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魏录》:“琅琊王肃,仕南朝,好茗饮、莼羹。及还北地,又好羊肉、酪浆。人或问之:‘茗何如酪?’肃曰:‘茗不堪与酪为奴。’”
本段为《茶经》:七之事
【原文】
《后魏录》:“琅琊王肃,仕南朝,好茗饮、莼羹①。及还北地,又好羊肉、酪浆。人或问之:‘茗何如酪?’肃曰:‘茗不堪与酪为奴。’”
【注释】
①莼羹:用莼菜烹制的羹。
【翻译】
《后魏录》里记载:“琅琊王肃在南朝做官,爱好饮茶,喝莼羹。待返回到北方,又爱好吃羊肉,饮羊奶。有人问他:‘茶和奶相比,如何呀?’肃说:‘茶连给奶做奴仆的资格都没有。’”
【延伸阅读】
在动乱中的魏晋南北朝,因为南北饮食习惯的不同,确实出现了不少让人讶异的事。
《晋书·张翰传》中记载,张翰从鱼米之乡的江南到北方的洛阳做官,某日秋风飒飒,不禁想念家乡吴中的莼菜、鲈鱼,于是长叹:“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然后竟然辞官回家了。在张翰看来,名爵官宦远没有蒪羹、鲈鱼重要,他也算得上是因饮食之故辞官的第一人吧。《周书·陆通传》记载,陆通祖籍吴郡,东晋末年到北方,其父陆政,性至孝。陆通祖母一直保持着南方人爱吃鱼的习惯,但北方鱼比较少。陆政千方百计为母亲寻鱼。一天后宅有股泉水涌出,且泉中有鱼,陆政大喜过望。时人感于他的孝心,将此泉命名为孝鱼泉。
随着南北方不断的交融,到了北魏时期,贾思勰写《齐民要术》,就以北方人的身份,收集了很多南方羹汤的做法,诸如脍鱼蒪羹、醋菹鹅鸭羹、菰菌鱼羹等,也成了北方人的桌上佳肴。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