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对于姓和氏的制度
周代立国之后,分封了很多诸侯,逐渐衍生出了很多姓氏,进入中国姓氏发展的繁荣期。春秋时期,可以考证的有姬、姒、子、风、嬴、己、任、祁、芈、曹、妘、董、姜、偃、归、曼、熊、隗、漆、允等22姓。周代将封建宗法和姓氏相结合,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姓氏制度。
周代规定,任何人自从生下来起,他的姓都是固定的,但贵族却可以有氏,以区别尊卑。周天子的嫡长子是继承王位者,称为太子,其余的儿子统称王子,王子的儿子称王孙,王子和王孙统称王族子弟。诸侯的儿子除了太子外均称公子,公子的儿子称公孙,公子和公孙统称公族子弟。王族和公族有权力封国为氏,而公孙的子孙则不是公族的一部分,他们或者用祖父的名或字为氏,或者用其他方式为氏,如官名、居地、技艺,等等。虽然周代贵族有姓,但男子只称氏而不称姓,只有女子才称姓。女子在结婚前后、生前死后可能有很多互不相同的称呼,但是姓是必须的。未婚女子如齐姜,齐为国名,姜为姓。而如果嫁给鲁国国君后,就可以称为“鲁姜”。已婚女子一方面属于父方,一方面属于夫方,所以在氏上可以同时称两方面的。不过就血缘关系来说属于父方,所以只能称父方的姓。女子的称呼姓氏的方式,有单称姓、氏+姓、字+姓、名+姓、谥+姓等。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