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将杂乱无序的毛、棉、麻、丝等纤维纺成线的?

最早的纺线工具是纺专,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许多遗址中都有发现。纺专由专盘和专杆组成。专盘是陶质或石质的圆块,专杆是插在专盘中间的一根直杆。工作时,麻和其他纤维的一端缠在专杆上,另一端垂下。人一手提杆,向左或向右旋转专盘,不断添加纤维,就可以纺出线来。这种纺织方法非常笨拙,出来的线也很粗糙。
 
后来,人们发明了手摇单锭纺车,纺车的木架和手柄为新增的设备,绳轮相当于专盘,锭子相当于专杆,等于把纺专机械化了。后来,在手摇纺车的基础上,人们又发明了脚踏纺车,与手摇纺车的工作原理一样,只不过它用脚踏取代手摇,将人的双手都解放出来,一个人也就可以同时操作多个锭子。
 
元代时,人们革新了纺车的驱动方式,用水能取代人力,这种纺车被称为“水转大纺车”。《农书》对水转大纺车有详细的记载:发动机是水轮,传动机构由传动锭子和传动纱框组成,分别用来完成加捻和卷绕纱条的工作,工作机与发动机之间的传动,则由导轮与皮弦完成。这种纺车结构复杂,效率极高,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所以成本很高,最终没有得到广泛运用。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