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孝治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飨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解读】
这一章是孔子为我们陈述明王如何以孝治理天下。用孝道来治理天下,能感得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国泰民安,世界和谐,天下大治。
【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1),不敢遗小国之臣(2),而况于公、侯、伯、子、男(3)乎?故得万国(4)之欢心,以事其先王(5)。治国者(6),不敢侮(7)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8)?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9)。治家者(10),不敢失(11)于臣妾,而况于妻子(12)乎?故得人之欢心(13),以事其亲(14)。夫然(15),故生则亲安之(16),祭则鬼飨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17)(18)云:‘有觉德行(19),四国顺之(20)。’”
【译文】
孔子说:“从前圣明的君王以孝道治理天下,对于小国派来的使臣,都不敢失礼轻视,何况对自己分封的公、侯、伯、子、男呢?所以能得到各国诸侯的欢心,纷纷来助祭天子的祖先。治理封地的诸侯,连卑微的鳏夫寡妇也不敢欺侮,何况是知礼仪的百姓呢?因此能得到百姓的欢心,来恭敬助祭诸侯的祖先。治理家族的卿大夫,对臣仆婢妾都不敢失礼,更何况对其妻子、儿女呢?所以得到众人的欢心,使他们乐意侍奉卿大夫的父母。这样,才会让父母在世的时候,过着安乐的生活,死后成为鬼神,也能够安享子孙的祭祀。因此使天下祥和太平,灾害与祸乱都不会发生。所以圣明的君王以孝道治理天下,就会有这样的效果。《诗经》上说:‘天子有伟大的德行,四方的国家都来归顺他。’”
【注释】
(1)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昔,过去、古代。明王,英明圣睿的天子,即首章所说的先王。
(2)不敢遗小国之臣:遗,遗弃、遗忘、不放在心上。小国之臣,指小诸侯国之君派到王朝来聘问天子的臣僚。
(3)而况于公、侯、伯、子、男:而况,何况。公侯伯子男,惯指周之五爵位。
(4)万国:万,很多、无数。国,诸侯国。
(5)以事其先王:指各诸侯国前来王朝助祭天子之先王的宗庙。
(6)治国者:治理国家的君主,即诸侯。
(7)侮:轻视,凌辱、怠慢。
(8)而况于士民乎:士民,士人和庶民。此处士人指庶民中有知识者,非有职之士。
(9)以事其先君:指百姓都主动恭敬地献物给诸侯以协助祭祀诸侯先君。
(10)治家者:据唐玄宗注,指受禄养亲的卿大夫。
(11)失:失礼,指所言所行不合礼仪,或不知其人心意。
(12)妻子:妻子和儿子。
(13)故得人之欢心:人,指全家自妻、子至奴、婢等人。
(14)以事其亲:指奉养父母老人。
(15)夫然:夫,发语词。然,如此、这样。指天子、诸侯、卿大夫各自能以孝道治理天下、治理列国、治理家族。
(16)故生则亲安之:生,指父母健在。亲,父母。安,舒适安乐。
(17)飨:通“享”。指鬼神享用祭品。
(18)诗:此处指《诗经·大雅·抑》。据说,这是卫武公讽刺周厉王并用以自警的诗。
(19)有觉德行:觉,大。德行,崇高的道德行为。意为天子果真有崇高的道德和孝义的行为。
(20)四国顺之:顺,通“训”,化的意思。此四国指天下各地。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