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本句出自弟子规 : 第四章 谨
【原文】
执①虚②器③,如④执盈⑤。入虚室⑥,如有人。
【注释】
①执:本义指捉拿住,后引申为秉持、操作、取得、判断等释义,此处指拿着。
②虚:原指空旷,后引申为虚伪、心虚、谦虚等词义,这里用作形容词,表示空的。
③器:本指器具,有器量、器重、器官等词义,此处表示器皿。
④如:多用来表示相似,有前往、怎么、或者、比得上等释义,这里指好像。
⑤盈:本义指容器充满的样子,后引申为增长、超过等义,此处指充满。
⑥室:原指内室,后泛指住所,也有房间、妻室等词义,这里指内室、居所。
【白话翻译】
拿着空空的器皿,要像拿着装满东西的器皿那样慎重小心。进入空房间,也要像主人在家一样庄重有礼。
【解释】
《弟子规》要求我们不管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下独处,都应该谨言慎行,恪守礼节,它指出这才是君子应有的气度。
事实上,这一点对当代社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如今很多人在人前会礼貌周到、体贴勤快,但在人后却懒于管理自己,这显然不符合儒家思想的主张。儒家学派认为,无论当不当着他人的面,我们都应该言行一致,知情达理。
当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考虑,所以其实也不是要求做到每时每刻都处于神经紧绷的战斗状态,而是试着去学会让优秀成为我们的习惯,那样的话,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是我们自己最好的状态。
【解读】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中庸》中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句话号召我们不要以为没人看见,便私下里为所欲为,而是应该前后一致地让知礼守礼变成我们常态化的行为。
古代就有不少知礼守礼的贤德人士,他们哪怕在私下里也会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恪守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人生底线。
杨震是东汉时的名士,人称“关西孔子”。他做官后,十分清廉,从不收受别人的贿赂。
有一次,杨震经过山东的时候,他的学生王密知道了,当时王密正在山东担任县令。晚上,王密带着十斤黄金来送与杨震,杨震坚定地拒绝了。王密大惑不解,说:“老师你放心吧,我趁着夜色来的,没有人看到,也不会有人知道的。”杨震连连摆手,道:“怎么会没有人知道呢?至少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王密听后羞惭不已,最终打消了送礼的念头。
后来,这件事被传扬出去,人人都称赞杨震的品格。可见,独处时是最考验人品性的。假如因为不在人前就不对自己严格要求,甚至做出表里不一的事来,那显然不是坦荡如一的君子,而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小人了。
历史上还有一个恪守礼节近乎死板的人叫蘧伯玉,他是春秋时期卫国有名的贤臣,为人十分正派,深得卫灵公的信赖。有一天晚上,他乘马车经过王宫门口。按照当时的礼节,臣子乘车经过王宫门口时应该下车敬礼示意后再离开。到了晚上宫门已经关闭,又没有人看见,臣子不行礼也是可以的,但蘧伯玉认为既然定了这个礼节,就不管是什么时间,有没有人看见,自己都应该遵守。所以,他到了宫门口以后,就停车下来,恭恭敬敬地向王宫行礼表达敬意,然后再上车继续前行。
还有,晏殊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五岁就能作诗,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江南安抚张知白听说晏殊的事迹,极力推荐他进京赶考。次年,十四岁的晏殊赴京应考,脱颖而出。
后来,晏殊又参加了殿试。事情十分凑巧,殿试考试题目是晏殊曾经做过的。因此,晏殊禀告皇帝,请求更换试题。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晏殊当官后,每天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皇帝称赞他能够抵御诱惑,安心读书。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加。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晏殊实话实说,不但没有得罪皇帝,反而得到皇帝的重用。不久,他就当上了宰相,成为国家的栋梁。显然,这些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他的磊落坦荡。
所以说,庄重大方于人前是素质,不欺暗室于人后是修养。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