,由宦官控制的东厂、西厂用的枷就越做越重,越做越奇。
 
正统年间,国子监祭酒李时勉和宦官王振有隙,王振捏造罪名将李时勉等处以枷刑,并制作了几副百斤大枷,命令将李时勉与司业赵琬、掌馔金鉴三人枷号示众。其中一副最重的有一百多斤。是王振让人给李时勉特制的,但金鉴争着要戴重枷,说:“我年轻力壮,给我戴这面枷吧。”李时勉也不示弱,说:“老夫筋骨更坚,还是我戴吧。”就抢先戴了重枷。当时正值盛暑炎夏,他们被枷三天仍未解除,于是便激起了民愤,监生李贵等千余人去皇宫门前请命,要求朝廷赦免李时勉等。皇太后恐事态扩大,责成英宗皇帝立即释放了李时勉等人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正德年间,宦官刘瑾专政时期制作的大枷重一百五十斤。给事中安奎、御史张或奉旨去外地盘查钱粮回京,刘瑾向他们索贿而未成,就捏造罪名将安、张二人用一百五十斤的重枷夹于城门。当时正是夏季,雨下个不停,两人被淋得像水母鸡。都御史刘孟赴任延迟了日期,被逮至京师,枷号于吏部衙门外。御史王时中也因得罪刘瑾被枷于三法司牌楼下,远近围观的群众望见这种景象,都忍不住流泪。被枷号的还有给事中吉时、郎中刘绎、副使姚祥、参议吴廷举等,吴献臣因为弹劾刘瑾,被枷号于午门前长达一个月之久。
 
嘉靖年间,有个叫刘东山的人,状告皇亲张延龄兄弟谋反,锦衣卫指挥王佐一方面为张氏辩诬,一方面反过来指控刘东山诬告皇亲,罪不容赦,于是将刘东山用大枷枷号示众三个月,然后充军边地,结果刘东山受尽折磨,含恨死于戍所。据说这是明代对犯人枷号时间最长的一次,刘东山想和恶势力斗争,反被恶势力治死,君不见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权别进来,历史上好人受气、被整,坏人弹冠相庆的史例太多了,这是传统文化中最腐败的一部分,读之令人寒心。
 
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钧又制造出一种新式刑具——立枷。这种枷前长后短,长的一端触地,犯人被枷夹住脖子,身体只能站着支持,不能坐、也不能跪,立枷重“三百余斤,犯者立死”。用立枷的犯人大都在一天内就送了命,若有不能短期即死的,监刑的校尉可把枷锉低三寸,这样,犯人就站不直,立不稳,跪不成,坐不住,只能弯曲着双腿,斜挂在那里,不一会儿就会力量用尽,气绝身亡。这种整人的歪门邪招,又何其毒也。所以,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卷十八“立枷”中说,万历时的士大夫们真是谈立枷而色变,认为它的凶残性超过大辟。
 
清代仍有枷刑,康熙八年(1669)规定被枷的犯人所戴的枷,重的七十斤,轻的六十斤,长三尺,宽二尺九寸,诏告内外行刑衙门都必须按照刑部制作的式样执行,不得违规、自行其是。各地官员大都能遵守规定,个别酷吏独出心裁,变换枷的花样,但只是个别,无伤大局。总的来看,清代的枷刑远未有明代枷刑的花样翻新和残酷,所以这里就不赘述了。
 
历史上的枷刑,主要是施用于男犯人,女犯人则用械。但有时对女犯人亦用枷。明代有一位女子因通奸致罪,被官府捉拿审问,她就是戴的枷。某郡守听说这位风流女子是位才女,识文断字会作诗词,令她以枷为题作一首词,并说若词作得好,就能获得赦免。女子即赋《黄莺儿》一首:“奴命木星临,霎时间上下分。松杉裁就为圆领,交颈怎生,画眉不成,眼睛儿盼不见弓鞋影。为多情,风流太守,特赠与佳人”。将这词释译如下:“木”是指枷,“木星”指枷灾,“奴命木星临”意为枷刑灾星的到来,是我命里注定的;“上下分”,指枷由两块木板组成,“霎时间上下分”意为霎时间我便被大枷锁定;“松杉裁就为圆领”意为把枷当成圆领;“交颈怎生”意为做不成交颈的美事;“画眉不成”意为描不成眉毛;“眼睛儿盼不见弓鞋影”意为眼睛连鞋也看不见;“为多情,风流太守,特赠与佳人”,意为因多情,太守吃醋,才给我戴这玩意儿。这位女人不愧是风流才女,她能把冷酷刑具的枷加以诗化、艺术化,描绘得如此形象、生动,同时表现出内心深处的坦然、温柔、风流、幽默。郡守赞赏女子才思机敏,没有判她的罪,而把她释放了。可见,有才气、有专长的人即使招了祸,碰到识货的主,也能得到宽恕,转危为安;但玩政治的社会油子,一旦败落,就是泥牛入海无消息了。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