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的国宝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因而有着丰富的文物国宝,但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而流失到国外。自清朝末年,尤其是鸦片战争以来,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不断入侵和清廷的日益腐败,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国力衰微,大量珍贵文物被外国侵略者野蛮掠夺而流失海外。以清代圆明园文物和敦煌文物为代表,据统计,国内外收藏的敦煌文物5万余件,这些称得上是百科全书式的文献,囊括了世界罕见的佛教典籍;文献中保存的官私文书,使敦煌地区晚唐、五代、宋初悄然湮没了近200年的历史,再度为世人所知;文献中的经、史、子、集四部书中,有不少是宋代以后佚失无存的孤本;而文献中的古藏文、于阗文、粟特文、龟兹文等不仅是研究古代少数民族历史的珍贵史料,而且一些已不存在的民族语言,也因敦煌文献的发现为世人所珍视。但这些国宝大部分流失国外。
盗掘走私是我国文物流失海外的另一条晦暗途径。盗卖文物,古已有之。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此风更甚。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并加强对文物工作的领导与管理,有效地实施了对文物的保护以及科学发掘和研究。尽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文物毁损现象曾有所发生,但是文物走私现象尚不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文物价格在海外市场的大幅度飙升,为巨额暴利驱动的一些犯罪分子不惜以身试法,盗掘走私文物达到疯狂的程度。我国文物流失海外的现象又趋于严重。仅就目前粗略统计,世界上40余个国家的200多座著名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见于著录的已逾百万件,其中相当部分为近20年来自我国内地流失而得。面对触目惊心的现实,我国警方和海关加大打击力度,使盗掘走私犯罪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据统计,1984~1986年间,我国警方在广东、福建、上海等7个省市,缴获走私文物5.5万件;1991~1994年间,各海关查获的走私文物达4.6万多件;1997年仅海关旅检即查获文物走私案600多起,缉获文物1.12万余件;1997年5月,天津海关一次查缉集装箱走私文物5000余件,其中国家禁止出境文物达4000件。
据海关提供的资料,近十多年,仅深圳海关就查扣走私文物近3万起。2000年虽经全国开展打击走私犯罪活动,全国海关仍然查出文物走私案件240多起,收缴国家限制出口文物8780余件,而这仅仅是在海关对于出境货物5%的抽查中发现的。
近年来,网络成为文物走私的一个“隐形通道”。据国家文物局统计,2010年国内通过网络交易的文物艺术品超过100万件套,交易金额达十多亿元。
面对“网络走私”的严峻形势,相关人士纷纷呼吁,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弥补文物艺术品网络交易的“监管真空”。
元芳,你怎么看?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