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临摹前人的书法想出了什么高招?
古人想出了拓(tà)印的方法:将略带湿润的纸贴在书法碑刻的碑面上,因为纸被弄湿之后具有一定的伸缩度,能够与碑面凹下去的笔画贴在一起,所以在用墨进行捶拓时,碑上的大部分纸面都会变成黑色,而凹嵌在字迹笔画中的纸面则仍然保持白色,这样一来,以黑底白字的方式就可最大程度地保持石碑上字迹的原样。尤其是对于汉代的隶书碑刻来说,因为这些石碑上的文字都是用红笔直接书写在碑面上的(这就是所谓的“书丹”),所以这种拓印方法能够较好地保存书写者下笔时的状态。
但是,对于后世很多学习书法的人来说,他们更喜欢的是王羲之、王献之等著名书法家笔下的行草书,而行草书一般是不会刻在石碑上的,书法家也不会为了让后人学习自己的书法而直接将文字写在石碑上。因此到了五代北宋时,就出现了“刻帖”,即先用透明的纸蒙在墨迹上,勾勒出墨迹的轮廓,再把勾勒出的轮廓摹刻到木版或石版上,并按照拓碑的方式复制出黑底白字的字帖。这就为后人学习前人书法提供了方便。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