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
本文所属分类:孔子思想
语出《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子曰:‘有教无类。’”孔子教育思想中“有教无类”的主张,历来为人所称道。孔子以前,学在官府。私人设立学校,开门招生,自古以至春秋,孔子是第一人。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篇第七》)他招收的学生,出身贫贱的居多,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篇第六》),可见家境之贫寒。仲弓,其父为“贱人”,家“无置锥之地”(《荀子·非十二子》)。子路是“卞之野人”,“尝食藜藿,负米百里之外”以事亲(《说苑·建平》);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庄子·杂篇·让王》。
这种情况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以致引起人们种种疑问。南郭惠子问子贡:“夫子之门,何其杂也?”意思是说,孔门弟子的成分怎么如此复杂。子贡也回答得很好,他说:“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荀子·法行》)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办教育确实是他“仁者爱人”思想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