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器

语出《论语·为政篇第二》:“子曰:‘君子不器。’”所谓“君子不器”,是指君子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因为器具是一物一用,只限于一项功用。就好比舟行于水,车行于陆,各限其用。而“君子”不是器具,不会拘泥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境界,使自己成为某种特定的器具。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张居正说:“惟是君子的人,识见高明,涵养深邃,其体无所不具,故其用自无所不周,大之可以任经纶匡济之业,小之可以理钱谷甲兵之事,守常达变,无所不宜。”可见君子是通才,允文允武,无所不宜,并不成为某一个定型的人。所以孔子重视人的博学,注意不让人的才能和思想局限在某种“专业”的狭隘中,不像器具那样,虽然各有所用,却不能相通。
 
西方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旅行的人在烈日炎炎的夏日经过一个工地,三个人正在汗流浃背地搬砖。他去问第一个人说,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说:“我正在搬砖!”他又去问第二个人。这个人把手里的砖码齐,看了看说:“我在准备砌一堵墙。”后来他又去问第三个人。那个人把手里的砖放下,抬头骄傲地说:“我正在盖一座美轮美奂的教堂啊。”几年后,那个旅行的人再次经过这个地方,一打听,原来的三个人,那个以前说搬砖的人现在依旧在工地上搬砖石,第二个说自己在砌墙的人现在正在给人砌墙,而那第三个人现在却是当地鼎鼎有名的建筑师了。虽然当年三个人都是做着同样的事情,但第一个人无疑把自己当做搬砖的工具,只是机械搬砖。而第二个人亦是标准的职业者心态,知道自己在砌一堵墙,却不关心全局。这堵墙是整幢建筑的一个局部成品,他只把目光局限在这一堵墙上,自己的任务只是要把墙砌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器”的境界,作为一个器皿的存在他合格了,却没有更高的追求。第三个人却不把自己的视野局限在眼前正在做的搬砖工作上,他从眼前的每一块砖,每一滴汗,想到这是在通往一座圣殿和教堂。他不把自己局限为一个会移动搬砖的器具,而是博学多闻,学就多方知识,练就多方本领,所以取得的成就在三人中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