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原文】
 
借①人物,及②时③还④。后⑤有急⑥,借不难。
 
【注释】
 
①借:本义指假借,后泛指暂时借用他人的物品,这里指借用。
②及:原指追赶上,后引申为达到、和等释义,此处指及早、及时。
③时:泛指时节、时令、时机,这里指时间。
④还:表示返回、复原等义,此处指归还。
⑤后:本义指迟到,这里表示时间较晚的意思,即往后、以后。
⑥急:原指狭窄,后引申为迅速、眼中、气恼等义,此处是情况焦急、急难的意思。
 
【白话翻译】
 
借用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这样以后碰上急难的事情的时候,再去相借就不难了。
 
【解释】
 
弟子规》强调做人要有诚信,“信”也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人无信不立”,意思是说一个人没有信用,就站不住脚,这充分表明了诚信对于人的重要性。
 
《弟子规》从借东西、还东西这样一件小事出发,由浅入深地阐述诚信的重要性。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无疑与弟子规的这句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实,诚信的价值也正在于此,如果一个人能够坚守诚信,当他遇见急难的情况时,就能以自己的诚信作为抵押,获得他人的帮助。
 
在当代社会,诚信甚至已经成为衡量个人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诚信是一个志在成功的人必备的重要品质。
 
【解读】
 
守信多助,失信寡助
 
礼记·学记》中说:大信不约,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诚信是不需要条文约定的,这个人本身已经足够令别人信任。就像秦朝时期的季布一样,他是个非常注重诚信的人,很受人信任。人们说,得到百两黄金,也比不上得到季布的一句承诺。季布诚信的价值可见一斑。
 
历史上守信多助的故事有很多,比较有名的守信多助的故事来自于元末明初的文学大家宋濂。宋濂小时候特别爱学习,但是因为家中十分贫困,他没法买书,以致无书可读。于是宋濂想了一个办法,他每次都会去那些藏书大家和名家手上借书,借来以后,都自己用笔抄录下来,等到了规定的时间再按时奉还。
 
哪怕是在寒冬腊月,砚台都结了冰,坚固冷硬得难以磨开墨水,手指被冻得弯曲且难以伸直,宋濂都始终坚持抄书,从不因天气恶劣而懈怠。每把一本书抄完,宋濂都会一路跑着去把书送还给借书给自己的人家,从来没有超过别人给他设定的时限。
 
后来,人们在借书给宋濂的时候,都会主动不跟他规定时限,因为在他们心里宋濂是一个讲究诚信的人。宋濂的诚信品质也让他在自己日后为人做官的道路上走得一路顺畅。
 
儒家体系中关于诚信的典故也不少,曾子杀猪就是其中一例。据说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曾子的儿子哭闹着要跟随妈妈一起去,为了能让儿子停止哭闹,并打消去集市的念头,曾子的妻子便对她的儿子说:“你快回家去吧,等我回来,我就为你杀猪,给你做好吃的猪肉。”曾子的儿子听了这话,便答应了***妈,停止哭闹,也不再要求跟去集市。
 
等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后,曾子便打算把猪给杀了,他的妻子立即制止他说:“我那只不过是跟儿子开玩笑罢了,没必要真的把猪给杀掉。”但曾子说:“孩子并不是用来开玩笑的,孩子最初没有自己的意识和想法,一切都不过是跟着父母学罢了,他的所有言行都会受到父母的影响,你今天若是欺骗了他,那你便是教他欺骗呀!母亲欺骗儿子,那儿子也将不再信任他的母亲。这样教育孩子是不对的。”
 
于是,曾子把猪杀了,让自己的儿子吃上了猪肉。孩子的一言一行,都跟父母息息相关,因此,言传身教十分重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讲诚信,那孩子必然也会在不知不觉间养成诚信的品质。
 
历史上失信寡助的例子也有不少,“烽火戏诸侯”中的周幽王就是因为将诚信当作儿戏,最终导致了亡国的悲剧。此外,刘伯温所著的《郁离子》中也记载了一个失信丧生故事。
 
故事说的是一个商人在过河的时候,所坐的船沉了,他为了活命,便大声呼喊,说自己是大富翁,如果有人救他,他就给那个人一百两银子。于是当时在岸上的人纷纷跳下去救他。等把这个富商救上来以后,他却只给了救他的那个人十两银子,那个人追问富商为什么只给他十两。那个富商说,得到十两,就应该心存感激了,为什么还要贪图更多?富商坚决不给他剩余的银子,最终也只能不了了之。
 
巧的是,后来富商又一次经过这条河,他的船又沉了,于是他同样大声呼救,说谁要是救了他,他就给那人一百两银子。而那个时候,之前救他的那个人也正在岸上,他听到富商的这话,就劝其他人不要相信,因为富商是个不守诚信的人。后来,这个富商最终因为没有人去救而被淹死了。可见,有的时候失信于人不仅会失去别人的帮助,甚至可能丢掉性命。
 
因此,做人应有诚信,做人贵在诚信。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