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三大部落

人类的进化是从原始族群逐渐发展成氏族组织,然后出现部落以及部落的联盟,直至成立部族,然后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进一步形成,才出现了民族。据我国古代传说,四五千年以前,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曾居住着许多部落和部落联盟。这些部落大致可分为华夏、东夷和三苗三大集团。其中华夏部落居于黄河上游,东夷部落居于黄河下游,三苗部落则居住在长江中游。各部落间各自生活在自己的地域,和平共处,但也有冲突并因此不断发生战争。
 
华夏
 
华夏是远古三大部落中最重要的集团,发源于今陕西省的黄土高原上,在有史以前就已顺着黄河两岸散布于中国北方及中部的部分地区了。最早“华”和“夏”没有连用,“华”含“荣”的意思,《说文解字》曰:“木谓之华,草谓之荣。”“夏”指“人类”或“大”的意思,《说文解字》曰:“夏为中国之人。”在古代,“华夏”、“诸夏”、“华”、“夏”等常混用,虽也用于地名,但更多用于族名。
 
作为远古三大部落中最重要的集团,“华夏”成为国家和地名的称谓。此部落中又有炎帝和黄帝两大亚族。相传黄帝与炎帝同出于少典氏和有蟜氏,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炎帝氏族发祥于今陕西境内渭水上游一带,其中炎帝一支族名共工氏。黄帝氏族发祥于陕西北部。两个氏族世代有婚姻关系,并结成部落联盟,由黄河流域向南方发展,并与羌人、夷人、戎人、苗人、狄人等融合,奠定了华夏族基础。并经历了夏、商、周等历代,与更多的古代民族融合形成了华夏民族。
 
东夷
 
在华夏民族起源的时代,与炎黄部落联盟并居黄河流域的部落是东夷。对于东夷,《礼记·王制》有:“东方曰夷。”《说文解字》为:“夷,东方之人也。”在远古传说时代,东夷环渤海而居,直至江淮。传说舜出于东夷,商的远古祖先也是东夷。东夷集团的组成比较复杂。较早的氏族有大皞、少皞、蚩尤。这一集团所居地域,北自山东北部,全盛时达到山东北部全境。西至河南的极南部,南至安徽的中部,东至海。先秦时期则指居住于今山东半岛和淮河中下游的莱夷、徐夷、淮夷等。夏、商、周时代,东方有“九夷”之称,是许多东方族类相近的氏族部落的统称。秦汉以后,东夷指我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以及日本国等地的族国。总体而言,古代传说中的东夷,居住地域辽阔,约相当于今天的山东、江苏、安徽及河南中部以东广大地区。并较早与黄、炎部落联盟融合,成为华夏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苗
 
三苗是远古时代中国南方诸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泛称。在古代文献记载中,尧、舜、禹时代多称此部落为“苗”、“三苗”、“有苗”,至周代以后,又称为“蛮”、“南蛮”。三苗主要分布于洞庭湖(今湖南北部)和彭蠡湖(今江西鄱阳湖)之间,即长江中游以南一带。三苗集团与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相比,相对较为落后。三苗集团的组成更为复杂,其最有名的氏族是三苗,伏羲与女娲也属于这一集团。以鹳鸟为图腾的兜也属于该集团。与三苗集团关系密切的是祝融氏族。祝融氏族不属于该集团,但后来迁到了南方“苗蛮”地区,并且其后人成为三苗集团的首领,他个人的名字也成了南方氏族的象征。《书经·舜典》中“分北三苗”反映出尧、舜、禹时代与三苗氏族发生了剧烈的冲突。尧时,三苗作乱,尧发兵征讨,战于丹水(今丹江),打败三苗。后因其多次作乱,故被尧将一部分人迁到西北三危山,首领兜则被流放到崇山。舜时,三苗不战而屈。禹时,三苗与禹大战70天,苗大败,并从此衰落下去。当禹的夏部落联盟进入奴隶社会时,三苗已有“君子”、“小人”之分,出现阶级分化。三苗集团在后来向民族化发展的过程中,某些氏族、部落成为后来华夏民族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被有关专家认为与今天苗瑶族有渊源关系。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