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北部的呼玛、逊克、爱辉、嘉荫等县。
鄂伦春族聚居地区
鄂伦春族世代生活的大小兴安岭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西为大兴安岭,北为伊勒呼里山,东为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平均宽200~300千米,西麓山体浑圆,呈高原状,逐渐过渡到呼伦贝尔高原,东麓陡峭,急剧过渡到松嫩平原,这里的河流都湍急,由西向东南流汇嫩江。北部伊勒呼里山宽阔的冲积盆地遍布于峡谷之间,土地肥沃,宜农宜牧。
鄂伦春族民居
鄂伦春族独特风格的房屋建筑有“仙人柱”和“奥伦”。
“仙人柱”又写作“斜仁柱”“歇人柱”等。“仙人柱”是鄂伦春语,意为“木杆屋子”,俗称“撮罗子”,是鄂伦春族定居以前居住的房屋。它是一种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长的木杆和兽皮或桦树皮搭盖而成的很简陋的圆锥形房屋。仙人柱的搭建十分简单,先用几根顶端带枝杈、能够相互咬合的木杆支成一个倾斜度约60度的圆锥形架子,然后将其他木杆均匀地搭在这几根主架之间,使之形成一个伞状的骨架,上面再覆盖上狍皮或桦树皮,夏可防雨,冬能御寒的“仙人柱”就算建成了。“仙人柱”多搭建在山坡的背风向阳处,而夏天则多搭在地势较高、通风凉爽的地方。“仙人柱”既不用钉子,也不用绳,而是利用木杆本身的枝杈交叉而成。
鄂伦春族服饰
在长期的游猎生活中,鄂伦春人独具匠心,创造了极富民族特色的狍皮服饰文化。狍皮不仅经久耐磨,而且防寒性能极好。不同季节的狍皮,可以制作各种不同的衣着。如秋冬两季的狍皮毛长而密,皮厚结实,防寒力强,适宜做冬装。夏季的狍皮毛质稀疏短小,适宜做春夏季的衣装。
鄂伦春族的服装以袍式为主,主要有皮袍、皮袄、皮裤、皮套裤、皮靴、皮袜、皮手套、皮坎肩、狍头皮帽等,最具特色的是狍头皮帽,这种帽子是用完整的狍子头皮制作而成,鄂伦春族人几乎不离身。
鄂伦春族习俗
鄂伦春族很注重礼仪,尊老爱幼是传统。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必须让老者坐在正位,饮酒要由老人开杯,吃肉吃饭要等老人举刀动筷后,其他人才能动。
鄂伦春族好客,宾友光临,除好酒好肉接待外,客人临别之际,还要馈赠自家的土特产。鄂伦春族待客纯朴、诚恳,猎人驮肉归来,不管相识与否,只要你说想要一点儿肉,主人立即把猎刀交给你,从何部位割、割多少,都由客人自己动手,十分慷慨大方。
东北鄂伦春族人在冬季外出狩猎也挖雪屋过夜休息。猎人们挖一深雪坑,四角插上木杆,上覆熊皮,雪屋内燃一堆篝火,下铺野猪皮作卧榻。它的密封性差,屋内温度低,主要靠篝火取暖。
鄂伦春族象征图案:“云卷纹”
“云卷纹”是鄂伦春族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图案,经常出现在服饰、桦皮盒、兽皮口袋和“撮罗子”的装饰上。“云卷纹”“撮罗子”和篝火,表现了鄂伦春族的传统生产和生活。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