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

语出《论语·先进篇第十一》:“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两个人,哪一个更优秀?子张是颛孙师,子夏是卜商,两人都是孔门高足。子贡便向孔子询问他们两人哪一个更优秀些。孔子说子张聪明过头了,子夏不及。子贡不大明白,以为孔子是在说子张胜过子夏,孔子告诉他“过犹不及”。这里所谓的“过”,不是“过错”的过,而是“过分”的过。过分了就难免偏差,而“不及”是有些人懒得用心,对一个问题,想“大概就是这样”,觉得“差不多了”就停下来,这就是“不及”的。不及是不够标准,过则超过了标准,两者都是偏差。孔子认为,超过了标准与不够标准,两样都是毛病。做人做事,稍有不慎,便会“过”或者“不及”。做得恰到好处,符合中庸之道,才是对的。太过疏远和太过亲密都不是最佳状态,也就是所谓“过犹不及”。为什么两个人很亲密却不是相处的最佳状态呢?孔子的学生曾子对这个问题进行过阐述,他说,与人过分亲昵就会相互轻视,过分庄重就没有亲切感,因此君子的亲昵到足以快乐交往的程度就行,君子的庄重到足以成礼的程度即可。孔夫子当时听到了这话,非常赞同地说:“小子们记住这句话,谁说曾参不知礼呢?”
 
有一个哲学寓言,名叫《豪猪的哲学》。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了尖利的刺,在寒冷的冬天相聚在一起取暖。但靠得太近了尖利的刺就彼此扎着身体;靠得太远了,又感觉不到暖和。经过多次磨合后才终于找到了一个最合适的距离。所以与人相处,也要学会豪猪的哲学,要有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