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汉语拼音,如何注音?
最初人们用比况法注音,也就是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为另外一个字注音,也就是古籍中经常使用的“读若”法,例如,“氓”读若“盲”。这种注音方法可以大致描绘一个字的发音,但不能告诉读者精确的读音,因为用来注音的那个字的读音,后人往往也不能准确地知道它本来的读音,特别是如果用来注音的那个字是个生僻字,是一般人不容易掌握的字,这样注了音等于没注。不过,有了这个方法总比没有好,它可以大致为我们描绘一个字的发音。
直音法就是以同音字来为一个字注音的方法。例如,东汉的高诱是这样为《淮南子》里“玉待礛诸而成器”的“礛”字注音的:“礛,音蓝。”与比况法注音相比,直音法注音又具体一步,但如果注音所用的字是个生僻字,还是不能解决读者的问题。所以,用直音法注音,如果选用常见字,它是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如果选用的不是常见字,注了还是等于没注。并且有的字还没有同音字,或者同音字少,也没有办法为之注音。
后来人们又发明了反切法注音。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拼音,这种方法被古人或称为“反”,或称为“翻”,或称为“切”。具体的办法是用上字的声母和下字的韵母与声调合成一个音。如“贡”字的读音是“古送切”,即用“古”的声母g和“送”字的韵母和声调7ng来合成“贡”的音g7ng。用反切法注的音较比况法和直音法注出的音要准确,但仍存在着缺点,读者如果不知道反切上下字的读音,仍然读不出音来。
到了近代,在汉语拼音方案出现之前,还出现过一种用注音字母为汉字注音的方法。现在《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上拼音后面括号里所标注的就是注音字母,如a(ㄚ),其中的“ㄚ”就是注音字母。汉语拼音方案出现后,注音字母法便不再被运用了。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