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学生拜师要给老师送“束脩”,老师回赠芹菜和葱,这是为什么?
在古代,学生拜师学艺有一套严格的礼仪规范。学生入学时,要行拜师礼。在拜师礼当中,学生初次与老师见面要行束脩(xiū)礼。束脩就是十条干肉。倘若老师收下束脩,便表示答应学生的请求。这个礼仪规范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他在《论语·述而》中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无论学生家里多么贫穷,只要送给他十条干肉,他便会收其为弟子,细心教导。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孔子对教育做出的巨大贡献,就把学生入学时送给老师的礼物和所交的学费统称为“束脩”。
后来,束脩礼随着时代的变迁演化为了“六礼束脩”。学生拜师前,要写一个恭敬的拜师帖,老师接收拜师帖后,选择一个良辰吉日举行拜师仪式。拜师当天,学生要穿上正式的礼服,先拜孔子圣像,再拜老师,然后恭敬地送上自己精心准备的六件礼物:干肉条,代指原来的束脩;芹菜,取谐音“勤”,寓意业精于勤;莲子,寓意老师苦心教育;红豆,祝福学生鸿运高照;枣子,期望学生早日高中状元;桂圆,代指老师功德圆满,学生学业有成。最后,老师要回赠学生礼物,通常是一把芹菜、一把葱。芹菜是老师希望学生勤勉好学,葱则是寓意学生聪慧清白,这些都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美好祝愿。有些地方在拜师之日,老师还会召集同门学生,共饮和气汤,希望同门之间和和气气。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