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的翻译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别号冷红生,晚年称蠡叟、补柳翁、践卓翁、长安卖画翁。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年轻时博览群书,能诗文、善绘画,有狂生之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北京五城中学任中国文学教员,由于所作的古文受到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推重而任北京大学讲师。辛亥革命后入北洋军人徐树铮所办的正志学校教学,后在北京以译书售稿和卖画为生。
 
林纾翻译小说始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与精通法文的王寿昌合译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这是第一部进入中国的西洋小说,一时间风行全国,备受赞扬。紧接着林纾受商务印书馆的邀请专译欧美小说,在近30年的翻译生涯中,他先后共译作品180余种,介绍过美、英、法、德、俄、希腊、日本、比利时、瑞士、挪威、西班牙等国的作品。林纾翻译最多的是英国哈葛德的作品,有《迦因小传》、《鬼山狼侠传》等20种;其次是英国柯南道尔的作品,有《歇洛克奇案开场》等7种。他翻译的世界名著有俄国托尔斯泰的《现身说法》等6种,法国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等5种,大仲马《玉楼花劫》等2种,英国狄更斯的《贼史》等5种,莎士比亚的《恺撒遗事》等4种,司各特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等3种,美国欧文的《拊掌录》等3种。此外,还有希腊伊索的《伊索寓言》,挪威易卜生的《梅孽》,瑞士威斯的《颤巢记》,西班牙塞万提斯的《魔侠传》,英国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菲尔丁的《洞冥记》、斯威夫特的《海外轩渠路》、斯蒂文森的《新天方夜谭》、里德的《吟边燕语》、安东尼·霍普的《西奴林娜小传》,美国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法国巴尔扎克的《哀吹录》、雨果的《双雄义死录》,日本德富健次郎的《不如归》等译著。
 
林纾其实并不懂外文,全靠笔录别人的口译,因而也产生了一些疵误,如把名著改编或删节的儿童读物当做名著原作,把莎士比亚和易卜生的剧本译成小说,把易卜生的国籍误记成德国等。尽管如此,林纾仍然翻译了40余部世界名著,这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他译书的速度极快,而且记录精确,经常是口述者还没讲完,他就已经心领神会地记录在纸上了,这一点连他自己也引以为豪。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译笔一般轻快明朗,有独到的特色和成功之处,如译作《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很好地保有原文的情调,人物也很传神。
 
林纾是古文家,喜欢用古文义法来讲自己译的小说。他赞美狄更斯“扫荡名士美人之局,专为下等社会写照”,善于“刻画市井卑污龌龊之事”,善叙“家常平淡之事”(《孝女耐儿传自序》)。他又拿《史记》、《红楼梦》与狄更斯的作品作对比,为读者打开了眼界。他在《不如归序》里,称德富健次郎“夹叙甲午战事甚详。余译既,若不胜有冤抑之情,必欲附此一伸”。又说:“纾年已老,报国无日,故日为叫旦之鸡,冀吾同胞警醒。”这说明他翻译小说,不光要把外国小说及其艺术技巧介绍到中国来,更要通过翻译作品把他的爱国热忱传达给读者,使读者受到感染。他凭借自己的文学素养来弥补原作的某些不足,使得一些译作在某些方面超出了原作的水平。他借助他人口译翻译的小说,其中的成功译作至今还具有生命力。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