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是朝鲜发明的吗

众所周知,活字印刷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由我国宋代的毕昇在雕版印刷普及的基础上发明的。但是有人却说活字印刷是朝鲜发明的,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从活字印刷的产生、传播过程来看看。据史料记载宋仁宗庆历年间,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在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前,只有摹印、拓印和雕版印刷,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不仅存放不便,有错字又不易更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简单灵活,又方便轻巧。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其方法。其制作程序为: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统一的单字,用火烧硬,使其成为胶泥活字,然后把它们分类放在木格里,一般常用字备用几个至几十个,以备排版之需。排版时,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一个个从备用的木格里拣出来,排进框内,排满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烤。等药剂稍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待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时,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纸,加上一定压力,就行了。印完后,再用火把药剂烤化,轻轻一抖,胶泥活字便从铁板上脱落下来,下次又可再用。
 
历史上,中朝两国的文化交流甚为悠久。到公元前二三世纪时,两国的交往已相当密切。7世纪时,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那时正值中国的唐朝。他们经常派学生到中国学习。这些学生回国时往往带走大批书籍,同时也学到不少先进的工艺技术。印刷术当然也不例外。因此,毕昇的活字印刷术产生之后,首先传到了朝鲜,称为“陶活字”。据朝鲜的文献记载,“活版之法始于沈括”,也就是说朝鲜的活字印刷来自中国毕昇的发明。朝鲜半岛先后应用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铁活字,还有后来创制的瓢活字印书。其中最有成就的是铜活字。大量铸造金属活字,是朝鲜印刷史上最突出的成绩。它们铸字的方法,可能受中国铸铜币、铜印和制作锡活字的影响,因为朝鲜铜活字采取的是雕木字模、作细沙反模,然后浇注铜液等基本方法,与中国铜币铜印铸造法,几乎是一样的。朝鲜半岛不但很早铸铜活字,也是较早采用铅印的国家。此外,在1688年,朝鲜人还铸成铁活字,铸造铁活字在技术上是比较困难的。由此可见,中国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半岛后,朝鲜人民在学习、吸收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尤其是在金属活字的应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人们可以从现存最早的铜活字印本《直指》中看到朝鲜半岛于14世纪时铜活字印刷水平之一斑,为印刷术的推广应用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但创新、发展与发明是两回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从活字制作,到拣字排版,到刷印、拆版和还字,有着一整套完整、科学的工艺方法。后来中国乃至朝鲜出现的泥、木、锡、铜、铅、铁等活字,除材质的不同外,工艺技术上与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并无实质性不同。拿木活字来说,毕昇于制作泥活字之前已试用过木活字,只是因木字遇水膨胀,故改木而用泥。此后不久木活字又被采用,这有西夏文木活字印刷的佛经实物为证。西夏木活字印刷与毕昇泥活字印刷除材质之外,工艺技术上无多大区别。故“发明”一词是不宜滥用的。后来印刷术又传到日本、越南、菲律宾。15世纪,活字板传到欧洲。公元1456年,德国的戈登堡用活字印《戈登堡圣经》,这是欧洲第一部活字印刷品,比中国的活字印刷晚400年。活字印刷术经过德国而迅速传到其他的十多个国家,促使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16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到非洲、美洲、俄国的莫斯科,19世纪传入大洋洲。从13~19世纪,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遍全世界。从上述活字印刷的产生、传播过程来看,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发明的,而非朝鲜发明的。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