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纸张的年代,古人把画绘在哪里?
众所周知,中国的造纸术一直到东汉才得以成熟,而中国的绘画艺术却远远早于造纸术的发明。从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彩绘陶器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具有艺术价值的绘画,这说明几千年前原始时代的古人们已经对绘画艺术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此外,从古代墓葬出土的漆器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多姿多彩的漆画。这种漆画大多是在红底或黑底的器具上施加彩绘,所表现的内容多与神话故事有关。到了汉代,墓葬中的石壁以及木器上也出现了很多表现世俗生活的绘画。
到了先秦两汉时期,出现了最接近于现在在纸上作画的绘画形式——帛画,即在布帛上作画。它的起源很早,但由于布帛易腐烂,所以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主要是少数出土于墓葬的帛画。这些帛画多和楚地的神话相关,比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T形帛画,就分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地下部分表现的是一名男子脚踩鳌鱼手托大地的场景;人间部分所占比重较小,描绘的是贵族妇女出行的场景;天上部分最为宽阔,有各种神话故事中的形象,如应龙、金乌、玉兔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瑰奇神秘的世界,意在表达一种“招魂”的祈祷。
帛画到了东汉之后就逐渐消亡了,其原因不一定和造纸术的发明成熟相关,可能主要是由于文化的变迁。当整个社会文化中的神话色彩逐渐淡去之后,墓葬中的帛画就相当少见了。而在之后的中国绘画中,题材的变化、技法的变化与材质的变化往往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晋唐时代的人物画、宋代的山水画大多是画在绢上的,工笔的技法是绘画的主流;而明清之后的写意画、花鸟画则多以纸为材质。因此我们在欣赏一幅中国画时,不妨多关注一下绘画的材质与技法、主题之间的关联。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