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中考和高考等升学考试,古代也有这样的考试吗?

科举在不同的时代,考试程序不一样。在唐代,科举分作两级考试;在宋代,科举分作三级考试;明清科举分作四级考试。
 
以明清科举考试为例,科举考试的第一级是童试。明清时期,在地方府、州、县分别设立学校,能进入其中上学的人,就是通常所说的秀才。取得府、州、县学学生资格的考试为“童试”。童试又称为小考或小试,俗称为考秀才。童试三年二考,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县试、府试和院试。县试由当地的知县主持,考试日期多在农历的二月。县试有考四场也有考五场的。县试考试过关的学生才能参加府试。府试由各府的知府主持,府试考中的学生,才能参加院试。院试由各省的学政主持,分为“岁试”和“科试”两种,每年由学政主持考试一次,叫作“岁试”,其作用是督促学生们学习。在大比之年的前一年,由学政主持举行“科试”,考试成绩前几名的人,其中较大的省份约为前十名,中、小省份约为前五名,才准予他们参加次年在省城举行的乡试。
 
乡试是科举的第二级考试。参加乡试的除了秀才之外,还有贡生和监生。贡生是指那些从地方学校升到中央国子监去读书的学生。监生就是国子监的学生。明清时期的乡试分三场,每场考三天。乡试考试被录取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举人可于第二年进京参加朝廷举行的会试。举人名额各省不等,按一省人口、物产、财赋等确定,大省有百余名,中、小省七八十名或四五十名。
 
会试是科举的第三级考试,由朝廷礼部主持。会试共考三场,每场考三天。会试考中者称“贡士”或“中式进士”,第一名称“会元”。会试考中的名额并无定额,每科从百余名到二三百名不等。考中贡士后方可参加接下来的殿试。
 
殿试是科举的最后一级考试。贡士均要参加殿试,考试后根据成绩重新排列名次,不会有人落榜。殿试只考一天。殿试成绩分为三甲,也就是三等。一甲有三人,称为进士及第;二甲有若干人,称为进士出身;三甲又有若干人,称为同进士出身。其中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合称三鼎甲。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