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如何判断人骨的年龄?

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最常遇到的考古对象就是墓葬,而墓葬中的人骨骨架对于认识墓葬的等级、性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进入了考古学领域,人骨的鉴定也变得细致、精确。但在远离实验室和科学设备的考古工地上,及时地判断出骨架的相关信息也是非常必要的。以下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些考古学家如何鉴别人骨年龄的方法。
 
对于人骨年龄的判断主要是通过人的牙齿和颅骨两部分判断的。
 
1.根据牙齿来判断年龄
 
人类一生要长两次牙,五六岁以前长出的叫乳牙。乳牙不论上下颚每侧5颗,一共20颗。从中间开始为中门齿、侧门齿、犬齿、第一臼齿和第二臼齿。乳牙最早长出的是中门齿(半岁左右),最晚长出的是第二臼齿(2岁左右)。当小孩子生长到五六岁时开始换牙,换牙长出的就是恒牙。恒牙一共32颗,最先长出的是第一臼齿,随后乳牙逐渐被恒牙代替,到十三四岁时长出第二臼齿后基本稳定。第三臼齿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通常是最后长出,此时人已经步入青年阶段,所以又称“智齿”。有的人十四五岁就开始长,但也有晚到30岁或者根本不长出来的情况。乳牙与恒牙区别明显,前者体型较小,釉色纯白,根部较短。恒牙的情况正好相反。
 
根据乳牙、恒牙的外观以及生长规律,考古工作者就可以通过人骨上两种牙齿的交替来判断人骨年龄。当然这种判断方法只能用在处于幼儿到青年阶段的人骨上。如果是已经完成牙齿更换的成年人,还可通过对牙齿磨损程度的观察来推算。人的恒齿一旦长出便不再生长,随着年龄的增大也会不断地磨损。特别是第一、二臼齿,是最主要的咀嚼工具,磨损程度也最为明显。当人类生长到30岁左右时,臼齿局部的釉质开始脱落,暴露出内部黄色的牙质。到50岁左右时,牙冠几乎被磨掉,牙质全部暴露。当然由于体质和饮食习惯的不同,牙齿的磨损情况会有很大差别。所以根据牙齿磨损程度推算骨架的年龄不如根据牙齿更换判断得那样准确。如果使用这个方法,还需要参考颅骨的相关信息。
 
2.根据颅骨判断骨架年龄
 
人的颅骨是由许多骨片组成的,在这些骨片之间有不规则的锯齿形缝隙。人在刚出生时,这些骨缝都没有愈合。因此我们感到小孩子的头顶是软软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骨缝会逐渐愈合,有的最终可以完全闭合。骨缝的愈合是由颅内侧开始的,通过观察颅骨缝隙的愈合程度也可以判断骨架的年龄。颅顶最主要由左右两块顶骨和前部的额骨组成。两块顶骨间的缝隙叫做矢状缝,顶骨与额骨间的缝隙叫做冠状缝。矢状缝从22岁左右开始愈合,到36岁基本完成。冠状缝在靠近头顶的部分从24岁开始愈合,到40岁基本完成,在靠近太阳穴的地方从30岁开始愈合,到65岁基本完成。当然还有很多部位的骨缝可以判别骨架的年龄,以上只是列举了最基本的两条。骨缝的愈合同样在人类中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最好将骨缝愈合与牙齿磨损等方法结合使用,来获得更为准确的推算。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