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人们就喝“羹”,“羹”是一种什么食物?

在先秦时期,羹(gēng)就出现了,它主要是用肉或者菜煮成的浓汤。汉代的《说文解字》说五种味道调和的是羹,因此做羹的时候,要加上梅、盐、酱、醋等各种调料来炖煮。从周朝到汉朝,羹都是主食,吃饭时,羹总是摆在最靠近食者的地方。
 
羹的种类很多,如肉羹就可以分为牛羹、羊羹、兔羹、雉羹、鱼羹等。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从西域带回了胡羹。这种羹是以羊骨、羊肉为主料加水煮成,再用葱头、香菜、石榴汁调味,胡羹已经很像今天的羊肉汤了。
 
在先秦时,只有贵族才能经常吃肉,因此,对于一般穷苦百姓或落难者而言,做羹只能放素菜。藜(lí)羹就是一种用藜菜做的素羹饭,《吕氏春秋》记载,孔子和弟子们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遇到了困难,连续七天都没吃上米饭,连藜菜做的羹都没有,可见这时候有多窘迫了。孔子后来被尊奉为“圣人”,他的这次经历也被后人效仿,有些文人的诗文里常出现“藜羹”,以此标榜自己的清高雅洁。
 
真正贵族喝的羹是很讲究的,比如唐代冯贽的《云仙杂记》记载,唐代著名宰相李德裕“奢侈,每食一杯羹,其费约钱三万”,意思是李德裕很奢侈,他一次吃的羹价值就要差不多三万钱。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