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性能

将药物多种性质及其治疗作用概括为性、味、归经、升降浮沉及有毒与无毒等方面,统称为中药的性能,简称药性。中药性能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性(四性——寒、热、温、凉)、味(五味——酸、苦、甘、辛、咸)、升降浮沉、归经、有毒与无毒等。此外,还有药物本身固有的性质,如质轻、质重、质润、质燥、气味芳香等,也是药物性能理论的一部分。
 
“寒凉”药,就是能够减轻或消除热性病症的药物,其药性属于寒性或是凉性。但寒与凉有程度上的差别。寒凉药物能抑阳助阴,一般说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滋阴等的作用。
 
“温热”药,就是能够减轻或消除寒性病症的药物,其药性属于温性或是热性。但温与热有程度上的区别。温热药物能抑阴助阳,一般具有散寒、温里、助阳的作用。
 
中药性能五味的“味”就是指药物的味道,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此外,还有淡味、涩味。前人认为淡为甘之余味,有“淡附于甘”之说;涩味作用与酸味作用相类似,而把涩味附于酸。传统称五味,实际上有七味。五味既代表了药物本质的味,又包含了药物作用的味。
 
“升浮”药具有上行、向外的趋向,分别具有升阳、发表、散寒、催吐、透疹等作用;“沉降”药有下行、向里的趋向,分别具有潜阳、收敛、清热、泻下、渗利、降逆、安神等作用。医生在临床上应该正确掌握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针对病因与病势正确选药,使药物作用直达病所或逆转病势,或因势利导,恢复人体升降出入的正常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归经”是药物性能的重要标志,是指某种药物对某些脏腑及其经络的病变起着主要的或特殊的治疗作用。说明了药物作用的所在,表明了用药治病的适应范围,体现了药物对机体各部位病变的选择性作用。归经学说对临床的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根据疾病不同表现,通过辨证诊断出病变所在脏腑经络的部位,按照归经来选择针对性强的药物治疗;二是对功效相似的药物便于区别应用;三是通过药物归经的主次,可以帮助识别药物作用的重点。又以归经为线索,可以探索某些药物的潜在功能。
 
药物性能的认识和论定,是我国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以及治疗法则为理论基础,以实践经验为依据,将对为数众多的药物各种特性及医疗作用的了解与认识,不断深化,加以概括和总结出来的。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