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
十三经即汇集儒家经典之丛书。主要有《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13部书。经,为书籍之通称,先秦时已有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汉时《乐》经亡佚,其余五部立于学官,定为五经,成为集中体现官方统治思想的经典。此后经之义始被理解为人们所当遵循之恒久不易的法则。唐以《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与《诗》《书》《易》为九经,至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经,又增益《孝经》《论语》《尔雅》,共为十二经。宋代又列《孟子》于经部,始成十三经,凡647500余字。清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经文于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从此,“十三经”之称及其在儒学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儒家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最高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不依从儒家经典。儒家经典施于社会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今天则仍为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不可缺少之宝贵文献。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