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本文所属分类:孔子思想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天”字有多种含义。
第一个含义,即自然界的天。例如,“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篇第十七》)孔子还说过:“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篇第八》)“天”字的这个意义是直至今天仍然常用的,与孔子思想的关系不大。
第二个含义,即义理之天,与今天人们常说的“天理”的意思相近。例如:“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篇第三》)这个意义上的“天”,先秦的各派思想家以及今人们也还常用,故此,也不能反映孔子思想的特色。
第三个含义,即主宰人事或命运的天。例如:“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篇第六》)又例如,“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论语·述而篇第七》)又例如,“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篇第十一》)根据第三个含义,似乎可以认为孔子相信天对人事或人的命运有一定的主宰作用。但是,从孔子思想的总体上看,在天的主宰作用与人事的作用两者之中,孔子更重视后者。他认为“人能弘道”(《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当他的弟子樊迟问他什么是“仁”时,他回答“爱人”,问什么是“知”(智)时,他回答“知人”。(《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孔子还有过“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为政在人”,“仁者人也”等论述。(均见《礼记·中庸篇第三十一》)考察孔子对于“礼”、“乐”,“君子”、“小人”等概念的论述,以及他的思想中政治、法律、等级、教育等各个方面,他肯定人事、人的作用的内容也大大多于涉及“天”的主宰作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