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时头发可以作为定情信物?为什么把初婚夫妻称为“结发夫妻”?
古人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对头发看得很重,轻易是不能割剪的,因此,如果女子剪下青丝作为定情信物,可以表示对这段感情极为珍重,心意坚定。
头发跟爱情和婚姻的关系是很密切的。“结发夫妻”一词出自汉代苏武诗“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结发”是束发的意思。古代的成人礼上,男子要“加冠”,把头发盘成发髻,然后再戴上帽子;女子要“及笄”,将头发盘起来,再用“笄”(古代盘头发或别住帽子用的簪子)簪好。男女行过成人礼,意味着已经长大成人,可以结婚了,因此“结发”与成婚有了关系。《孔雀东南飞》里写道:“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这里的“结发”指的就是结婚。在上古时代,“结发”是一种婚俗礼仪,于是后来人们把初婚夫妻称为“结发夫妻”。
“结发”作为一种婚俗礼仪,具体是什么样的呢?女子许嫁之后用一种叫“缨”的丝绳来束发,表示已经许配。成婚时由新郎解下。唐代中后期,系缨脱缨的“结发”方式转变为“合髻”。“合髻”即两个新人同坐于床,男左女右,分别剪下自己的一缕头发,然后把这两缕头发绾结缠绕在一起并且交给新娘保存起来,表示结发同心、永不分离。直至明代,“合髻”这种婚仪仍然还存在。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