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论篇》是说音乐的意义。音乐是指和礼仪相连的音乐。先秦各家学说都轻视音乐,庄子推崇天籁而轻视世间音乐,而孟子就只说古今音乐都有与民同乐的意义,至荀子才详细论述音乐的意义。荀子认为音乐是人内在之情的表现。音乐又有培养人和人之间彼此尊敬亲和情感的德性作用。礼乐又会使用到财物和乐器,可见音乐会贯通到器物。而各种乐器又分别象天地、日月、星辰、万物,可见音乐除了贯通于人情的表现外,也贯通到天地万物之中。音乐令一切贵贱上下亲疏远近的人都可以相和,所以也贯通各人伦类别。音乐可以令人民和谐齐心,士兵强劲,城池稳固,人民安居,成就人群的凝聚性,这是音乐的社会政治效用。可见荀子论礼乐,都是贯通于天地万物和人心,尽人伦,守礼制,通天地,是由人道至天道的极致表现。
音乐,就是快乐,所以是人的情感一定不能避免的。人不能没有快乐,快乐就一定会发出成为声音,表现成为动静动作。而做人之道,就在于声音、动静、性情、技艺的变化,都尽在音乐之中。所以人不能没有音乐,音乐不能没有表现。如果音乐表现出来的不是做人之道,国家就不能没有混乱。先圣王厌恶混乱,所以制订《雅》、《颂》的音乐来引导人,令这些乐声有足够的快乐而不放纵,先圣王又令乐曲的文词足够能让人辨别是非,而不会害怕恐惧,又令乐曲的抑扬顿挫、繁复简单、清脆圆润、节拍缓急,足以感动人的善心,又令邪恶污秽的习气无法接触。这是先圣王建立音乐的方向。但墨子却要反对音乐,又能怎样呢?
详细翻译
音乐在宗庙之中时,君臣上下一同听音乐,就没有不和谐恭敬的;家门之内,父子兄弟一同听音乐,就没有不和睦亲近的;乡里宗族之中,年长年少的人一同听音乐,就没有不和乐顺畅的。音乐,是审定一个主音,就可以决定其他和音,并列乐器而可以整理节奏,多种乐器合奏而可以成为文制。所以音乐足以率领统一的道,足以处理各种变化。这是先圣王建立音乐的方法,但墨子却要反对音乐,又能怎样呢?
详细翻译
音乐渗入人心很深,感化人也很快速,所以先圣王谨慎地为音乐做文饰。音乐中和平顺,人民就和睦而不放纵。音乐严肃庄重,人民就整齐而不混乱。人民和睦整齐,军队就强劲,城池就巩固,敌国就不敢触犯它了。这样,百姓就不会不安于居住的地方,而乐于在故乡,以及满足在上位的人。然后国家的名声就会光明,光辉就会大,四海的人民,没有不愿意以这个国家作为老师的。这就是成为王者的开始。音乐如果美丽妖媚而险恶,人民就放纵怠惰粗俗卑下。放纵怠惰就会有祸乱,粗俗卑下就会有争夺。有祸乱争夺,国家就会军队疲弱,城池被侵犯,敌国会伤害它。这样,百姓就不会安于居住的地方,不会乐于在故乡,不会满足上位的人。所以礼乐废除了,邪恶音乐兴起,就是国家被伤害削弱侮辱的根本。所以先圣王尊崇礼乐而轻视邪恶的音乐。先圣王序列官员,说:“整治法令,推究诗歌,禁止邪恶音乐,根据时势整理,令傲慢无礼粗鄙不正当的音乐,不敢扰乱正当的音乐,这是太师的工作。”
详细翻译
君子用钟鼓来引导人的志向,用琴瑟来悦乐人心;用盾牌斧头来舞动,用羽毛和牦牛尾旗装饰,用磬和箫管声音来跟随。所以君子的音乐,清明好像天,广大好像地,俯仰回旋好像四时变化。所以君子的音乐流行而志向清明,礼仪修养好,人的德行就做到了。君子的音乐令人耳聪目明,性情平和,可以移风易俗,令天下安宁,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所以说:音乐,就是快乐。君子的音乐在于得到做人之道,小人的音乐在于满足欲望。用君子做人之道制约欲望,就可以得到快乐而不致有祸乱。因为欲望而忘记做人之道,就是受迷惑而不快乐。所以音乐,就是引导人快乐的。金石丝竹乐器,就是引导人有德行的。君子的音乐流行,人民就向着正确方向了。所以,音乐是治理的重要资源,但墨子却要反对音乐。
详细翻译
况且音乐,有不可变的和谐;而礼制,有不可改的条理。音乐是要融合成为相同的,礼制是要分别出不同的。礼乐的纲要,都由人心管理。穷究本源,究极变化,这是音乐的感情可以做到的;彰显真诚,去除虚伪,是礼制的常道可以做到的。墨子却反对音乐,几乎要用刑罚对待。英明的圣王已死了,没有人来纠正。愚昧的人学习音乐,会危害自身,君子显明音乐的作用,是君子的德行。乱世中,厌恶善良德行,就是因为不听这些正面的主张。真是悲哀!竟然不可以成就音乐!学生要勉力学习,不受迷惑。
详细翻译
音乐的形象是这样的:鼓的声音大而华美,钟的声音中空而充实,磬的声音正直而有法度,竽、笙、箫、和、筦、籥的声音生起勇猛,埙、篪的声音如云气涌起的广大,瑟的声音平和善良,琴的声音温柔婉美,歌唱的声音高洁完备,舞蹈的意象兼容了天道的内容。鼓,是乐器的君主。所以鼓似天,钟似地,磬似水,竽、笙、箫、和、筦、籥似星辰日月,鼗、柷、拊、鞷、椌、楬似万物。怎样知道舞蹈的意象?答:眼睛看不见自己,耳朵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但处理俯下仰起,屈曲伸直,前进后退,迟缓快速,无不正直而有法度,尽身体筋骨的力量,符合钟鼓,迁就节奏,而没有违反,众多舞蹈的人集中精神谨慎忠诚地跳舞。
详细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