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时节的传统民俗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寒冷的冬天日渐来临。在这秋冬交替时节,各地的老百姓有怎样的民趣民乐呢?
吃柿子
霜降期间,南方很多地区都有吃柿子的习俗。泉州地区的俗语说:“霜降吃灯柿,不会流鼻涕。”据说霜降吃柿子,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这样冬天就比较不会容易感冒和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其实,真实的原因是: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
住在农村的人们到了霜降这个时候,就会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树,摘几个光鲜香甜的柿子吃。
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提到:“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人们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北京的菊花会多在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举行。菊花会上的菊花不仅品种多,而且多为珍品。有的散盆,有的数百盆四面堆积成塔,称作九花塔,红、黑、蓝、白、黄、橙、绿、紫,色彩缤纷。品种如金边大红、紫凤双迭、映日荷花、粉牡丹、墨虎须、秋水芙蓉等几百种以上。文人墨客从早到晚饮酒、赋诗、泼墨,直到掌灯时分才离去。此外,还有一种小规模的菊花会,是不用出家门的,主要是早些时候富贵人家举办。他们在霜降前采集百盆珍品菊花,架置广厦中,也搭菊花塔,菊花塔前摆上好酒好菜。先是全家人按长幼次序,鞠躬祭拜菊花神,然后饮酒赏菊。
祭祖
霜降期间,农历的十月初一在民间为传统的“祭祖节”,又称“十月朝”“冥阴节”“鬼节”等,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三大“鬼节”。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因此,祭祖节又叫“烧衣节”或“寒衣节”。
寒衣节这天晚上,为不让祖先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人们会在门外焚烧夹有棉花的五色(红、黄、蓝、白、黑)纸,并且把饺子倒在一个灰圈内,意思是天气冷了,给先人们送去御寒的衣物。寒衣节寄托着子孙对先人的怀念之情,也是亲人们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送芋鬼
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时节有“送芋鬼”的习俗。人们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人们用这样的方式来辟凶迎祥,以求生活幸福安康。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