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凡将篇》:“鸟喙、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檗、蒌、苓草、芍药、桂、漏芦、蜚廉、萑菌、荈诧、白敛、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
本段为《茶经》:七之事
【原文】
司马相如《凡将篇》①:“鸟喙②、桔梗③、芫华④、款冬⑤、贝母⑥、木檗⑦、蒌⑧、苓草⑨、芍药⑩、桂⑪、漏芦⑫、蜚廉⑬、萑菌⑭、荈诧⑮、白敛⑯、白芷⑰、菖蒲⑱、芒消⑲、莞椒⑳、茱萸。”
【注释】
①《凡将篇》:汉代司马相如作的字书,已佚,此处引文为后人所辑。
②鸟喙:鸟嘴。
③桔梗:别名包袱花、铃铛花、僧帽花,桔梗科桔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和西伯利亚东部。根可入药,亦可腌制成咸菜。在朝鲜半岛及中国延边地区,桔梗是很有名的泡菜食材。
④芫华:落叶灌木。叶小椭圆形,花小色紫,可供观赏。
⑤款冬:为菊科植物款冬属的花蕾,性味辛温,具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嗽的作用。
⑥贝母: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贝母“家族”按产地和品种的不同,可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大类。
⑦木檗:即黄檗,黄柏,芸香料黄檗属落叶乔木,木材坚硬,茎可制黄色染料,树皮入药,简称“檗”。
⑧蒌:应为山蒌,胡椒科胡椒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等省,具有一定药用价值,常在地方菜肴中使用。
⑨苓草:茱苓草,为龙胆科植物秦岭龙胆的全草。有调经活血、清热明目、利小便的功效。
⑩芍药: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原产中国以及亚洲北部。被列为中国六大名花之一。芍药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更有相当重要的药用价值。
⑪桂:木犀科木犀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叶椭圆形,开白色或暗黄色小花,有特殊的香气,供观赏,亦可做香料。
⑫漏芦:别名野兰,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粗厚,有清热、解毒功效。
⑬蜚廉:亦作飞廉,是中国神话中的神兽,文献称飞廉是鸟身鹿头或者鸟头鹿身,秦人的先祖之一为飞廉,古代楚地以飞廉为风伯。
⑭萑菌:生长在河边沼泽的芦苇根部的白色真菌菇类,可以食用。
⑮荈诧:茶的老叶,即粗茶。
⑯白敛: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
⑰白芷:伞形科当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东北及华北等地,以根入药,有祛湿、活血、止痛等功效。
⑱菖蒲:也叫作白菖蒲、藏菖蒲。天南星科菖蒲属多年生草木。生于沼泽地、溪流或水田边。菖有香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端午节有把菖蒲叶和艾草捆在一起插于檐下的习俗。
⑲芒消:又名盆消、芒硝,晶体为短柱状,具有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之功效。
⑳莞椒:有人认为此即指花椒,芸香科花椒属植物。
【翻译】
汉司马相如《凡将篇》,其中药物类篇章中记载有:“鸟嘴、桔梗、芫花、款冬花、贝母、黄柏、山蒌、茱苓草、芍药、肉桂、漏芦、飞廉、萑菌、荈茶、白蔹、白芷、菖蒲、芒硝、花椒、茱萸。”
【延伸阅读】
唐宋以来历代诗文画作里,时常以饮茶为描述对象,但一般是热饮。其实苦茶、凉茶、百草茶等夏天具有解暑功效的“药茶”,在古代也非常流行。
已故旅美中医费子彬先生所研究的《凉茶廿五药方》中,对凉茶的种类和药效做了详细说明,比方:路兜勒(清热毒)、木患根(解热毒)、尖槟榔(消滞)、鬼羽箭(清热)、榕树须(清热)、粉葛根(发汗升阳)、苦梅根(生津止渴)、水翁花(清热)、布渣叶(消滞)、鸭脚皮(消食积、除脾热)、六神曲(消食)、白茶饼(清凉去瘴气)、老桑枝(消暑气、通经络)、土公英(解毒清热)、芒果核(去积气、除肺热、止咳)、白茅根(清血热)、土银花(解毒清热)、苦瓜干(清热)、淡竹叶(清心火)、土地橘(去火、清太阴经热)、生苍术(去湿、振脾胃)、薄荷叶(治皮肤疥疮)。还有一种简便的凉茶,名曰“菊花茶”。虽然它的味道不像苦茶或百草茶那样浓烈,但菊花茶能消暑散热。只要从茶行或中药铺买回干菊花,就可以用开水冲泡。干菊花分黄菊、白菊两种,一般认为黄菊较佳,最有名的是杭州所产,名曰“杭菊”。
《西湖老人繁胜录》里就提到南宋初年,杭州城里的大富人家在夏天里“散暑药、冰水”了。清人让廉在《春明岁时琐记》里也说:“伏日……有舍冰水者,或有煎苏叶、藿香、甘草等汤于市中舍之,谓之‘暑汤’。”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