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是日常器皿吗?
唐三彩因多见红、绿、黄三色而在近代古董收藏者间逐渐得名。时至今日也是古董市场上价值连城的一类文物。由于此类器物主要流行于唐代,前后时代所见极少,因此十分珍贵。所谓唐三彩实际是一种低温烧成的釉陶器。制作时以白色的粘土作胎,塑造成所需要的形象,将素胎经过1000℃左右的温度烧结定型,随后将烧好的素胎涂以矿物质的着色釉料。其实唐三彩的颜色不仅有三种,常见的矿物质釉料就有铜(绿色)、铁(红色、黄色)、锰(紫色)、钴(蓝色)等。由于矿物质的釉料需要1300℃高温才能烧成,这已经达到了瓷器的烧成温度,所以为了降低烧成温度,还要在釉料里加入助熔剂——铅。由于铅的助熔作用,釉料只需800℃即可烧成。铅不仅能够降低釉料的烧成温度,而且还可以增加烧制过程中釉料的流动性,所以我们见到的唐三彩通常呈现出一种不均匀的斑驳美。不过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色彩的细节表现。也正是因为唐三彩釉料中含有铅,如果长期接触会导致人体铅中毒,所以三彩器实际不能用作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器具,而更多地用作陪葬的明器。
今日我们常见的三彩器主要有文武官员、镇墓兽、马、骆驼等,这些三彩俑造型极其生动,在我国雕塑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唐三彩虽然流传时间并不长,但是对于宋代以后的低温色釉和釉上彩瓷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并且这种工艺还远传周边民族以及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日本在平城时代就仿造唐三彩生产出了奈良三彩。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